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山新时代精神在校本课程中的传承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唐山新时代精神和校本课程进行了解读,并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在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人类文明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研究校本课程与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良性发展的策略,探索增强唐山新时代精神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途径。
  关键词: 唐山新时代精神 校本课程 传承策略
  一、对唐山新时代精神的解读
  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是实现城市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推动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的唐山新时代精神,即“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大有作为”。孕育于伟大时代的唐山新时代精神作为唐山开创伟大事业的信心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它是全市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唐山新时代精神的内涵主要有:
  (一)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唐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对抗震精神和新唐山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唐山人民精神风貌的概括和凝练,是唐山发展的软实力和发展之魂。
  (二)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需要
  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的唐山正处在加快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与诸多风险挑战并存。面对重大责任和使命,需要弘扬唐山新时代精神,以凝聚全市人民之力推动唐山“走在前面”。
  (三)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引领旗帜
  不甘落后是一种拼搏精神;敢为人先是一种探索精神;奋发向上是一种进取精神;大有作为是一种创新精神。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唐山人独具风采与奋斗豪情的真实写照。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步伐要更快更稳健,需要传承和弘扬唐山新时代精神。
  传承和弘扬唐山新时代精神是历史和时代的呼唤,更是全市人民的期盼。发展永无止境,唐山已取得的辉煌业绩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唐山人民具有持之以恒的拼劲、闯劲和韧劲,要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担,这就更需传承和弘扬唐山新时代精神,勇于革新、永不僵化,在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伟大实践中大有作为。
  二、校本课程是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对学生需求的系统分析评估为基础,主要依靠自行研讨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具有“以校为本”的鲜明特点:教师是主力军,学校和社区资源是载体,学生需求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外泄。民族文化传承主要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校本课程正是通过对多元文化资源的整合,以适应学生需求的一种课程形态,它为学生了解和感悟本地区文化提供了机会,进而促进其地区认同感、自豪感的提升,从而使本地区的文化与精神在接受、感悟和内化中得以传承。
  民族精神传承的优秀场所是校园,传承的最佳主体是学生,传承的最重要力量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方面有独特优势,是其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有利于系统综合地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
  校本课程一般都是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由当地的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等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全面系统地编排而成。因此,校本教材具有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讲解详细等优势。
  (二)有利于规范高效地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
  校本课程的教学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教学目的和计划明确清晰,从而使唐山新时代精神的传承有了较为科学而规范的模式和依据,不再是随机、任意的行为。教师通过校本课程讲述的内容每节课都能做到“知识精简集中”,具有典型性。
  (三)有利于广泛地传授唐山新时代精神
  校本课程的实施场所主要是在学校,这一唐山新时代精神参与式传承者的主要培育基地,学习者是一个大的学生群体,传授的模式既增加了唐山新时代精神学习者的人数,又扩大了其影响力,而且集体授课形式也有利于形成互相促进、感染、传播的氛围和强化个体情感。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唐山新时代精神的兴趣和热爱
  开发地区文化的校本课程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与地区文化特色紧密相连。“乡土是学生的教科书”,既能使学生学有特色,满足和保持动其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对本地区的了解,改变其知识无用的价值取向。
  三、校本课程与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良性发展的策略
  课程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自身实际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同时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良好条件,是地方政府及地方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本校教师培训
  校本课程在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只有地方学校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民族精神的传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系统地对本校教师进行唐山新时代精神教育
  只有教师充分掌握唐山新时代精神,成为本土知识的专家,并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多元地区文化意识,才能敏锐采集其中的精华,不断充实完善“课程资源库”,从而自觉地运作课程的平台,担任好传播者的角色。
  2.广泛听取各界对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工作的指导
  聘请当地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指导工作,听取他们对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文化工作的宝贵意见,并以此丰富唐山新时代精神教育内容,并要求教师主动与当地有经验的长辈交流以提高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营造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氛围
  1.通过课程教学营造氛围
  课程教学是文化传递与整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唐山地区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具有地方性和多元性。教师在课上要重点突出,利用多媒体、道具演示等多种手段渲染唐山新时代精神传承氛围。
  2.通过隐性课程营造氛围
  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布置利用、室内外的装饰设计及花草树木的培育等都能透露出文化的气息,陶冶人的心境。学校要积极利用校本隐性课程所蕴含的地区文化气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唐山新时代精神教育,如在学校适时之处建立凸显唐山新时代精神的“艺术景点”和“人文景观”等。
  (三)挖掘体现唐山新时代精神的特色资源
  1.选用特色教学素材
  唐山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必须突出地方性及时代性,要让唐山新时代精神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比重。对唐山的发展历程,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唐山新时代精神的内容等进行深入宣传,让广大学生了解唐山新时代精神的内涵,从知识见闻层面把握其要义。
  2.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重在体验,弘扬唐山新时代精神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如做志愿者、义工,通过实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和参观学习等形式,以学生会、社团、团总支和班级等为载体实施。学生见证了唐山的飞速发展,亲历了唐山人的义举,对于唐山新时代精神才会感同身受,融入内心,有利于其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源头上培养具有地区文化底蕴的“唐山人”。因此,充分地挖潜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以传承唐山新时代精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兵.浅析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认知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多维促进作用。基于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听说课,提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渗透,教育部在相关通知中指出,“要从教育创新的战略高度推进
我校教师佟海波,在初三(2)班上了一堂“人的血型鉴定”实验课。这节课立意深刻,方法独特,教学效果较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提出实验设计方案人的血型
乙双吗啉系乙亚胺的衍生物,除用于抗肿瘤治疗外,还常被用来治疗银屑病,自1976年治疗银屑病以来,国内报道该药治疗银屑病所致继发性白血病已逾200例,我省也报道过10余例,但未
老年肺心病用呼吸机组与不用呼吸机组各30例尸检资料对照,结果:(1)用呼吸机组死于肺部感染占首位,χ2测验P<0.01。(2)用呼吸机组:肺泡间隔增宽,小气道狭窄、部分有透明膜和微血栓形成等改变,比不用
OBJECTIV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is a phenotype conversion tha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fibrosis(PF).It is known th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愈合,传统护理常规要求病人卧床2—4周,绝对卧床休息14天,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将对急性心肌梗塞
当前,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形态面临着重大转型,这对于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创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
楚怀王是走投无路死在秦国的。他的“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故事,“兵挫地削,之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结局,实在是一幕历史的悲剧,司马迁总结这一幕悲剧的教训
本刊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要求文稿中所有计量单位应严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作者投稿前务必自行仔细检查,其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