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以为抓教学质量是唯一的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只是软任务,现在我终于认识到,没有纪律保障,教育事业不可能顺利健康发展!”面对区纪委监委回访人员,游仙区东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文某诚恳反省。
因违反财经纪律,文某2020年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刚被处分时,文某总认为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污点,无法安心工作,在组织的谈心鼓励下,他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游仙新征程的开启之年,绵阳市游仙区纪委监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实施“回访教育+”模式,以“关爱之力”做好受处分干部“康健工程”。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回访教育受处分干部296人。
回访教育+条规学习,帮助受处分人员“绷紧弦”
“一开始我觉得委屈,认为钱都用于村部支出,自己没有拿走一分,凭什么受处分,现在才知道自己当初多么无知。”在回访交谈时,原徐家镇安乐村村委会主任安某深有感触。2011年至2018年,安某通过他人账户虚报、套取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9000余元,将资金划入安乐村账户用于集体开支。
“因为‘不懂纪律’‘不懂法’而违纪违法,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并非个例。”区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孙溢介绍,回访过程中,回访人员抓住回访对象最薄弱的纪法“知识盲点”,结合其违纪违法事实和现岗位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款、法律法规,通过“点穴式”重点教育进一步明晰纪律红线,增强回访对象对纪律的敬畏感。
回访教育+疏导帮教,帮助受处分人员“解心结”
“受处分后,我一直在做心理调整,但总认为这是自己的人生污点,心理压力很大。今天你们来了,我才真正感觉如释重负……”回访交谈中,一名受处分的正科级领导干部道出心声。
为避免“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区开展回访教育。回访前,回访人员会详细了解回访对象的个人履历、性格特点、犯错情节、处分类型、处分期间个人表现等情况,因人施策制定回访计划。回访时,回访人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暖人,做好回访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让其畅所欲言,解开心中症结,正确对待党纪政务处分,既时刻紧绷纪律的弦,又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工作。“回访教育就是要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纪律处分的硬度,同时又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田容说。
回访教育+复权考察,帮助受处分人员“再出发”
“看到表彰通报上有自己的名字,我十分激动,曾经因为受处分而迷茫的我,正是在组织的帮扶教育下才重拾信心、轻装前行。”几年前曾受到警告处分而一度消沉的魏城镇副镇长龚某,在纪委的引导帮助下重新振作、积极工作,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获评游仙区“园区发展和科技城集中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不乏能力突出的人,如果只是“一处了之”,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区纪委监委执行回访对象“一人一档”制度,围绕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的政治表现、履职尽责情况等6个方面进行效果测评,将测评结果、回访教育情况作为恢复党员权利、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同时,综合评估回访对象认错态度、工作实绩、同事群众口碑三方面情况,实事求是提出再起用建议,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惩’是为了‘治’。医生会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复诊,我们也要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这样才能帮助‘病人’彻底康复。”游仙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代理主任冯科敏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从严处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又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回访教育,真正让“跌倒的干部”放下包袱重新站起來。
因违反财经纪律,文某2020年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刚被处分时,文某总认为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污点,无法安心工作,在组织的谈心鼓励下,他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游仙新征程的开启之年,绵阳市游仙区纪委监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实施“回访教育+”模式,以“关爱之力”做好受处分干部“康健工程”。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回访教育受处分干部296人。
回访教育+条规学习,帮助受处分人员“绷紧弦”
“一开始我觉得委屈,认为钱都用于村部支出,自己没有拿走一分,凭什么受处分,现在才知道自己当初多么无知。”在回访交谈时,原徐家镇安乐村村委会主任安某深有感触。2011年至2018年,安某通过他人账户虚报、套取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9000余元,将资金划入安乐村账户用于集体开支。
“因为‘不懂纪律’‘不懂法’而违纪违法,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并非个例。”区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孙溢介绍,回访过程中,回访人员抓住回访对象最薄弱的纪法“知识盲点”,结合其违纪违法事实和现岗位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款、法律法规,通过“点穴式”重点教育进一步明晰纪律红线,增强回访对象对纪律的敬畏感。
回访教育+疏导帮教,帮助受处分人员“解心结”
“受处分后,我一直在做心理调整,但总认为这是自己的人生污点,心理压力很大。今天你们来了,我才真正感觉如释重负……”回访交谈中,一名受处分的正科级领导干部道出心声。
为避免“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区开展回访教育。回访前,回访人员会详细了解回访对象的个人履历、性格特点、犯错情节、处分类型、处分期间个人表现等情况,因人施策制定回访计划。回访时,回访人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暖人,做好回访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让其畅所欲言,解开心中症结,正确对待党纪政务处分,既时刻紧绷纪律的弦,又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工作。“回访教育就是要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纪律处分的硬度,同时又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田容说。
回访教育+复权考察,帮助受处分人员“再出发”
“看到表彰通报上有自己的名字,我十分激动,曾经因为受处分而迷茫的我,正是在组织的帮扶教育下才重拾信心、轻装前行。”几年前曾受到警告处分而一度消沉的魏城镇副镇长龚某,在纪委的引导帮助下重新振作、积极工作,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获评游仙区“园区发展和科技城集中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不乏能力突出的人,如果只是“一处了之”,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区纪委监委执行回访对象“一人一档”制度,围绕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的政治表现、履职尽责情况等6个方面进行效果测评,将测评结果、回访教育情况作为恢复党员权利、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同时,综合评估回访对象认错态度、工作实绩、同事群众口碑三方面情况,实事求是提出再起用建议,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惩’是为了‘治’。医生会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复诊,我们也要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这样才能帮助‘病人’彻底康复。”游仙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代理主任冯科敏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从严处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又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回访教育,真正让“跌倒的干部”放下包袱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