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了转换层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就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就上部剪力墙偏置的转换梁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带短肢剪力墙的转换层结构应用SATWE软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为转换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剪力墙偏置;设计方法;短肢剪力墙;SATWE软件
  随着高层建筑向体型复杂、功能多样、造型新颖的方向发展,转换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谓转换层,就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造成建筑物的刚度发生突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转换层上下容易形成薄弱环节,因此,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必须合理科学。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对转换层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上部剪力墙偏置的转换梁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目前,对转换梁的设计和分析一般是结合结构整体分析结果,再采用FEQ等平面有限元分析对转换梁进行辅助的局部分析,得到受力和配筋结果。这种方法对于转换梁上部剪力墙比较规整的情况,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精度,基本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上部墙体经常出现轴线垂直于转换梁轴线的不规则墙或短肢墙,以及墙体轴线与转换梁轴线上下不对齐的偏心剪力墙,这些情况均会在转换梁中形成较大的扭矩,但平面有限元却无法反映出这种扭矩所造成的出转换梁平面外的应力状况。
  以某工程为例,转换层设在第5层,其上是26层的商住楼,原设计转换梁截面尺寸为800mm×2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被托换的剪力墙厚为200mm,剪力墙的一端落在框支柱内,其余大部分由转换梁支承(见图1)。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的三维实体线弹性单元对偏心转换梁进行分析,取两层楼高的剪力墙参加计算。从SATWE空间计算的各种工况结果中,选取使转换梁产生最大剪力的一组工况:截面剪力Q=5900kN,弯矩M=1873kN·m,扭矩T=821kN·m,当仅验算截面剪压比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9条,0.15fcbh0/γRE≥Q(式中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为梁、柱截面宽度或抗震墙墙肢截面宽度;h0为截面有效高度;γRE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则0.15fcbh0/γRE=0.15×19.1×800×2200×0.85=5932kN>Q=5900kN,满足要求。但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4·1条,验算弯、剪、扭共同作用下时截面是否符合式:V/(bh0)+T/(0.8Wt) ≤0.25βcfc(式中,V为剪力设计值;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高度;T为扭矩设计值;Wt为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β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则V/(bh0)+T/(0.8Wt)=5.07N/mm2>0.25βcfc=4.78N/mm2。说明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截面不足。可见在有较大偏心扭矩存在的情况下,仅按通常做法验算截面剪压比是不够的,对转换梁的安全不利。解决的办法是:在对应剪力墙的端部加一条抗偏梁,约束转换梁的扭转,这样,偏轴墙造成的偏心扭矩就可以按此处的剪力墙和抗偏梁的线刚度及两侧的转换梁抗扭刚度的比例分配:
  式中,φ为节点附加转角;KW为上部剪力墙的线刚度;Kb为抗偏梁的线刚度;Ktb1、Ktb2为节点两侧转换梁的抗扭刚度。
  针对该工程,在剪力墙端部加一条700mm×1000mm的抗偏次梁,重新计算的转换梁上扭矩峰值由821kN·m减少至386kN·m,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V/(bh0)+T/(0.8Wt)=4.20N/mm2<0.25βcfc=4.78N/mm2,截面满足要求。由此可见,抗偏梁能有效抑制转换梁侧翻转角,减小转换梁扭矩及上部剪力墙出平面弯矩带来的墙内附加弯曲应力,使墙—梁平面假定有限元计算结果更可信,能减少转换梁的两端扭—剪联合作用的程度,使结构维持稳定。另外,对于高位转换层结构,在相同混凝土用量前提下,采用高而窄的转换梁能提高层间抗侧移刚度,缓解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带来的梁稳定问题可由抗偏梁解决。当然,解决转换梁的扭矩,也可以采取加大截面,增加抗扭钢筋的方法,但这是一种在扭转变形前提下的被动的解决方式,而由于梁扭转变形给上部剪力墙带来的出平面变形和内力并未克服,且也不经济。另外,采用箱形转换层,利用转换梁上下的转换层楼板来共同抵抗偏心扭矩也是可行的,但经济性肯定不如加抗偏梁的形式。
  2.带短肢剪力墙的转换层结构应用SATWE软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以下简称“高规”)定义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SATWE软件在总信息中相对应的提供了“复杂高层”这种结构体系可供选择;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则相对应的提供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供选择。但对于带短肢剪力墙的转换层结构究竟应选择哪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才是最准确的呢?其实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兩种结构体系中对于同一种构件,“高规”有什么不同的规定,用SATWE软件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有什么不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这两种结构体系中只有剪力墙在“高规”中有不同的规定,而SATWE计算结果中也确实有不同之处,而其中又尤以转换层下的落地剪力墙区别较大,且对结构的安全影响也大,故重点分析在两种结构体系中转换层以下的落地剪力墙的不同之处。以一栋7度区30层高,转换层位于第5层的高层建筑为例,转换层以下既有短肢剪力墙也有普通剪力墙。
  2.1 抗震等级
  “高规”规定;当转换层的位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从SATWE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用“剪力墙”结构体系计算的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落地普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而用“复杂高层”结构体系计算的两种剪力墙均为一级。对于转换层为3层或3层以上的结构,两种结构体系均要求提高一级,而“剪力墙”结构体系针对短肢剪力墙又提高了一级,故由二级提高到特一级。而对于“复杂高层”结构体系,由于程序不能自动判断短肢剪力墙,所以抗震等级仅提高了一级。
  2.2 内力分析
  从SATWE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地震组合作用下“复杂高层”结构体系计算出的剪力墙弯矩值一般大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计算出的弯矩值。这是因为“高规”规定,对于复杂高层结构其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体底截面有地震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1.8、1.5、1.25,而短肢剪力墙并没有要求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进行调整。
  对于短肢剪力墙,两种结构体系均要求在底部加强部位对剪力设计值进行调整,一级和特一级应分别放大1.6和1.9,但由于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落地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而在“复杂高层”结构体系中则为一级,二者的剪力设计值因此相差近20%。
  另外,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非底部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也提高到一级,其剪力设计值放大1.4,而在“复杂高层”结构体系中非底部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仍为二级,且剪力设计值不放大,二者相差40%。
  3.合理调配框支柱、柱支梁截面,用精细化设计控制成本
  转换层设计时框支柱应满足“高规”第6·4·2条规定,一级时轴压比应小于0.6,二级时轴压比应小于0.7,如无特殊情况,框支柱满足轴压比要求时均为构造配筋。因此,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尺寸以满足轴压比限值为准,过大则造成浪费。有的设计人员为了尽量减小框支梁的截面尺寸,人为的拉大框支柱截面尺寸,用框支柱去包住上部剪力墙,却没有考虑到框支柱从转换层楼面算起,直到基础顶面,有时会高达20~30m,且全截面按构造的1.2%配筋率来配筋,所增加的混凝土及钢筋用量往往会超过框支梁节约下来的用量,且对侧移刚度并没有太大的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转换层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个难点,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验算中受力状态的不明确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减少今后施工的风险和难度。
  参考文献:
  [1] 陈建敏.转换梁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4.01
  [2] 关明宇等.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方案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其他文献
【摘 要】施工阶段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阶段,直接决定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工程质量的保障离不开严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工技术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它需要与多种专业进行有效的配合。由于多种专业协调分工工作,难免会出现技术上的漏洞,必须要求施工人员统一按照严格的工序流程以及相关的土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施工作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流程;技术要点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型化以及结构
【摘 要】空调系统是大型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调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重点就中央空调系统调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旨在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性能,以供借鉴。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调试;结露;处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型建筑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空调系统作为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规划和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断得到扩展,大大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地理空间的需要。RS与GIS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的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缺陷,促进土地规划和利用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RS、GIS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情况,对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前景进
【摘 要】本文以机房动力集中监控设计为例,介绍了机房动力集中监控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确保业务系统正常有序运行,对相关地市建设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集中监控;机房动力;告警  前言  杭州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是中心主要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从安全播出、技术质量、节目内容、运行状况等四个方面实行监测监控,达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究的目的,从而确保舆
【摘 要】钢结构构件的工厂产业化生产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特别是多高层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对工程的工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钢结构的主结构来说,采取现场安装的形式,工期比较短,在这种发展需求下,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产生了, 这种楼板会使建筑物楼板下表面不平整、钢筋绑扎简单、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容易好控制,经济,安全,便捷等优点,最重要的是该产品充分发挥了钢结构施工周期短的优点了。  【关键词】施工
【摘 要】近年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数量急剧增加,临时用电施工都由各施工单位安装使用,施工方为了降低维护成本及简化日常管理工作,使得施工现场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叙述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检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临时用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随着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增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成为降低劳动强
【摘 要】TD-LTE是3G的下一代演进技术,该技术将在未来中国移动网络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TD-LTE系统网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系统间产生干扰,如何解决好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是目前TD-LTE系统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就TD-LTE系统间干扰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TD-LTE;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解决办法  1.概述  TD-LTE是我国
【摘 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追求节能、生态环保也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主题,而办公建筑作为耗能大户,实现节能环保设计显得更为迫切。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节能环保技术在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节能环保设计措施,为实现办公建筑的绿色节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办公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设计;自然通风;太阳能  近年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成为了社会的一大主题,作为耗
【摘 要】高层建筑是能源消耗大户,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建筑的能耗情况,阐述了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被动式节能;自然通风;设计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建筑逐渐向大型化、多功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摘 要】金属露天矿台阶爆破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工程,其爆破质量直接影响到金属矿山的整体效益。为此,本文结合某矿山的实际情况,着重围绕爆破器材、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爆破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并总结了爆破优化效果,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金属矿山;爆破技术;装药结构;效果分析  金属露天矿开采是我国矿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台阶爆破作为金属露天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