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农产品价格指数(API)的变动关系。并且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采用了扩展的迪克—福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来检验了这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选取了1989—2009年的数据,最后得出的结果是,API的变动不是引起CPI的原因,但是会影响到CPI的变动。结合这样的检验结果从宏观经济形势、农产品供求、农业生产成本变化和国际市场影响等方面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关健词】CPT APT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波动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在摸索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期间,价格总水平基本上保持了平稳, 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十五”期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平均涨幅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9.48%的平均增幅,为为1.36% 。但是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却偏向于异常,在走出了政策和经济持续下降低迷的情形以后,呈现出了比较强势的反弹,这个是在之前未曾估计到的。从一系列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01、2003和2005年农产品环比价格指数比同期上涨3.1%、4.4%和1.4%,甚至在2004年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1%,虽然在2002年的时候有了小幅度的回落,但是总体还是一个上升的态势,在以后的期间里面,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呈现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农场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黄金期”。
2006中期以来,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并逐渐形成周期上扬趋势。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走出低谷并呈持续上涨趋势,到2007年5月,全国已经形成了普遍的价格上涨趋势。尤其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快速上涨,直至2007年9月份形成一个了至高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甚至波及到了其他类食品和产品的上涨。与2006年同期相比较,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8%,食品类价格上涨12.3%,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也达到了近几年价格水平的一个巅峰。
2007年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也产生了很大的上涨幅度,比往年同期上涨18.5%,其中种植业上涨9.8%,林业上涨4.4%,渔业上涨8.1%,畜牧业上涨尤为明显达到了31.4%。而这仅仅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片段,将1978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基数100,农产品价格在1996年达到了上涨的巅峰,高达550。但是从1997年开始,农产品没有持续之前的上涨态势,反而出现了低迷的现象,一直到2003年的下半年才开始呈现出恢复的劲头。从此以往,除了猪肉价格还能同之前相提并论,别的农产品价格仍让回不到之前的水平。尽管在2004年,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小幅的上涨,最高在2006年也就达到了508.9。
农产品是其他类产品的基础,其价格也会是其他类产品价格的基础。民间有一种说法,“一粮带百价”。在2010年度,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2010年10月,国内市场粮食及食用油价格平均上调15%左右。这组数据对比很容易联想到,是否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通货膨胀势头的上扬。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旦农作物继续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大幅上涨的态势,CPI的涨幅也将十分惊人,通胀预期会逐渐愈演愈烈,近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也处于一个高位运行的态势,在最近的2013年更是有较高预期。
二、 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变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一)扩展的迪克—福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前文已经提及,在两个时间序列是平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来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使另一个变量波动的根本原因,同样使用EViews3.0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果。
三、 向量自回归模型
四、结论
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业相对于处于一种发展和前进的弱势,农产品也是如此,在市场中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比较小,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容易成为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由于发展的不和谐,小康社会还没有完全的实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是居高不下,在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的统计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
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恩格尔系数是现在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目前的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测算上面,食品类的消费还是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而农产品又几乎是其他类食品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所以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对于其他类产品价格的稳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农业系统自身的薄弱性,当通货膨胀产生的时候,很容易就波及到了农产品的价格,势必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向上波动,进而演变成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通过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量避免或者提前预知结果来讲影响降低到最小。在整个经济体中,农产品作为最薄弱的环节,在通货膨胀产生的时候,最容易受到其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价格。在政府指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顾及到农民的生活状况,从而真正做到城乡统筹,使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致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程国强.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与调控建议[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08(01).
[7] 康竹君等.关于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07(06).
作者简介:黄鑫(198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抽样技术与数据挖掘。
【关健词】CPT APT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波动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在摸索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期间,价格总水平基本上保持了平稳, 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十五”期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平均涨幅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9.48%的平均增幅,为为1.36% 。但是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却偏向于异常,在走出了政策和经济持续下降低迷的情形以后,呈现出了比较强势的反弹,这个是在之前未曾估计到的。从一系列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01、2003和2005年农产品环比价格指数比同期上涨3.1%、4.4%和1.4%,甚至在2004年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1%,虽然在2002年的时候有了小幅度的回落,但是总体还是一个上升的态势,在以后的期间里面,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呈现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农场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黄金期”。
2006中期以来,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并逐渐形成周期上扬趋势。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走出低谷并呈持续上涨趋势,到2007年5月,全国已经形成了普遍的价格上涨趋势。尤其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快速上涨,直至2007年9月份形成一个了至高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甚至波及到了其他类食品和产品的上涨。与2006年同期相比较,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8%,食品类价格上涨12.3%,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也达到了近几年价格水平的一个巅峰。
2007年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也产生了很大的上涨幅度,比往年同期上涨18.5%,其中种植业上涨9.8%,林业上涨4.4%,渔业上涨8.1%,畜牧业上涨尤为明显达到了31.4%。而这仅仅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片段,将1978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基数100,农产品价格在1996年达到了上涨的巅峰,高达550。但是从1997年开始,农产品没有持续之前的上涨态势,反而出现了低迷的现象,一直到2003年的下半年才开始呈现出恢复的劲头。从此以往,除了猪肉价格还能同之前相提并论,别的农产品价格仍让回不到之前的水平。尽管在2004年,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小幅的上涨,最高在2006年也就达到了508.9。
农产品是其他类产品的基础,其价格也会是其他类产品价格的基础。民间有一种说法,“一粮带百价”。在2010年度,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2010年10月,国内市场粮食及食用油价格平均上调15%左右。这组数据对比很容易联想到,是否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通货膨胀势头的上扬。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旦农作物继续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大幅上涨的态势,CPI的涨幅也将十分惊人,通胀预期会逐渐愈演愈烈,近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也处于一个高位运行的态势,在最近的2013年更是有较高预期。
二、 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变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一)扩展的迪克—福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前文已经提及,在两个时间序列是平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来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使另一个变量波动的根本原因,同样使用EViews3.0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果。
三、 向量自回归模型
四、结论
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业相对于处于一种发展和前进的弱势,农产品也是如此,在市场中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比较小,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容易成为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由于发展的不和谐,小康社会还没有完全的实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是居高不下,在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的统计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
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恩格尔系数是现在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目前的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测算上面,食品类的消费还是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而农产品又几乎是其他类食品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所以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对于其他类产品价格的稳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农业系统自身的薄弱性,当通货膨胀产生的时候,很容易就波及到了农产品的价格,势必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向上波动,进而演变成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通过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量避免或者提前预知结果来讲影响降低到最小。在整个经济体中,农产品作为最薄弱的环节,在通货膨胀产生的时候,最容易受到其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价格。在政府指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顾及到农民的生活状况,从而真正做到城乡统筹,使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致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程国强.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与调控建议[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08(01).
[7] 康竹君等.关于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07(06).
作者简介:黄鑫(198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抽样技术与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