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与“下病上治”理论的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共计150例,随机分为综合组、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内服、中药熏洗、推拿治疗;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苦碟子注射液在委中穴的穴位注射;综合组在穴位注射组的基础上,增加腕踝针治疗,选择下5、下6刺激点进行针刺.3组均干预1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实验室检查(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在VAS疼痛评分与ODI指数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疼痛评分与ODI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综合组在VAS与ODI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F-α、IL-6、IL-10含量方面,治疗前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综合组在TNF-α、IL-6、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方面,综合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对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和苦碟子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关节功能障碍;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茜草川参汤联合炔诺酮治疗气滞血瘀兼肾虚证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滞血瘀兼肾虚证月经不调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炔诺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茜草川参汤口服,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中医疗效、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改善情况.结果: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