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各国设计、追求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追求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五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演进过程.五个文明构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给我们重要启示: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其蕴含着现代化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问题有诸多重要论断,从权力本质的人民性、权力作用的两面性以及权力运行的现实性出发,强调必须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和严格的体制机制来进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真正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在具体路径上,则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以规范权力运作,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并通过监督机构的高效运作和拓展公民的政治权利范围,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
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为统领,推动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观念、理念、管理、信息等方面互惠协作,尽快培育一支精通旅游市场和服务运作的团队,提高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作为现代学术转型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梁启超先生对古代类书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视.出于实用的理念,其饮冰室藏书楼中收藏大量类书,为读书治学提供了巨大帮助.不同于以往学者从政治角度看待古代类书编纂,梁启超先生回归类书编纂的文化本位,从文献保存的角度溯源类书编纂.关于类书的文献价值,梁启超先生以之为从事古书辑佚的主要资料来源,并认为类书越古,保存资料价值越高.在积极参加公共图书馆创办过程中,梁启超先生提出新式类书编纂的设想,其功用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并主张编纂工作交给以图书馆学会为主的学者团体.
《渊鉴类函》是考察清初官方和主流文学观念的重要典籍.《文学部》之设立,虽采用传统的文章、学术混融不分的广义文学概念,但并非简单因袭传统,而是融入了程朱理学的内容以及弥合文、学对立的现实需要.《文学部》所收文体,比传统类书有所增加,体现了在类书构建的知识谱系中文体疆域的拓展,但只是传统诗文范围的有限拓展,词、八股、戏曲、章回小说等后起、通俗文体未能进入编者视野.全书在文献学上的贡献,是大量增补唐代以后的史料.尤其是大量引录宋诗,体现了熔铸唐宋、兼容并包的通达文学观,对清诗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城市与农村贫困并重阶段,贫困治理迎来历史阶段性转轨,由绝对贫困治理逐步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相对贫困的治理就是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是亟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城乡贫困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随着时代发展城乡贫困出现新趋势:贫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趋势明显、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在一些城市人口中的贫困问题日益
农民工回流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崭新机遇.得益于政策机遇和市场发展创设的激励条件,内生于社会支持与自我情感合成的驱动力量,仰赖于自身多元发展优势奠定的主体基础,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充分可能性和现实合理性.在与乡村社会的有序互动中,回流农民工遵循“创新创业趋向”“乡村治理趋向”“社会服务趋向”“文化交融趋向”的差异化机理助推乡村振兴.然而囿于社会环境、发展空间、微观个体的约束和影响,其助推行动依然存在提升必要.为此,需遵循递进逻辑破除对应的阻滞因素,以实现现实瓶颈的整体突破和助推路径的系统优化:一要促进城
朱彝尊对兔园策的激烈批评和存而不废在清初学者中极具典型性,这种新型的类书观,代表一种博雅会通的治学蕲向.朱彝尊的曝书亭不仅富藏类书,而且在著录时拔类书与四部并列,在利用类书进行治学时则有三种表征:一是注重唐宋类书,二是选择善本,三是重视考辨.作为清初一流学者,朱彝尊不仅指导其子昆田从事类书事业,而且躬身自纂类书,他的许多著述都体现出“博综旧义”的类书特征.朱彝尊指引朱昆田编纂的《摭韵》,对康熙敕编《佩文韵府》导夫先路.同时清初类书的文献传承功绩,对清中期编修《四库全书》以及乾嘉学者对类书的重视产生了深远影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在地要求生产力的生态化解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所蕴含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双重维度解放与发展的生态化指向,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循.进一步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现实诉求,应当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发展脉络及其生态化指向的阐释,面向生产力双重维度的生态化解放与发展,从生态文化在社会各界扎根,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化、法治化和效能化,科技创新体系的绿色转型三个方面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2008-2019年江苏省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及苏州的物流业与城市化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无锡等地短期正负效应更替,长期存在稳定正向空间效应,江苏省多数城市的物流业与城市化协同发展集聚效应并不显著;物流市场供需状况、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是物流业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不显著;土地城市化具有负向的弱空间效应;物流市场供需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较为显著,其间接
中医药健康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是重要的环节.文章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16家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2012-2020年的经营绩效予以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年度间有波动,且大体呈现出轻微下降的态势;技术进步是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的提升还不够充分.并据此提出建议: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充分释放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