养殖环境下曼氏无针乌贼生长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的日龄与生长的关系,根据2020年8-11月采集的900尾养殖曼氏无针乌贼样本,对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胴背宽、体重、内壳生长轮纹数以及日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103日龄内,其胴背长范围为2.19~104 mm,胴背宽范围为2.15~63 mm,体重范围为0.01~217.1 g,内壳生长轮纹数范围为3~94纹;71日龄前,每日平均增长0.9纹,71日龄后增长速度变缓;轮纹数与日龄及胴背长呈正相关关系,且轮纹数与各项生长指标间差异显著,轮纹数与日龄关系的拟合函数中线性函数效果最佳.生长速度分析结果表明,胴背长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分别在11~20 d和41~50 d时达到巅峰,而体重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分别在11~20 d和90~100 d时达到巅峰;且达到性成熟后的雄性群体生长速度整体上大于雌性群体.本研究通过对日龄、轮纹数等分析能够进一步掌握曼氏无针乌贼养殖群体的生长规律,为提升其增养殖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急性、烈性和高度传染性疾病.FMDV具有复制快、潜伏期短、高度传染性的特点,另外它的抗原不断变异导致抗原变异株不断出现和蔓延,这给FMD的防控带来困难,从而导致FMD给全球的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在临床上,FMDV感染后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免疫反应,引发蹄部、舌部和嘴唇部红、热、肿,最后形成水泡,有些宿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与SARS-CoV-2等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具有典型的嗜神经特性.PHEV所致神经损伤是宿主表现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哺乳期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PHEV感染宿主后不引起病毒血症.病毒沿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递,其侵入脑组织后可逃避神经系统先天性免疫的抗病毒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出现退行性病变甚至坏死.大量研究证实,细胞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损伤能力.例如内质网应激即为细胞稳态维系的重要机制,担负着抵御外界刺激并行使自身防御的重要使命.神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并对人和哺乳动物都非常致命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均由犬只传播,每年有6万佘人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由于当前临床治疗狂犬病方面尚未取得有效进展,在暴露前或暴露后采取疫苗免疫措施仍是防控狂犬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深入研究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不仅有助于拓展我们对RABV感染与免疫机制的理解,而且将为新型狂犬病疫苗和佐剂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