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边缘学生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十多年的观察、研究、跟踪调查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现象已给青春期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困惑,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因厌学而辍学,影响未来的人生前途。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关注。
  分化现象的心灵之痛
  这种“初中分化”现象可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初中阶段以“初二”为“分化界点”。学生进入初一阶段,对新校园、新学生、新老师、新生活特别感兴趣,同学之间迫切了解和熟悉,大多数同学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相对来说惹事闹事、严重违纪的学生很少。从整个初一来看,学生相对“听话”,90%多的学生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初二是界点,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表现的关键点,不少学生没有了初一时的羞涩、乖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狂躁叛逆、厌恶学习、不守纪律,向“问题学生”迈出脚步。
  二是初三的分化现象严重,一部分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全身心地拼搏,争取实现自己的“升学梦”,为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做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类成绩差,升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多会“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学习和理想,无所追求,无所事事,在疯狂和嬉闹中荒废学业。这类学生最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打架、闹事、结交社会青年、抽烟、酗酒、早恋等,多发生在这些学生身上,成为难以管理、不服管理的“心疾学生”和“问题学生”。不少学生只好无奈地选择辍学,“背离”学校大门走向社会,给美好的心灵以深深的伤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初中阶段学生“分化”严重呢?主要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失教。
  游走在关爱“边缘”的异类
  从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分析,造成学生“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对学生关爱较少,批评过多。从群体或个体来分析,留守学生较多,家庭矛盾学生较多。首先是学生自身行为不端,如性格倔强、脾气暴躁、冲动、发火、情绪失控,打骂成性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这种学生因为经常捣乱,打骂同学,惹事生非,被老师、班主任、政教处批评教育后,自尊心被“抛弃”得无影无踪,成了“油条”学生,对什么都不在乎,不把老师和学生放在眼里,奉行“老子天下第一”。如学生程某,初一时在一所很有名气的初中上学,成绩优异,初二由于受社会青年的诱惑,开始打同学“练胆子”,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管不住他,经学校多次批评教育无果后,他选择了辍学。母亲苦口婆心劝他上学,他说:“除非给我转到实验中学上。”他母亲几乎踏破学校大门,几乎给老师跪下,求老师把程某转到新学校。来到实验中学后,程某从初二到初三成为学校“头痛”的学生,老师关爱他300元,他背着老师上网三天三夜花了个精光。化学课上,他公开与老师作对,老师要他到政教处,他冲着老师说:“老子自己去,怕谁。”后来,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习生活。像程某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有的学生是因为与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认为考不上重点高中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老师的严厉批评和不当的惩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造成“分化现象”。这种学生大多是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尊心受挫,他们本来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但因为是“差生”却被老师“抛弃”在教室“冰冷”的一角,当学习无望,升学无望时,他们压抑的情感就会喷发,做出违背校纪校规的事。这些学生在学校“抱成一团”,形成“帮派”“团伙”,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严重的冲击。这些学生经常打骂弱小同学,欺负女同学,对班级的“弱势”群体形成威胁,害得其他学生整天提心吊胆。如程某曾给一名男生三个响亮的耳光,打得学生嘴角当场流血,而被打学生怕遭报复不敢对老师或家长报告。
  被亲情饥渴“包围”的青春
  亲情的缺失是导致初中生“分化”的主要原因。留守学生远离了亲情,行为很容易偏离“好学生”的轨道,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往往因别人一声及时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关心的举止,一丝爱的表现而改变自己的志向,站到“问题学生”的队列,与社会不法青年结为“知心朋友”,成为“害群之马”。好生沦为差生,守纪生变成违纪生,听话生成为对立生。此时,老师善意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如同耳旁风,甚至对老师的真心帮助产生敌对情绪。而“情投意合”的朋友,说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乖顺得如同经过调教的小猫小狗。“分化”现象,导致学生行为的极大反差,让学校教育措手不及。
  “金钱之爱”背离了爱的本质。留守学生需要父母真心的关爱,这种关爱将伴随着学生整个初中阶段,他们渴望父母能够在身边,交流情感,享受温暖和温馨,就像小鸟偎依在父母的身边一样,甜蜜而幸福。但我们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足够的钱花,就等同于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打工挣钱供学生上学是父母爱的表现的一部分,虽说是无奈之举,但作为初中生,他们往往不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之苦,不能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错误的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就是不爱他们,从而怨恨父母。这种怨恨情绪转移到弱小学生身上,就会违纪;发泄到自己身上,就会自残;转移到学习上,就会厌学等。
  “粗暴的爱”低估了学生的成长。有的家长强迫式、粗暴式、野蛮式教育子女,对子女的心理造成阴影,扭曲了他们的灵魂,滋长了“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报复行为。这主要由于教育方式的失当,对初中生的心理关注不够所致。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家长的眼里,初中生只是个孩子,他们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不了解生活的不容易,不会像成人一样独立思考并处理问题。但其实不然,对于初中生来说,父母的劳累之苦,生活之苦,工作之苦,他们都能感知到,并且藏于心灵的一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父母之爱”的账本。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得不到父母正确、全面的了解,他们早熟,想脱离父母的管教,甚至不需要父母滚烫的爱,凡事都想自己去尝试,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成长的烦恼,无处安放。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远远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形成初中“分化”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如:有的学生在学校犯错,就会遭到家长一顿暴打。当“打能解决问题”在学生心中生根时,对“分化”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发生成长之“痛”。
  圆心灵鸡汤“钙质”的美梦
  初中“分化”现象的遏制需要教育的“心灵鸡汤”,就是要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需要给“分化”学生补“钙”,这就是师爱、父母爱和社会的关爱。
  游走在学校和老师关爱“边缘”的学生,其行为十分可怕,是学校安全潜在的隐患。将“脱缰之马”召唤到净化心灵的校园,管理在学校,责任在教师,减负减压是关键,爱的教育更是医治“分化”的良药,让关爱每个学生在校园落地生根,才能结出理想的硕果。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把爱的“食粮”装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那些日常生活和学习遭到困难,引发成长烦恼而衍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成长的正能量。
  遏制初中“分化”现象,亲情教育不可或缺。家长要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把父母之爱化为蜂蜜甜润孩子成长的心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与老师沟通,那些在外打工的家长,要把“爱的电话”和“亲情电话”的信号及时传送进学生耳朵,甜蜜的珍藏在学生的心灵角落。
  遏制中学生“分化”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如农村和城市校级间的“交换空间”;留守学生与工作人员认“干爸干妈”;为留守学生送温暖、送健康;开展各种各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都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遏制初中阶段“分化”现象任重道远,让我们行走在关爱的路上,永不止步。
  (编辑 凤池)
其他文献
没有年轻人相信自己会死去。这句话是我哥哥说的,它真算得上一句妙语。年轻人有种永生之感——它似乎能弥补一切。拥有年轻的人就好像是一尊不朽的神灵,一半的生命已经流走,但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另一半生命还没有明确的下限。因此,我们对它也就抱着无穷的希望和幻想。我们把未来的时代完全据为已有……  无限辽阔的远景在我们面前展现着。  年老、死亡只不过是句空话,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听了,并没有放在心上,如同吹过我们的
朋友喜欢旅行,尤其喜欢猎奇和探险,未知的地方对他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生活除了眼前的风景,还有诗和远方,对这位朋友来说,远方永远都是诗意迷人的。  他说:“我倒不是想挑战自己,我就是喜欢初到陌生之地的感觉。当我经过了一番跋涉,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不管那个地方美丽还是贫瘠,我都会对它一见钟情,即刻便能与周围的一切心灵沟通。”  朋友的这种感觉,我也有过。记得那年坐飞机去草原,落地的一刹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也是劳动教育开展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礼记》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部记载古代文化制度的论著,对童子入学、洒扫应对作了论述。用今天的话说,小孩开始读书,要从劳动教育入手,养成良好的清洁整齐习惯,然后进行待人礼貌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强调培养学
每一个男孩子都有成为浪漫、体贴的情人的潜力。男孩的浪漫故事早在女孩加入之前就展开了,一开始只有一个男主角,说的是青春期少年的性觉醒,是一个男孩对于性的态度与认知。男孩子的性欲大部分来自先天的生物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表示男孩子的性欲就排除了感情上的亲密与稳定的亲爱关系。男孩子的性欲驱使他们展开漫长的旅程,探索之路从简单的生理需求以至建立负责任的关系,一路上充满了挑战。对于每一个男孩来说,这
这是一个活在久远时代的人物,那个时代叫春秋战国。当然,那是乱世,是英雄、枭雄、奸雄辈出的时代,但在晋国,却有这么一个臣子,他的忠诚与仁义,他的孝道与洁芳,他的淡泊与孤傲,让一个民族铭记于心,他成了这个民族的心头永远地疼,疼得是那样揪心和裂肺,于是,终成了一种基因,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里。  他叫介子推,是周晋(今山西介休)人,重耳的微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
8月5日,第19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致开幕词,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成华,教育部关工委委员、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刘信中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安钰峰宣读了《关于表扬第19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
王客婧,女,1999年11月出生,是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彩一小学六年一班的学生。现担任本溪市溪湖区彩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长,六年级一班的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等职务,她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年年在年级中考,终考、月考中名列前茅;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王睿婧同学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  王睿婧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积极想方设法解决的人总是她!不少同学在课后向她请教难题,她总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建国大业》  外 文 名: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  出品时间:2009年  出品公司:中影集团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博纳影业集团  制片地区:中国  导 演:韩三平 黄建新  编 剧:王兴东 陈宝光  制 片 人:韩三平 闫晓明任仲伦 杨受成  主 演:唐国强 张国立 刘 劲李连杰 陈 坤 姜 文许 晴 赵 薇 邬君梅徐 帆 宁 静
放学时间顺延一小时  在中国还是小学六年级的11岁孩子,在美国就算初一了!因为美国的小学只有5年,初中3年,高中4年,美国有12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有的州有校车接送。  因为校车的数量和司机有限,所以中小学的上课时间不同,每个乡镇的教育单位订立各自的上下学时间。我所在纽约州的斯切尔顿中学,包括高中,都比小学晚一小时上课,放学的时间也就顺延一小时,司机接送完小学生,再接送中学生。上课从8点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主办,体育科学研究所与体育总局装备中心、渭南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体育局共同承办的全国综合性大型青少年体育活动——2016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于7月22日至25日在陕西省渭南市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4支队伍参加了此次盛会。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李颖川、共青团中央书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