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阅读教学的“牛鼻子”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热爱阅读,还能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阅读主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阅读教学要更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文学作品;还要注重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并且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思维灵活,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要精选阅读内容,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泛泛而读,而是要精读、细读,在阅读过程中深挖阅读主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抓住阅读教学的“牛鼻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举办阅读活动
  举办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参与度,还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在活动中,不只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例如:在教学《春的消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程刚开始时,就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习播放了一段关于春天的记录短片。在短片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光秃秃的树木始发新芽;也可以看到厚厚的河水解冻,重新发出潺潺流水声;还可以听到悦耳的鸟鸣声,等等。通过短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视觉,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对春的兴趣正浓厚的时候,我设计了一场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的主题是: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春天来了。之所以用这个主题是因为它不仅贴合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为春天我们每年都要经历,观察力强的学生可以一次性说出好几个方法来判断春天的到来。由此可见,举办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二、 精选阅读内容
  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来说,小学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本之外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内容,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那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外书籍或资料,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阅读。而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表示教师提供的书籍他们并不感兴趣,还有的学生表示有些书籍读不懂或者是早已读过。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挑选书籍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籍挑选时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每个人、每个年龄段的喜好不同,教师依照自己看法挑选的书籍可能并不受学生喜爱。二是,书籍挑选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因为太难学生会读不懂,而太简单又会失去指导意义。三是,书籍挑选时要注意多种类型的书籍的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教师在挑选书籍时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例如:在教学《一幅画》时,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我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又为学生增加了新的阅读内容。如:约翰.埃.密莱的画作《盲女》的赏析。我在这节课开始前的几天前就向学生征询过他们喜欢的画作以及感兴趣的画家等问题,然后,在课下搜集了这些画作或画家的图片和相关书籍。之后,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画作,以及那些画作的创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学生对这些课程之外的内容很感兴趣,对图片和书籍看得津津有味。如此一来,这些扩展的阅读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深刻的认识。
  三、 深挖阅读主题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或者一篇好的文章,都有着值得人们去细细推敲的主题和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阅读主题的探究,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更能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课文的主题,我在课程开始前先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而不是和月亮或者別的东西?
  (2)一个国家为什么要有国旗?如果没有国旗可不可以?
  (3)交流讨论我国国旗的含义。
  带着前两个问题,我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因为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在学习课文时,学生的参与度变高了。而且,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开始认识到对于国旗来说,太阳和月亮的不同,也逐渐意识到国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学生讨论了我国国旗的含义,不仅对国旗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我们的祖国也更加热爱了。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亢佳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段继续,重庆市,重庆市铜梁区西河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家庭作业,又称课外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适当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显得过于随性,或拓展阅读、或片段写作、或课外积累……千篇一律,往往和课堂教学缺乏有机的联系,我认为,规范、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家庭
摘要:本文以S学院近五年辅导员队伍数据为样本,进行辅导员队伍特征分析,探究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辅导员聘用、专项机制设立、培养、职级晋升、学缘结构等方面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日趋多
摘要:作文是统一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好体现。作为起点作文——小学作文,虽然不具有成人作文那样的深度与广度,但是却因其特有的简单与纯真,同样让人赏心悦目。  关键词:体会;想;说;评;写;评价  经过长期对作文教学的探究,结合新课程标准给小学生教学注入的理念,我就如何给学生更多作文活动空间,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走入了死胡同
摘 要:敬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它作为一种工作伦理,不仅体现在个体对其工作、职责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针对我国公民职业道德方面的重点要求,秉持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倡导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辛勤劳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而不懈
摘要: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以爱为前提,进行德育创新,巧抓爱的机遇,巧用爱的力量,巧用爱的艺术,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机遇;力量;艺术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
摘要: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并明确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去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我市抢抓机遇融入“大湾区”、争当主阵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有利条件。紧盯国家和省级层面重大战略,深入分析发展湾区经济的背景和特征,找准我市融入大湾区的优势和条件,谋划好“大湾区”战略的桐乡蓝图,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平台建设,对于加快桐乡经济
摘要:新学期开学了,和孩子们一样激动,揣着课本走到教室,带着孩子学习第一课《找春天》。热情洋溢地上完了两节课,布置孩子们也去寻找春天。第二天课堂上反馈却是一团糟:孩子们要么按课文来回答,要么表示没找到春天。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心中烦躁,走到校园里,的确是春寒料峭,寒气袭人。四顾依旧萧然,学校门前的草坪依旧是枯黄一片,嫩嫩的草芽大概还在做着美梦吧!春天似乎还遥远得很呢,草未发芽花未开,孩子们怎么会找得
摘要: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高中汉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汉语;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一、 激发汉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经历、阅历的不同,阅读欲望和兴趣大相径庭。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出发
摘 要: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更体现在对人灵魂的洗礼和升华,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提高人生的境界。基于此,本文以苏教版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境界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人生境界;分析  人生的境界体现着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思想觉悟,是个体之间的最本质区别,个体心灵境界的外在体现往往表现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上,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行为举止则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人生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要运用于生活。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者。如果说判定这一门语言的学得是好还是不好,最合适的方式绝对不会是卷面成绩,而是学习者是否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能够让听者听懂说的话,明白其想表达的意思。毕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如果当学习者说的话无法起到这一作用,只会沦为纸上谈兵,无益于现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