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存活患儿健康生活质量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儿童脓毒症病死率在既往的数十年中稳步下降,但对于存活者的残疾情况所知甚少,本文旨在确定社区获得性脓毒症患儿无法恢复基础健康生活质量的发生率以及风险因素。

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

场所

西雅图儿童医院。

对象

2012~2015年间入住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并在住院4 h内符合2005脓毒症诊断共识的1个月~21岁间患儿,且已被纳入医院预后评估项目并可获得基础、入院和出院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数据。

干预措施

无。

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

本文采用儿童生活质量目录TM评估入院前基础,入院时以及出院后(中位时间31 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确定随访中评分无法恢复至距基线4.5分内患儿与疾病特点的关系。随访发现790例患儿中,23.8%无法恢复基础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无法恢复相关因素包括脓毒性休克、年长儿童、私人保险、复杂慢性疾病、免疫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菌血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长期住院。控制随访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恢复失败与脓毒性休克(RR 1.79,95%CI 1.24~2.58),年长儿童(RR 1.02岁,95%CI 1.01~1.05),免疫抑制(RR 1.83,95%CI 1.40~2.40)和长期住院(RR 1.03d,95%CI 1.01~1.04)独立相关。

结论

近1/4因社区获得性脓毒症住院且存活患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临床恶化。本文确定了脓毒症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并强调脓毒症存活者出院后需要初级和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持续评估和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近期我院诊断及治疗的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儿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2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胀、浆膜腔积液,1例患儿出现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沉增快。5例患儿均进行血寄生虫抗体检测诊断,其中1例行包块活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早产儿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尚缺乏特效的防治措施。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RNA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微小RNA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的诊疗方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的分析经消化道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中毒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73例经消化道中毒患儿病例资料,对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毒物种类、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住院费用及转归等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进行比较。结果6 d~3岁患儿317例(67.0%),3~6岁133例(28.1%),>6岁23例(4.9%)。各季节发病率
期刊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组成成分,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可诱导炎症反应、凝血障碍、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因此,掌握LPS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深入理解脓毒症发病机制、探索脓毒症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LPS在脓毒症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感染为消化系统疾病最主要的病因;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儿童消化系统的疾病谱发生改变,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遗传代谢病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该病的临床诊断造成了巨大困难。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难度及检测成本的降低,Panel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检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通过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住院儿童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其患病率高达38%,常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惊厥发作、脑水肿等的高发病率相关,而低钠血症脑病(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后遗症甚至死亡。低钠血症可能会加重患儿原发疾病,增加病死率。及时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对临床诊治相当重要,可缩短治疗时间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断的7例SLE合并PAH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PAH的发病率为5.2%。男女比例为1∶6,平均年龄是(11.43±2.51)岁。P
肝外危重症与肝脏疾病均可发生肝损伤或肝衰竭。肝脏参与代谢、解毒、免疫、合成、排泄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肝损伤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宜采取个体化、针对性靶向治疗策略。传统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在早期识别和精准评估肝损伤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局限,探索肝损伤新型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肝受损。本文从代谢(胆汁酸、铁代谢)、氨类解毒(鸟氨酸循环通路关键蛋白Arg Ⅰ、OCT和A
目的探讨3种新生儿转诊评分对转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转诊至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649例胎龄<37周及出生体重<2 500g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新生儿转运稳定生理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新生儿转运死亡指数(mortality index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