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班牙传统价值观对比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和态度。本文按照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对价值观取向的分类——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性、活动取向和社会关系取向——比较了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价值观。无论是共同点还是差异,都能够更好地促进了解,增进沟通。
  关键词:传统价值观;西班牙;克拉克洪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71-02
  一、国内外价值观研究现状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思维感官基础上用来认知、理解、判断、评价或选择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准则。价值观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观性等特点。它是人类行为的内部动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西方心理学领域,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岑国祯等,1999)。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探索。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观涵义的研究、价值观分类的研究和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研究。其中较著名的并被广泛采纳的研究有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G.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等。国内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是照搬西方的方法,而后从理论架构和方法上开始突破。2006年成果激增,到2014年达到高峰。国内研究主要涉及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难发现年轻人是该研究的主要关注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主要的研究阵地。
  二、克拉克洪价值观取向分类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价值观是某种文化中的个人或群体所持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着人们从现有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中作出选择(胡文仲,1999)。他总结出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普遍包括有五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性、活动取向和社会关系取向。本文将以此分类为模型,对比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价值观,发现异同,追根溯源。
  三、中西传统价值观之比较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个人对于世界普遍本质的理解,是任何社会和文化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强调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庄子最早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将之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回归自然。人们发现、顺从自然规律,根据日夜交替、季节变换等自然现象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易经》说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国人追求天时、地利、人和,在哲学、思维及语言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求笼统,在感知上重直觉。西班牙坚持的是“天人相分”的宇宙观,世界是由众多各自独立的物体机械结合而成的,而人是最高级、最先进的,是超越自然之外的,对自然有支配和统治力量。
  2.时间取向。根据克拉克洪的研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取向。一般而言,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历史传统悠久的民族注重过去,多采用过去时间取向,尊重历史和传统;而历史相对较短的国家和民族则比较注重现在和未来。在现在时间取向的文化中,人们强调此时此刻,把握现在;在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中,人们规划和掌控未来。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所以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采取的是过去取向。“前车之履,后车之鉴”表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往往是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强调了“老”是经验和智慧的象征。
  3.行为取向。在行为取向方面,克拉克洪认为有些文化看重做人,强调在其位谋其事,强调生活体验;有些文化注重发展,强调个人的潜能;而有些文化倾向于做事,更在乎目标的实现,重视控制,强调使自己远离物质而约束欲望。几千年来中国人讲究做人胜于做事。做人,做好人,是人生最高理想,更是社会之期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向人们提出了做人的要求,而且“修身,治国,平天下”做人的水准层层递进。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力图“无为而有为”。因为“有为”意味着矛盾、冲突,会破坏和谐;“无为”才能防止对立,防止矛盾的产生。中国文化提倡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西班牙人具有好动、好奇、拓展、进取等海洋文化的特点和求变的民族气质;同时,西班牙又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带有浓重的大陆文化色彩。
  4.人性取向。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克拉克洪的研究表明,对于人性的看法大致有三种:人性本恶、人性本善以及善恶结合。佛教和儒学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认为,人只要修身养性,就可以摒弃恶念,言行向善。中国古代儒家圣人基本上是人性本善观点的代表者。其中尤其以孟子的表达最为明确:“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深受《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观点的影响。中国人还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反映的是人性难变的观点。再者,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扬善”,鼓励以“善”感化大众。“深刻影响西班牙人世界观的基督教人性论是‘人之初,性本恶’。”(马联昌,1999)。基督教徒们深信,每个人都犯了罪,都亏欠上帝的荣耀,因而人性是恶的。“人们普遍相信人类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轻信了蛇的话,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上帝耶和华盛怒之下,将他们驱逐出伊甸乐园,让亚当遭受劳作之苦,使夏娃受分娩之痛,因此人们只有在世上不断悔罪,才能够改变罪的本性,才能得以解脱。”(马联昌,1999)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忏悔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超越现世,就能得到上帝的原谅,因而人性又是可变的。
  5.社会关系取向。克拉克洪研究发现,在某些文化中,社会等级森严,人人服从权威;有些文化中,人们对群体或集体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更看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奋斗。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每个人要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做出超出自己身份的行为,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尊卑关系鲜明。中国人强调群体意识,历来有和平共处、相互依存的传统;注重仁义,倡导对陷入困难的人施以援手;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以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或牺牲。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强调“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们应该互相帮助,集体的力量大。中国人不喜锋芒毕露,因为“枪打出头鸟”。
  四、结论
  中国和西班牙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有着不同的民族形成史,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大不相同,因而我们可以说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差异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方面,本文所探讨的是两种文化中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并不具有排他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价值观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中,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它。
  参考文献:
  [1]Kluckhohn Clyde.Values and value-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M].T.parsons E.shills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1962.
  [2]岑國祯,顾海根,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陈星.从中西谚语看中西传统价值观[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马联昌.西班牙语与西班牙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6]宋洁.从对“自我(self)”的认识看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7]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有别于专业岗位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视角,将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探讨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55-02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各专业的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到课率与听课率是衡量大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到课率与听课率呢?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到课率;听课率;课堂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摘要: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本文以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在实施“紫金模式”过程中对实践体系的持续改进为素材,结合近几年在高等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对实践体系的要求进行比较,探讨高等教育在工程实践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紫金模式;卓越计划;专
摘要:华夏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探究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改变的是朝代,不变的是情怀,作为一个执政者首先要具备崇高的人格素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而“民为邦本,载舟覆舟”是古代为政者最基本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民为邦本;载舟覆舟;为政之基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论文根据师范生对复合函数单调性教学的一个案例分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院校应将案例分析设为必修课,同时重视数学基础课程。  关键词:案例分析;师范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226-02  早在十多年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1]已经去掉了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这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生工作部,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之声”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基础上,分别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掌上思政教育的微信平台途径、信息服务内容及学生队伍建设做了全面探索与研究,强调了服务育人、科研创新以及“三自”教育培养模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以上内容提炼为构建大学生掌上思政教育的“五个一”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掌上思政;三自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摘要: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大批金寨地区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身革命,在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创建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隊。  关键词:金寨;革命策源地;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95-02  金寨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与一批本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社会工作介入实务服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前期的“分析预估”。文章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跨学科的分析研究,提出要从整体观、参与调查和比较研究中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期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以此才能把握案主的问题症结和需求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分析预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性提
摘要:“弘毅致远”实验班是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全日制自考教学改革的重要“实验田”,通过2.5学年的培养,班级取得了国家研究生考试录取率60%的优异成绩。本文基于教育生态的视角,以实验班与普通班为对象,调研学习环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得出启示,以期为全日制自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全日制自考教学改革。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教学改革;学习环境;学习成绩;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建设质量文化,创新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为例,总结出特色做法及成效,为同类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践探索;特色做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241-03  随着现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