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新面孔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谣言的滋生和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谣言的利益驱动不断凸显。如2010年百家企业串通发布绿豆涨价谣言、2011年联合利华散布日化产品涨价谣言,无不是出于攫取不正当经济利益而蓄意为之。二、谣言的“科学”外衣日益华丽。新时期的谣言往往打着“科学”旗号,利用普通群众科学知识有限、科学素养不高、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心理来实现。如所谓包含了秘藏信息的信息茶,便是经过了“科学”包装的中国传统神仙法术的现代翻版。三、谣言网络化生存已成主导。现代网络已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全世界连接成了地球村。借助传播速度堪比光速的网络媒体,谣言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五大洲。日本地震期间中国发生的抢盐风波,就是谣言网络化生存的典型案例。四、谣言的无意识传播大行其道。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感到压抑枯燥,不关心真伪的围观与跟风成了时髦。人们甚至以猎奇、娱乐的态度来制造或传播谣言。在“安庆暴尸”事件中,肇事者造谣的原因仅仅是出于无聊;2010年4月,两个中学生散布地震谣言,也仅是为了提高QQ空间人气。
  新时期谣言的发生机制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风险性社会生活是谣言滋生的土壤: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不确定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对人们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突发极端事件不时挑动人们的神经。其次,科学精神的缺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盲目信赖“专家”,为伪科学谣言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知识的碎片化及其主观联想,为谣言臆造出虚假的“科学”理由。再次,网络等新媒介是谣言传播的重灾区:谣言利用网络的拓扑结构传播;网络成为谣言的新栖息地。第四,公民意识薄弱,使谣言的泛滥失去了最后屏障:道德自律、法律意识的淡漠催生了与经济利益的不道德诉求有关的谣言;公民责任感的不足是谣言产生的土壤、加快谣言传播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肿瘤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1例股骨上段骨肿瘤的患者行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肿瘤类型包括股骨近端转移癌30例,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股骨上段周围原发恶性软组织肿瘤4例,股骨上段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其他5例.9例患者使用了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假体复合重建缺损,5例患者行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