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忌跟着感觉走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xi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高血压跟着感觉走,是指一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因此从不就医,甚至讳疾忌医,拒药于身外。
  男性商人李某,45岁,大腹便便,发现高血压已经七年,血压经常在170/110mmHg左右。两年前我建议他戒酒、减重和运动,并服药治疗。结果李某自恃无甚不适,一副我不难受就没病的不信邪模样。日前门诊,一患者坐轮椅而来,身体枯瘦,言语不清,显然是一位病变累及语言中枢的中风患者。夫人代言:“医生,他后悔死了沒有听你说的话!”这位就是两年前那个李某。
  跟着感觉走的没有症状不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占相当一部分比例。我国三亿高血压患者中,有接近一亿患者不服药,其中大多数是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这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因此造成了我国高血压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
  没有感觉的高血压更危险,原因有三:
  1.没有感觉,就忽视查体,一旦出问题,往往猝不及防。
  2.没有感觉,就依然猛吃海喝,一旦有了感觉,往往控制不住。
  3.没有感觉,就不去服药控制,一旦病入膏肓,往往会发生心衰、心梗、中风,或者导致终身残疾乃至丢掉性命。
  跟着感觉走,浪漫一点,那是生活的味道,血压的管理绝不可以跟着感觉走。
其他文献
“等下,我的围巾还没围好。”103岁的徐凤英认真整理了一下衣服,笑眯眯地坐到镜头前。穿着红色毛线外套的她显得格外精神。  徐凤英最爱说的是现在的生活。千孝不如一顺,孝顺的儿子、媳妇和两个孙女,让自小身体不好的她,活到了103岁。“我希望我妈能活到110岁,至少也要创下镇江最长寿老人纪录。我相信她活得到。”徐凤英的小儿子仲清和说。  和乐大家庭  徐凤英戴着漂亮的珍珠耳钉,手上还有一枚嵌宝石戒指。“
在五台山,102岁高龄的老僧海伦侃侃而谈。老僧虽已百岁人瑞,但身子骨很硬朗。五台山的小路上坡下坡,几个回合,我们已经累得肺都要呕出来,老僧仍然笑眯眯摇着扇子在前面等我们。  我问老僧高寿有几,老僧摆摆手,笑眯眯地说:“102岁了。不过,年龄这东西,不要被数字骗了,你想多年轻便多年轻,想多老便多老。”“那么,老人家有什么养生妙诀?”我又随口问。我以为老僧会说:“也没有妙诀,无事打坐敲经便是养生。”结
小时候总是回家吃饭,现在似乎“来不及”了,加快吃饭速度已经成了都市上班族的习惯。  多少人的生活是这样的:中午吃饭像打仗,一坐一天,盯着电脑,吃了饭立刻就回到电脑前坐下,时常有“最后期限”的压力……这样的生活就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源,尤其是打仗般地吃饭,囫囵吞枣,吃得快,很可能吃得特别烫。而过热的食物会灼伤经过的地方,引起炎症反应。长期坐着,消化道受到挤压,食物下行不畅,势必造成胃气上逆,就像下
47岁的王静上周五收到了体检报告。因为两年前身边有朋友患癌,王静除了参加单位提供的体检套餐外,还自费进行了几项肿瘤标记物的筛查。看到结果,王静害怕了,其中CA125指标为67U/m l,超出正常指标(0~35),后面还带了个“↑”。  指标超常未必都是癌  在网上搜了半天,王静越想越害怕,拿着体检报告去医院就诊。医生安慰了王静,建议她一个月后复查一遍,但是,放心不下的王静还是马上做了B超、CT等检
78岁退休工人史宝林先生出生于上海郊区农村,从小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健身和养生方面有不少不俗的举动。  每天1000米的爬行锻炼。他每天清晨3点半开始在自己选择的场地爬行,每次爬行1000米,费时50分钟。爬行时需双手戴上纱手套,足穿橡胶鞋,身着服装要宽松,场地需要平坦、卫生。历经三十多年的爬行锻炼,虽然戴了手套,但老史的手掌上还是长出了老茧。  每天撞击四个部位总共2000次。  每天头顶的百
我平生素无大志,但求中不溜秋,所幸日子过得平淡无奇但得以颐养天年,要说有什么养生秘籍,只有一个字:中。  “中”可理解成“适度”和“适中”。  凡事都有个度,以适度、到位为要。如吃饭、穿衣这个人生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要适度、适中才好。  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人要饿死。但吃得太多、太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大忌。虽然一次吃得太多而撑死的人很少,但是长期饱食或膏粱厚味,使人发胖臃肿,死于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
我76岁,患哮喘、肺气肿、老慢支三种病15年。由于注重保养,病情渐渐减轻,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精气神也足。我在慢性病保养方面主要用了九招。  第一招:坦然面对,不躁不怒。有人患了多种慢性病,动不动就跟家人生气,有时候还发无名火,我却做到坦然面对。我以为,幸福是人享受的,病灾要有人承受。不躁不怒,坦然面对,有益于病情平稳、好转。否则,病情就会加重,甚至恶化。  第二招:时刻快乐,天天幽默。当我看到笑话
中国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所以特别不能接受“永远”吃药的治疗,但偏偏很多慢性疾病都必须如此,比如“甲低”时必用的甲状腺激素,糖尿病后期必用的胰岛素,病人担心这样永久性的治疗会使自身的能力萎废,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这种担心来自对一般激素的使用经验,比如治疗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乃至病毒感染时必须借助的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我们惯常说到的激素。长期服用这类激素,确实会使人体自身分泌激素的能力下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