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曾评价嘉庆:“为人比较懦弱宽厚……”其实,这样评价嘉庆有些不公平。因为他父亲乾隆留给他的“担子”是口锅:腐败严重,西南大起义持续九年,水旱灾害年年闹。他执政期间几乎天天在拼命,又是抓贪官,又是给百姓减负。但让人叹息的是,嘉庆治下的清朝还是每况愈下。为何会如此?从嘉庆遇到的几桩尴尬事中或许能明白。
  初登基时,嘉庆深知大清积弊多,但充满雄心壮志,甚至想做出一番直追“贞观之治”的大业。他尤其羡慕唐太宗的地方,就是“群臣直言进谏”的场面,还下诏书求直言:各位大臣放开胆子说,只要对大清有利,再大的忌讳,朕都听得进去。效果一开始也极好,“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但大清的“进谏”风热闹了没几年,又消停了。
  为什么消停?当时大清的问题,致命一条就是腐败。嘉庆虽说重手治腐,一直治标不治本,而且朝臣利益盘根错节,“说错话”后果很严重,谁会大胆说?发展到嘉庆发布“求直言”诏书十年后,尴尬事来了:“广兴贪赃案”事发,担负监察职责的科道言官们竟集体失语。嘉庆除了惩办“失语”言官,又特意写了著名的《谏臣论》,鼓励科道官员放胆直言,效果还是“失语”。“不敢说话”的大清朝堂自然坠入死气沉沉的方向。
  嘉庆年间比较出名的大事就是反腐,诸如和坤这样的大腐官都被嘉庆踩翻在地。但比起身居高位的蛀虫,更让嘉庆火大的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官搞腐败。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一个叫王丽南的承办司书竟肆意伪造账单收据,多年来虚收官银31万两。难道地方官都由着这个“小老鼠”骗?原来各县的小吏和王丽南串通一气,每多收一份钱,各个都要敲金分肥。这番雷人案件令嘉庆暴怒无比,相关上级官员也狼狈陪绑,受惩罚。一群小吏搂钱带翻了一群大官,全程神奇操作,惹嘉庆怒骂:“实堪令人发指!”天子脚下,几个小官如此作怪,大清朝的发展怎么能好?
  比起惩贪等大动作,嘉庆也在不遗余力地干一桩大事:追查亏空。拜乾隆年间各种治国败笔所赐,大清的钱袋子到处是窟窿。这个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嘉庆一直抓得紧。但他每次都是狠狠敲打相关官员一顿,紧接着来一句“徐徐办理,自有成效”。如此“打个巴掌揉三揉”的风格,效果到底如何?
  到了嘉庆十九年,尴尬事情来了:江苏巡抚上奏說,嘉庆六年时江苏亏空30万两,此时亏空却突破300万两——官员们拆东墙补西墙,把今年的钱拿来补新一年亏空,一边又欠下新亏空。年年“严格追查”的嘉庆闹了个大尴尬。
  直到嘉庆去世,亏空问题依然是清朝一个头大的问题。说起来,就是嘉庆这“徐徐办理”风格惹的祸。雷声大雨点小的追查方式,换来的必然是懒政与腐败的滋生,长此以往,大清不衰亡才怪。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1131年,南宋史学家袁枢出生于建州建安(今属福建南平),他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欢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堪称司马光的铁粉。在阅读这部以时间为编排顺序、多达294卷的编年体通史时,袁枢深感内容浩博难懂,因为其中的历史事件被时间割裂,导致“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只能硬着头皮去啃。  久而久之,他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将《资治通鉴》按照事件的本末来编排,应该可以降低阅读难
太子李建成为笼络齐王李元吉,大力提携其部属亲信,见谢叔方为人正直、群众基础好,于是破例提拔他为长安尉,主管京城治安。如果换作常人,必然感恩戴德、竭力报效,而谢叔方非但没有投桃报李,反而多次冒犯李建成。  谢叔方上任不久,李建成妻弟的一个车夫喝醉了,明知危险,李建成妻弟却仍让他驾车。马车途经一个人口密集的岔路口时,辕马(马车中靠近前轮的马)突然双目圆睁,昂头嘶鸣,醉意朦胧的车夫不但没刹车,还扬起马鞭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选址新建学校时,绿地率不得低于30%,此外,建筑控制高度为:幼儿园不超过16米、小学不超过21米、中学不超过25米。如遇特殊高度要求,应单独进行论证。  (央广网)  哈尔滨机场全面实现了“无纸化”便捷乘机服务,乘客只需使用手机在航空公司官网、官方App或航旅纵横等软件即可自助选座,然后凭个人有效乘机证件和手机中电子登机牌通过安检,实现登机。  (新华网)  为响应抢险救灾工
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因为写文章讽刺国王路易十五,被关进监狱11个月。如果严格按照当时的法律,路易十五可以让伏尔泰在监狱里待10年,但考慮到伏尔泰的影响力,路易十五就网开一面对他减轻了处罚。  伏尔泰出狱后,很多人都让他去感谢路易十五,在监狱里吃够了苦头的伏尔泰也想改善一下与路易十五的关系,就跑进皇宫去求见路易十五。路易十五有心要化干戈为玉帛,就友好地接见了他,两人相互说了许多表示歉意和赞美的话。  按
西汉张苍是个有福气的人,仿佛家里住了神兽。他生于战国末年,直到汉朝才去世,也就是在战国、秦朝、汉朝之间打了个通关,硬是熬成“百科全书”级的长老。  他曾拜在荀子门下,制霸大秦的李斯、韩非就是当年那些“睡在上铺的师兄”。张苍在秦朝做过御史,但他不像两位师兄那样热爱政坛,而是文艺范儿十足,喜欢古书、音律、历法等,为人又很自我,做事随心所欲,后来终于惹出祸来,索性甩掉乌纱帽,跑回老家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庄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愤青,常挂着一脸坏笑,冷眼旁观周围发生的一切。他连早已告别世界的孔子也不放过,甚至嘲讽得最凶,不能当面硬杠就隔空diss,在自己的书里过足嘴瘾。  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过最窘的事就是“厄于陈蔡”。当时楚昭王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经过陈国和蔡国之间,而此地临近楚国,便派人聘请孔子做自己的“灵魂导师”。谁知蔡国人见孔子带着一大帮徒弟,以为他们是来挑事打架的,而且也不愿让楚国白捡这么一个
曹操为什么喜欢关羽呢?有人认为曹操爱才,关羽不仅特别能打,而且人品一流,这样的人,曹操见一个爱一个。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  曹操第一次见关羽是在建安元年(196年),当时刘备被吕布击破丢失徐州,关羽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但这一次,并没有曹操对关羽一见如故、格外器重和欣赏的记载。  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叛曹起兵,曹操亲征,刘备失败,关羽被曹操所擒,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对他礼遇有加,这才显示
《红楼梦》中,黛玉给读者的印象是个耿直girl,经常让人下不来台。其实也不尽然。迎春被下人欺负,下人私取金钗典当不还,大家帮她讨公道,她自己倒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探春愤然道:“二姐姐竟不能辖治!”宝钗则淡然地同迎春一起看《太上感应篇》;只有黛玉脆生生地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人们常以为黛玉刻薄,可这句话她说得多婉转——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你见过贾府男人管一家老
明朝有三位高官因为房子问题而倒霉。不过,错不在房子,而在这三位房叔做事太高调。第一位是明英宗年间的忠国公石亨。  石亨因对英宗有拥立之功,所以很受器重。但石亨有个毛病,不把自己当外人,没事总往宫里跑,跟英宗提各种要求。出宫之后,石亨马上开始炫耀,说我今天又进宫要了什么东西。英宗烦不胜烦,终于找到一个铲除石亨的理由。  一天,英宗领着大臣登上一座高楼看风景,看到远处有一座豪宅十分奢华,且处在城市CB
1853年,曾国藩进入人生的一个低谷。  这一年,曾国藩在湖南长沙招募训练了一支不同于綠营,也不同于团练的“湘勇”,即湘军部队。当时,湖南长沙的治安不好,盗贼四起,人心惶惶。曾国藩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丁忧在家,属于二品京官,训练湘军又是奉旨所为,相当于是钦差大臣。  曾国藩出于钦差大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行营中设立了“审案局”,专管治安案件。短短几个月,就处决了200人。虽然他出发点是好的,也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