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展示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展示的课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是部编语文九上第六单元第24课。
  我将从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重点问题讲解三个方面来展示这节课。
  一、阐述教学目标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相关依据。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将文中关于房舍、物件、路线和人物描写的语句归类圈点批注,感受贾府之大;
  2.整合不同人物的“笑”,分析作者描写人物、场面的独特表现手法;
  3.解构刘姥姥的语言描写语句,判断刘姥姥人物性格;
  4.辨别运用了悬念手法的语句,分析小说的特殊笔法。
  我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下:
  1.从整本书来看。《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四回,《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从全书来看,通过刘姥姥的独特视角,写活了贾府中的许多人物,并为其中人物的命运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可以说,刘姥姥在整本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本节选来看,刘姥姥是主角,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贾母等人则是配角兼观众。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2.从单元教学要求来看。本文收录在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本单元的4篇作品均是明清白话小说的精彩片段。阅读提示指出:“这些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从本文的教学内容选择来看。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因素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根据本单元阅读提示和自读课文的要求,确定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1)从整本书阅读层面,关注文中描写贾府的内容;(2)从单元自读课文的层面,关注文章铺垫、悬念、伏笔和照应的语段;(3)從本篇目自身特点层面,关注刘姥姥的语言描写语段和描写众人笑的语段。在以上三个教学内容中,“贾府”就是典型环境,“刘姥姥”是其中一个典型人物。如何把刘姥姥这一典型小人物,置于大观园这样一个典型大环境中,彰显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独特笔法。
  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四个目标中,从知识维度看,一个指向概念性知识维度,一个指向事实性知识维度,两个指向程序性知识维度;就认知过程维度看,一个指向理解维度,两个指向分析维度,一个指向评价维度。综合起来看,这四个目标符合阅读教学基本要求。
  另外,本文是《红楼梦》节选,如果学生已经读过,我们还有一重教学目的指向学生深度阅读。如果学生没有读过,则主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全书。
  二、规划教学活动
  刘姥姥是全书中的小人物,但以她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的大场面,《红楼梦》的大气象。因此,本教学设计以“小”和“大”的对比为线索串联起来,逐层展开。共设计了四个活动: “小”节选,“大”背景; “小”视角,“大”贾府;“小”情节,“大”开合;“小”人物,“大”舞台。
  活动一:“小”节选,“大”背景
  (一)文学知识教学
  学生齐读课下注解,结合注解和自己的了解说一说对“《红楼梦》、曹雪芹、刘姥姥和大观园”的了解。借此,铺垫厚重的作家作品背景知识。
  (二)字词教学
  将同学们不会读、易写错、易用错的字分为三类。通过这样的分类记忆,让学生强化积累。
  活动二:“小”视角,“大”贾府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即安排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阅读。任务是什么?主要依据“课文旁批”和“自读提示”来确定。根据旁批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来感受“贾府之大”。通过“理理线路”“说说房舍”“数数物件”“点点人数”来展开自读。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全班交流……
  首先,看看刘姥姥等去了大观园哪些地方。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示关注人物转移地点的方式——“坐船前往”“抄近路”。最后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谈自己对贾府的印象。如通过坐船这种出行方式,可以看出大观园之大。
  接着,以路线中的三处屋舍的名字为窗口,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中有名的屋舍,分小组整理。这里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例如,怡红院、蘅芜苑、省亲别墅、稻香村、栊翠庵、凹晶溪馆、凸碧山庄、暖香坞、芦雪庭、缀锦楼、红香圃、花溆、曲径通幽、沁芳亭、大观楼、滴翠亭……教师将这些房舍名称的尾字标红,并让学生齐读,然后让学生谈对大观园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些屋舍的特别之处,进一步感受大观园的雕梁画栋、富贵堂皇和园内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紧接着,让学生数数文中呈现出来的物件。先把一些生僻的物件挑出来,指明学生读注解,例如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明白物件具体指什么,同时感受其珍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如,大箱子等,彰显的是贾府地方之大;再如,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等,彰显的是贾府生活用品的奢华;还有西洋布手巾等,彰显的是贾府生活的前卫和讲究。看似无关紧要的物件罗列,但实际也是读懂《红楼梦》的钥匙,它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的生活,即“贾不贾,白玉为床金做马”的奢华无度。
  最后,让学生圈出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动手画一画他们的人物关系图,老师实物投影学生的作品。如右图。
  通过图示,让学生知道贾府人口众多、等级森严。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塔型结构里,贾母是贾府的最顶层人物,而刘姥姥则是这座人物“塔”之外的最底层的贫苦农民。这种地位悬殊,容易产生艺术的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恰恰会产生文学的张力,让学生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活动三:“小”情节,“大”开合   现代小说理论认为:“技巧形式是小说的本体,没有技巧就没有小说。”本文除了上述的各种精彩技巧形式之外,对刘姥姥的语言描写,以及悬念的设计、伏笔照应的安排也是非常精彩的。
  首先,将刘姥姥在文中的六处语言描写整理出来,然后指导学生角色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刘姥姥的人物性格。例如通过指导学生夸张读、带动作读、添加语气词读等方式,感受到刘姥姥的淳朴实在、风趣幽默、憨态可掬。
  其次,鉴赏悬念手法,感受独特效果。作者在文中有多处悬念,例如用膳前鸳鸯对刘姥姥的特殊交代就是一处悬念,文中这样写道,“如此这般”“悄悄嘱咐”,让读者生疑,为后文刘姥姥的“粉墨登场”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环节教学,还想让学生通过“如果你是刘姥姥,在明明知道是被‘戏弄’的情况下,你还会继续演下去吗”的讨论来深入理解刘姥姥的不易和善良。同时也从刘姥姥的角度折射出作者对女性纯美人性的赞美和讴歌。
  活动四:“小”人物,“大”舞台
  汪曾祺说:“语言是小说的主体,不是附加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最有价值的语言点——对众人的笑的描写。
  老师先让学生圈画出单元阅读提示、文后阅读提示和旁批中编者的相关点评,整理成学生自读批注点。然后教师举例示范,学生自读批注结束后,从四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也是将是我讲解的重点问题,故此略述。
  三、讲解重点问题
  下面我将讲解的是活动四中:如何欣赏作品中对于众人的笑的描写?
  (一)点面结合,各具特色
  首先,是谁在笑呢?同学们说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等人在笑。是的,湘云在笑,黛玉在笑,宝玉在笑,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都在笑,这些是作者选“点”写笑。紧接着写“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这是作者选“面”写笑。作者是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活了笑的场面。
  (二)动作描写,情态不一
  在笑的时候,他们笑的动作一样吗?有的同学已经情不自禁地扮演上了。湘云“喷”着笑,黛玉“伏”着笑,宝玉“滚”着笑,贾母“搂”着笑,王夫人“指”着笑,薛姨妈“喷”着笑,探春“合”着笑,惜春“拉”着笑。丫鬟仆人们“躲”着笑,“忍”着笑。每一个人笑的姿态都不一样,作者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几乎不重复。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不同情态,各具特点。而且每一种“笑”后面也潜藏着人物不一样的性格特点,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克制、宝玉的恃宠等等。
  (三)语言描写,绘声绘色
  除了写笑的动作,还用了什么描写写笑?——写笑的声音。例如,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作者巧选三个典型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黛玉是最美的,贾母是最尊贵的,惜春是最小的,写出众人的笑极富个性,刻画细腻,绘声绘色。
  (四)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最后,请大家看看,有没有不笑的呢?有,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王熙凤和鸳鸯在众人大笑的时候,是忍住不笑的。一面是众人笑声鼎沸,一面是她俩“束手旁观”,安安静静。作者通过动静结合进行描写,既写出了这场闹剧是由王熙凤和鸳鸯导演,又让场面描写有了层次感,以静衬动,妙趣横生。
  总之,第7段,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文中描绘众人大笑时的不同情态,各具特色,刻画细腻,历来为人所称道。
  各位老师,最后做一个小结:我的这节课通过4个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点小说阅读的方法,积累一些小说的知识,学一篇而知一类,引导学生由精彩片段的自读走向经典整本的深读,让孩子们热爱经典,走进经典。
  我的展示完畢,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这个夏天,炎热依旧,空气热得像是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如同在蒸笼里一样难受,我走在街上,心情也同天气一般沉重。   期中考的成绩不怎么理想,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连蝉儿若有若无的叫声,都像是在嘲笑我。我的心上蒙了一层浓雾,被失望与难过交织成的大网紧紧缚着,挥之不去,我悲伤地想:难道这个夏天,我将在成绩的阴影下度过吗?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阳光被葱葱郁郁的一棵大树遮住了。   我
鳄梨又称牛油果,给人的印象是属于做寿司的材料,或是做沙拉的原料,通常是在一些档次比较高的超市中出现。鳄梨是一种昂贵的进口水果,因此享用过的人不多。在欧美国家,人们对于鳄梨的评价很高。  鳄梨,原产于中美洲及墨西哥一带,从树上摘下来的时候果皮为暗绿色,其果肉则为黄绿色,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果核。记得在初尝鳄梨的时候会令人感到很彷徨,到底这个东西该如何食用。后来才知道,原来买到的鳄梨并不是完全成熟的,必须
周五是忙碌的一天。八点钟准时交班,八点半查房,询问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详细查体,解答疑惑,交待下一步的治疗和注意事项。接收新入院病人,问病史、查体,下医嘱,然后全科讨论本周的疑难病例……  等讨论结束后再抬头看看办公室的挂钟,已经是中午一点半了。这个点估计食堂没什么饭了,于是打电话叫了外卖,坐在电脑前一边等饭,一边核对病人的化验和医嘱避免遗漏。这时,一位患者家属走了进来,说想和我谈谈,她是患者的姐
嵇康是被司马昭杀掉的。他的被杀,直接原因是得罪了钟会。但是,如果司马昭不讨厌他,钟会也不可能得逞。司马昭为什么讨厌嵇康呢?又与嵇康的朋友山涛有关。山涛,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嘛!但是后来,山涛出去做官了。这倒也没什么,因为竹林七贤,个个都做过官,或有官衔。比如嵇康,中散大夫;阮籍,步兵校尉;向秀,黄门侍郎;刘伶,建威参军;阮咸,散骑侍郎。王戎的官就
日本,小樽。与其他声名远扬的运河不同,这里的运河很安静。  也许是因为它的名字,小樽运河才会这么安静。它如今只留存了一点旧迹,还没有五个街口那么长,又只有一座石桥那么宽。它像一位矮小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永远用这般姿态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相应地,运河的周边也大多是些上了年头的建筑。破败的仓库木门贴着封条,银行大楼的窗上落满灰尘。他们跟河水在用同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被尘封的往事。  不同于号称“千
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而生活中言传身教更是重要。重读《傅雷家书》并以此为话题,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   《傅雷家书》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傅雷给孩子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人父母不易,赤子之心难得。傅雷幼年丧父,不幸的童年经历让他对子女的教育是严厉苛刻的,令其闭门苦读,稍有违背就加以打骂……虽然后来
我们希望在生活美学里,“美”不再虚无缥缈,不再只是学者专家口中的一些理论,我们希望“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  西方人常常讲“景观”。当坐在窗口可以眺望出去的一个空间,例如可以看到河、看到山,甚至是一条漂亮的街道,行道树绿油油的,这些都叫作“景观”。大家可以来检查自己的住家,看看从窗口望见的是什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刚从欧洲回来,有个好朋友将台北南港附近一栋公寓的四楼免费让
【编者按】临近中考,不少同学闻“成语”色变。为在考前助同学们一臂之力,我们特意辑录了易错成语60则,供大家积累与查阅。  1.三人成虎  [解释]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大白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蔬菜。《诗经·邶风·谷风》中写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在三千年前的春天,人們就是采集大白菜的祖先“葑”的幼嫩花薹来做食物。  大约在东汉,“葑”在南方地区演化出了一种没有苦味的品种,因其“凌冬晚凋,四时见长,有松之操”而被称为“菘”。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菘”已经很受人们欢迎。南朝《南齐书·周颙传》里记载了文惠太子问佛学家周颙的一段对话:“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
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