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生匆匆跑过来告诉我,沛儿正在号啕大哭,我问为什么,那学生告诉我沛儿失恋了。
失恋?在我面前的沛儿哭得一塌糊涂。听她边抽泣边陆续着告诉我她那小学四年级就交往的男朋友,我不禁菀尔,才12岁,懂什么爱不爱的,不过就是青春期的好奇而已。接手这个班级才一周多,沛儿给我的印象是活泼、大方、能力挺强,但是毛病也挺多。耳朵上穿有三个耳洞,我已经帮她保管了好多个耳钉。头发老长,嘴巴很厉害,同学们都怕她。
那次谈话后,沛儿似乎很快就忘了她“失恋”的事,又可以看见她的笑脸,听见她银铃般的笑声了。可是接二连三的接到学生和其他班老师的投诉,说沛儿交往了很多社会上不三不四的男孩,经常和那些社会青年在街上闲逛。她还利用自己值日的机会跑到同级的一个班上对一个男生说,她喜欢他。每次找到沛儿,她都供认不讳,然后开心地笑着告诉我,老师,没事的,我玩玩而已。
渐渐地,我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了些沛儿的身世。他父母几年前离异,她随父亲。但是她不负责任的父亲并没有抚养她,而是自己跑到其他地方打工,并不给孩子一分钱。她妈妈重新组织家庭,又有了孩子,是个纯粹的家庭主妇,家庭经济很糟。沛儿先是在外婆家;外婆去世,又去了小姨家,小姨搬家后,她又去了奶奶家;可是和他奶奶相处不好,又到了舅舅家。她像浮萍一样漂着。学费、生活费成为了她不受欢迎,到处流离的原因。她成了幸福家庭门外被遗弃的人。
沛儿这样的孩子往往外表坚强,为了寻求温暖和关怀,所以交往的人就良莠不齐,因为自卑,经常通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来掩饰自己。这样聪明的孩子如果没能得到有效地引导,将会对她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沛儿的文笔不错,经常有精彩的语句闪光。也许是她独特的经历使她比别的同龄孩子更敏感、更沧桑,但是也更不循常理出牌。我利用随笔和她交流,关心着她的生活、学习、情感、快乐和痛苦。我告诉她,上帝如果把门给你关上了,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我经常找沛儿聊天。在随意的聊天中,我告诉她,像她这样的孩子更应该自强、自立。那些社会上的嬉皮青年,他们没有理想,消极颓废,不可能有未来。他们不可能给沛儿真正的温暖,冰凉是温暖不了冰凉的。
我开始计划好到沛儿家家访。我准备去家访她现在居住的奶奶家和最关心她的小姨家。
家访的效果不错,沛儿明显的和我亲近了很多,内心的烦恼也愿意告诉我了。
她开始因为我而逐渐改变自己的一些言行和打扮。学习也开始努力,第一学期下来,她竟然考到了班上的前十名。寒假,她发了几个短信来问候我。
第二期开学前的一个深夜,我接到沛儿的电话,“老师,我不读书了……”她抽噎着难过得说不下去了。原来一直支持她生活及日常开支的小姨家破产了,负债累累,要搬家到珠海躲债。而她奶奶已经因为他爸爸一直不给生活费不让她住在那里了。
接到沛儿的电话,我有点发懵。学生的工作好做,可是她那么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从哪里开始理起呢?我先找了她小姨,小姨自身难保,确实无法再帮她。找她直接的监护人?可是她爸爸根本联系不上,还是找她妈妈吧。妈妈在很远的地方,电话接通,我告诉了她孩子的现状。她说着自己现在家庭的困窘,也说着沛儿因为她的改嫁而恨她,不理她的伤心失望。那一晚,我们聊了近三个小时。我们都是母亲,我理解她,但是我告诉她必须尽做母亲的责任,孩子毕竟是孩子,做大人的不能拿孩子的未来赌气。她终于答应再难,就是去打小工,也要给沛儿生活费。沛儿住到了舅舅家。
生活费解决了,我着手和学校联系。学校了解到沛儿的家庭情况后,免除了沛儿的一切费用。校长亲自找沛儿谈话,让她认真读书,做一个优秀的人,学校会尽力帮助她的。沛儿终于在开学后第三天出现在了班级里,学校还给她买了辆二手单车解决她的行走问题。
沛儿的变化也许不是在成绩上。但是那个学期,很少再有同学投诉她,她的言行和我们完整家庭的孩子的表现差不多了。更令人惊奇的是沛儿带着班上的同学编排的两个文艺节目,均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拿了一等奖。这对于我这个对文艺一窍不通的班主任来说,确实是惊喜异常。
我相信,沛儿的家庭不幸之门虽然被关上,但是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帮助已经给她的人生之路打开了一扇窗!
案例反思:
家庭是造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珠三角农村像沛儿父母年龄的那一代人,读书少。又眼见着自己的很多同龄人因为各种原因致富。闭塞中羡慕着开放的潮流,却又没有能力和学识去做弄潮儿。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责任,选择了自己的享乐而遗弃了孩子。
这里又是多子女的地方,他们把生养看得很简单。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吃给穿。而沛儿的父母连这最基本的责任都行使不了。
珠三角农村的班主任老师,不能把自己工作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学生。改变家长的观念,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树立他们的责任心等等成了班主任工作难点之一。
学校、家庭、社会要联手来改变后进生,班主任是桥梁,是纽带。爱和沟通是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两大法宝。
失恋?在我面前的沛儿哭得一塌糊涂。听她边抽泣边陆续着告诉我她那小学四年级就交往的男朋友,我不禁菀尔,才12岁,懂什么爱不爱的,不过就是青春期的好奇而已。接手这个班级才一周多,沛儿给我的印象是活泼、大方、能力挺强,但是毛病也挺多。耳朵上穿有三个耳洞,我已经帮她保管了好多个耳钉。头发老长,嘴巴很厉害,同学们都怕她。
那次谈话后,沛儿似乎很快就忘了她“失恋”的事,又可以看见她的笑脸,听见她银铃般的笑声了。可是接二连三的接到学生和其他班老师的投诉,说沛儿交往了很多社会上不三不四的男孩,经常和那些社会青年在街上闲逛。她还利用自己值日的机会跑到同级的一个班上对一个男生说,她喜欢他。每次找到沛儿,她都供认不讳,然后开心地笑着告诉我,老师,没事的,我玩玩而已。
渐渐地,我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了些沛儿的身世。他父母几年前离异,她随父亲。但是她不负责任的父亲并没有抚养她,而是自己跑到其他地方打工,并不给孩子一分钱。她妈妈重新组织家庭,又有了孩子,是个纯粹的家庭主妇,家庭经济很糟。沛儿先是在外婆家;外婆去世,又去了小姨家,小姨搬家后,她又去了奶奶家;可是和他奶奶相处不好,又到了舅舅家。她像浮萍一样漂着。学费、生活费成为了她不受欢迎,到处流离的原因。她成了幸福家庭门外被遗弃的人。
沛儿这样的孩子往往外表坚强,为了寻求温暖和关怀,所以交往的人就良莠不齐,因为自卑,经常通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来掩饰自己。这样聪明的孩子如果没能得到有效地引导,将会对她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沛儿的文笔不错,经常有精彩的语句闪光。也许是她独特的经历使她比别的同龄孩子更敏感、更沧桑,但是也更不循常理出牌。我利用随笔和她交流,关心着她的生活、学习、情感、快乐和痛苦。我告诉她,上帝如果把门给你关上了,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我经常找沛儿聊天。在随意的聊天中,我告诉她,像她这样的孩子更应该自强、自立。那些社会上的嬉皮青年,他们没有理想,消极颓废,不可能有未来。他们不可能给沛儿真正的温暖,冰凉是温暖不了冰凉的。
我开始计划好到沛儿家家访。我准备去家访她现在居住的奶奶家和最关心她的小姨家。
家访的效果不错,沛儿明显的和我亲近了很多,内心的烦恼也愿意告诉我了。
她开始因为我而逐渐改变自己的一些言行和打扮。学习也开始努力,第一学期下来,她竟然考到了班上的前十名。寒假,她发了几个短信来问候我。
第二期开学前的一个深夜,我接到沛儿的电话,“老师,我不读书了……”她抽噎着难过得说不下去了。原来一直支持她生活及日常开支的小姨家破产了,负债累累,要搬家到珠海躲债。而她奶奶已经因为他爸爸一直不给生活费不让她住在那里了。
接到沛儿的电话,我有点发懵。学生的工作好做,可是她那么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从哪里开始理起呢?我先找了她小姨,小姨自身难保,确实无法再帮她。找她直接的监护人?可是她爸爸根本联系不上,还是找她妈妈吧。妈妈在很远的地方,电话接通,我告诉了她孩子的现状。她说着自己现在家庭的困窘,也说着沛儿因为她的改嫁而恨她,不理她的伤心失望。那一晚,我们聊了近三个小时。我们都是母亲,我理解她,但是我告诉她必须尽做母亲的责任,孩子毕竟是孩子,做大人的不能拿孩子的未来赌气。她终于答应再难,就是去打小工,也要给沛儿生活费。沛儿住到了舅舅家。
生活费解决了,我着手和学校联系。学校了解到沛儿的家庭情况后,免除了沛儿的一切费用。校长亲自找沛儿谈话,让她认真读书,做一个优秀的人,学校会尽力帮助她的。沛儿终于在开学后第三天出现在了班级里,学校还给她买了辆二手单车解决她的行走问题。
沛儿的变化也许不是在成绩上。但是那个学期,很少再有同学投诉她,她的言行和我们完整家庭的孩子的表现差不多了。更令人惊奇的是沛儿带着班上的同学编排的两个文艺节目,均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拿了一等奖。这对于我这个对文艺一窍不通的班主任来说,确实是惊喜异常。
我相信,沛儿的家庭不幸之门虽然被关上,但是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帮助已经给她的人生之路打开了一扇窗!
案例反思:
家庭是造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珠三角农村像沛儿父母年龄的那一代人,读书少。又眼见着自己的很多同龄人因为各种原因致富。闭塞中羡慕着开放的潮流,却又没有能力和学识去做弄潮儿。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责任,选择了自己的享乐而遗弃了孩子。
这里又是多子女的地方,他们把生养看得很简单。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吃给穿。而沛儿的父母连这最基本的责任都行使不了。
珠三角农村的班主任老师,不能把自己工作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学生。改变家长的观念,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树立他们的责任心等等成了班主任工作难点之一。
学校、家庭、社会要联手来改变后进生,班主任是桥梁,是纽带。爱和沟通是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