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状况,探讨此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环境污染 原因 建议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然而,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却出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威胁他们的身体健康,并通过水、大气和食物链等渠道进而影响到城市人口。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尚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在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农村和小城镇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农村和小城镇聚居点的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地方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地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使得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差和管理缺失直接排人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仍落后于经济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对当地农民身体健康的威胁却与日俱增。
  (二)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的过度使用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提高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依靠施加化肥、农药来增加粮食蔬菜的生产供应量。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村的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的板结、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城市污染转嫁农村
  许多大中城市在加速发展对周边区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负面
  影响。一是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二是城市工业的“三废”直接转移到农村,造成污染。三是城市
  污水对农村的污染。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进而引起农灌水水质恶化。四是由于我国城市垃圾的特征以及经济和技术条件有限,90% 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在郊外填埋或堆放,1995年我国垃圾填埋量为11000多万吨,并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递增,这些城市垃圾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污染了周围的水质和大气。
  (四)资源无序开采导致生态失衡,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农村的乱采滥伐现象是生态破坏最主要的因素,近些年来矿产资源市场行情看好,部分资源型农村违法违规乱采滥伐现象十分严重,无序、粗放开采,一是降低了矿山资源的利用率,造成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植被受损,水土流失;三是造成地下水枯竭,溪水断流;四是废水横流,造成田土无水灌溉甚至荒芜;五是尾矿堆积如山,占用大量田土;六是造成地质下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的矿区村民,因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只得忍痛割爱背井离乡,举家迁居。农村有些地方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导致生态失衡的状况,在部分地区还在继续蔓延和恶化,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损害及破坏。
  二、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科学发展观、环保意识淡薄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二是大部分乡镇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消极对待环境污染的防治,有的甚至闲置污染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保意识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对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维护环境卫生的主动性差,屋前屋后经常垃圾成堆;造成环境脏乱差与新楼房并存;还有,农民出外打工不再耕种农田,即使是农业耕种,也废弃了粪便施肥的方式,旱厕粪池无人清理,长年累月,污水要么渗入地下要么溢出池外,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我们必须注意到,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是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方面,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政府财政方面却几乎得不到任何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用。
  (三)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骨干法律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具体的法规制度和标准更是欠缺。这就使得在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不够,在实行上难以操作,当然也就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由于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的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而按照现行的监管体系, 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执法管理网络。比如在我国,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只有检测权和监督权,而没有令其关闭和整改的权力,只有政府才能给污染企业下达关闭和整改通知,当地政府不行动,企业就可以继续污染。还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法律对破坏、污染环境者的处罚过轻,力度不够,不足以遏制其行为。同时,农村的环境保障体系仍比较薄弱,城市垃圾大多能够通过收集、集中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农村的垃圾大多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广阔的天地成了各类垃圾的天然排放场。
  (四)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
  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措施并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涉及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出现在经济规划目标中而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
  三、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可以从宣传《环保法》、《公民行为道德规范》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而且应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同时,还应加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二)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环保投入
  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否长久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多元投入。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生态公厕,配置垃圾箱、购置垃圾运输车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是解决资金问题,要在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排污费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治理;要开征畜禽养殖排污费,并专门用于该产业污染的整治;要向中心镇的居民收取垃圾处置费、污水处置费,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也应出一点。其次是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可以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总之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环保事业的投入,对环境治理资金的增长应适当超过当年GDP的增幅,以弥补过去对环保投入的相对不足。
  (三)促进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地治理,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应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深入调查、广泛研究,在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的建议和意见中制定确切可行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执行程度,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强化法律法规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四)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工作,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以创建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坚持以农村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的原则,制定生态系统创建规划,积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力争达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生活环境舒适化,逐步形成农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 江西能源 2006(4)
  [2] 时振谦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决策探索 2006.10
  [3] 申昌元 赵华伟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江西能源 2006(4)
  [4] 陆新元 熊跃辉 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 [J]环境保护 2005.9
  [5] 张金鑫 彭克明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 [J]特区经济 2006.5
其他文献
摘要:银行信贷不能是也不应该是房地产业融资的惟一渠道,积极探索各类融资工具是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必然需求。但对融资工具的应用,要结合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进行探讨。在国内“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四阶段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处于成长期的房地产企业可用银行信贷,房地产上市,债券,信托,夹层融资等工具来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成长期 融资工具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期刊
摘要: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以水稻、旅游、特色水果蔬菜为主的苗族地极县。近年来,他们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力做好“减负”与“增收”的文章,受到了该地区农民的拥护。这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减负 增收    一、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拓展增收渠道  能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期刊
摘要:价值是法的内在的属性,也是法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存在的依据和基础,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界定他的属性和内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时,对此本文仅从法的定义和特征,基本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如何平衡他们的冲突,以及法的基本价值新变化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法的价值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价值的内涵 价值关系的平衡 价值的变化    一、价值的定义和特征  价值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普
期刊
摘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正在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地方各级财政的运转,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因此,正视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积极寻求有效的化解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对策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作为债务人,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成,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纵观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无疑会对今天的监察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监察制度 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它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
期刊
摘要:风险管理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VAR(风险价值)方法已经成为了各机构衡量金融风险的主流方法,而迄今为止,Monte Carlo模拟法是计算VAR最有效的途径。正是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VAR和Monte Carlo模拟法的概念,然后对上证综指进行了实证分析初步验证了Monte Carlo模拟法的有效性,最后以招商银行为例使用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VAR并通过Kupiec进行
期刊
摘要:近年来,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认为人民币低估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导致中美贸易失衡,引起美国国内失业率上升。本篇文章将通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等实证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已大幅升值,中美贸易竞争并不存在美国所说的不正当竞争。同时,人民币对世界其他有贸易往来的货币名义有效升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升值,因此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将影响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最后,本文通
期刊
摘要:“准五服以制罪”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成果,是以礼入法的重要体现。本文简述了该制度的萌芽、产生、成熟、传承、式微及消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作了大概的梳理。  关键词:礼法 服制 准五服以制罪    “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是西晋时确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
期刊
摘要:信用证软条款是信用证交易中受益人的风险的种类之一,常常在受益人制单过程中制造障碍,使受益人很难做到单证一致,从而使受益人利益无法实现,并且目前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是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并没有禁止软条款。本文主要讨论软条款的表现形式,法律性质,以及司法实践的态度,并对风险的预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用证 软条款     信用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一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它的出现使不
期刊
摘要:信托业务源于英国,由于其特殊的制度功能,迅速被其它国家引进并得到壮大,成为金融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目前发展得比较好且富有特色的是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国信托业的成长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进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信托业的一些重要作用和优势逐渐消失,在银行、证券、保险分工明确的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