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某企业碱性含铊重金属废水进行了电絮凝法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锰离子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通电时间、电流密度等参数对锰、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法能够深度去除废水中锰和铊;在pH=10.0、通电时间10 min,极板间距1 cm、电流密度6.25 mA/cm2的最优条件下,锰和铊去除率分别为98.86%和95.21%,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GB31573—2015排放要求。
【机 构】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8YFC19003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某企业碱性含铊重金属废水进行了电絮凝法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锰离子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通电时间、电流密度等参数对锰、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法能够深度去除废水中锰和铊;在pH=10.0、通电时间10 min,极板间距1 cm、电流密度6.25 mA/cm2的最优条件下,锰和铊去除率分别为98.86%和95.21%,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GB31573—2015排放要求。
其他文献
对某萤石浮选尾矿进行了综合回收铷锡的选矿试验研究。采用“反浮选抛尾、铷锡重选分离、弱磁选除铁、浮选收铷”流程,最终获得了铷精矿Rb2O品位0.44%、Rb2O回收率49.74%,锡精矿Sn品位5.48%、Sn回收率20.36%,铁精矿TFe品位66.58%、TFe回收率1.37%的试验指标。
针对新田岭钨矿-60+10 mm粒级钨矿石,采用X射线分选技术预选抛废,研究了X射线预选产品矿石性质,并对预抛精矿产品进行了现场工艺条件下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选抛废可提高浮选粗精矿品位。对选厂破碎系统工艺和产能进行了考查,在X射线预选针对中碎-60+10 mm粒级产品(产率78%)的作业抛废率达30%条件下,通过提高破碎作业处理量至1305 t/d、中碎系统运转率由原来的29.36%提高至38.33%,可满足磨浮能力1000 t/d要求。
为了研究某铝土矿尾矿赤泥泵压管道输送特性,针对不同浓度尾矿赤泥进行了浆体流变特性研究,并采用DN200管道进行了环管试验。结果表明,该尾矿浆黏度大、屈服应力高,属触变性浆体;矿浆浓度、输送速度对浆体管道输送摩阻系数的影响显著。该尾矿赤泥适宜的泵压管道输送浓度为25%,该浓度下尾矿浆体屈服应力11.45 Pa、动力黏度21.33mPa·s。当流速2.0 m/s时,25%浓度尾矿浆的摩阻系数为0.05,管道内输送阻力损失为0.54 kPa/m。
运用三电极体系的动电位法测定金氰化溶解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交流阻抗曲线、循环伏安及Tafel曲线,结合微观检测,研究了金在NaCN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金电极表面保护性产物生成、附着、沉积成膜,但沉积膜不断发生溶解,当成膜速度与溶解速度达到平衡时,金表面被钝化,因而金在NaCN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金在NaCN溶液中发生3次不同氧化溶解反应,3个峰对应的电位分别为-0.25 V,0.3 V和0.7 V,对应的峰电流强度依次为0.45 mA,0.5 mA和1.2 mA;金氰化溶解过程形成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