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系统用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缓解化石能源日益匮乏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促进纤维材料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对以纤维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技术的主要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然后分别分析了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系统中的光热转换材料和辅助材料,并以不同的功能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纤维材料功能多样化、轻质、低成本和便于加工等特性,展示了其作为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系统主要原料的优异性能;最后针对在界面光热转换水蒸发系统中使用纤维材料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升系统的实用性进行展望,希望能够推动纤维材料在界面光热转换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为深入分析盐离子对TiO2基光催化剂降解有机物污染物过程的影响作用,通过空穴和自由基捕获剂的加入,研究了可见光激发下高含盐废水体系中光降解甲基橙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高含盐废水体系中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污染物降解性能提升的方法.结果表明:可见光激发催化剂形成的光生空穴是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废水体系中盐离子主要干扰体相中光催化反应;当有机污染物被大量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时,盐离子的存在对光催化反应的干扰小;乙二醇热还原处理后的催化剂中Ti3+含量的增加,提升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和光催化活性;接枝于还
为将超临界CO2流体应用于二醋酯纤维的功能化加工,赋予二醋酯纤维高附加值,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探讨了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时间对二醋酯纤维表观形态、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热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处理60、90、120 min后,二醋酯纤维表面颗粒状杂质被去除,其分子链排列规整度下降,结晶度由未处理纤维的39.41%分别下降至35.33%、31.57%、36.10%,纤维断裂强力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当处理时间为1
为衡量织物喷雾上浆工艺参数配置的合理性,对织物喷雾上浆雾化质量进行了量化.首先介绍了织物上浆液的特性,给出浆液雾化流场图像的获取方法和预处理过程;然后计算了雾化流场喷雾角和喷雾图像相似度,评价浆液雾化流场的稳定性;最后,以相对喷嘴同一位置处的局部喷雾图像为计算区域,计算雾化粒径并统计雾化粒子数量,分析了液滴颗粒的分布,评价了浆液雾化流场的均匀性.结果表明:浆液雾化流场的稳定性评价和均匀性评价,从不同尺度量化了织物喷雾上浆雾化质量,揭示了高黏度浆液的稳定运动状态;通过探究入射在织物表面的浆液小液滴的大小及其
为提升热湿处理后免烫羊毛织物的保形性能,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免烫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借助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万能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处理前后免烫羊毛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微观结构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免烫羊毛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随着测试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中经90%相对湿度、100℃条件处理的免烫羊毛织物,折皱回复角降低为原样的88.2%;当免烫羊毛织物的处理温度不变时,断裂强力随着相对湿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经过较高温度热湿处理的免烫羊毛织物,其
为探究人体不同体段皮肤对气流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测试了人体前胸、后背上、后背下、大腿前和大腿后5个体段在接受低于皮肤温度5℃、等于皮肤温度和高于皮肤温度5℃的气流刺激时,各体段的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率以及主观气流强度感觉,应用韦伯分数分析各体段对气流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通风温度对人体气流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当通风温度与局部皮肤温度相等时,皮肤气流敏感性最差,说明温度感受器对皮肤气流感知发挥重要作用;后背上部与大腿前部对热气流最敏感,而后背下部与大腿后部对冷气流最敏感,但各部位之间并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为增大服装压力检测装置中传感器与人体贴合的顺应性,进而提高服装压力测量的精确度,提出了使用柔性薄膜传感器进行服装压力测量的方法.以聚氯乙烯作为柔性基体,包覆导电纤维制成柔性传感器,将传感器连通缓冲气室,与气泵、排气阀构成气动回路,实现服装压力与气室压力的转换;基于开发的柔性传感器,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主控单元,研制了一款可触屏操作和存储、打印数据的服装压力检测仪;完成系统标定后通过重复性实验,验证了检测仪的测量精度和可行性,6次测量结果最大标准偏差为0.0885.研究认为,该检测仪可准确完成多点服装压
为降低热管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并增强其换热效率,提出一种水滴形非均布热管换热器结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传统错排热管阵列、水滴形热管阵列及非均布水滴形热管阵列的换热性能展开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努塞尔数、阻力系数以及综合换热性能指标的变化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错排热管阵列,水滴形热管阵列有效传热面积较大,内部流体流动无涡出现,流动摩擦较小,具有更大的努塞尔数以及更小的阻力系数,综合换热性能指标更佳;通过非均布设计,水滴形热管阵列内的流动紊流度增加,努塞尔数变大
为解决高复杂度生成几何图形难以通过传统设计方式应用于服装设计实践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成几何图形—Voronoi图形作为实验对象,由人体模型驱动建立高度贴合人体表面曲率的服装廓型曲面,利用grasshopper插件生成Voronoi图形,通过点、线干扰等方式改变生成点集以改变其呈现形态,执行“morph to surface”命令将二维Voronoi图形赋予三维服装曲面,实现从二维生成几何图形到三维立体服装模型的转换,通过“weavebird”插件完成对模型的加厚、圆滑处理,赋予其白色漫反射材质,得到
针对传统服装推荐算法中缺乏对消费者与服装特性的关注,以及预测结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利用服装编码、时间间隔和欧氏距离等参数构建了消费者购物兴趣衰减模型,提出基于模拟评分的服装推荐改进算法.对比了模拟评分算法与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改进算法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结果表明:模拟评分算法预测评分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808,相对于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改进算法,误差降低了0.024,其中25%的个案的误差大于1,排除这部分个案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32;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回访分析发现,90%消费者的推荐准
为研究棉纺精梳机下钳板工作状态时的变形与应力,对钳板钳持过程的动力学进行分析,建立了弹簧压力、钳板钳持力矩、钳板有效压力、下钳板变形及应力的数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分别采用铬合金、铝合金及钛合金时下钳板的应力及变形进行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钳板钳口钳持状态下,3种不同合金材料的下钳板的实际最大应力远小于其许用应力;在工作状态时,3种不同合金材料下钳板的最大变形分别为钛合金0.008 mm,铝合金0.0103 mm,铬合金0.0193 mm,即采用钛合金下钳板时下钳板变形最小,有利于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