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长能力浅谈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11中校长李金初说过一句话:“平生无大志,只想做一个好校长”。校长虽然“官”位不高,权力不大,但责任是沉甸甸的。因此,要想当好一个校长,必须努力提升七种能力。
  
  一、领导力。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我们常说,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不可以没有思想。提升校长领导力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思路。“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话非常有道理。唯有科学的、个性化的、定位准确的办学思路才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校长的办学思路从哪里来?来自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来自对学校系统发展的思考,来自和谐的团队精神。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根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学校的优劣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找准着力点,科学制定学校的发展思路。办学思路既要有前瞻性、鼓舞性,更要切实、具体、可行。二是完善机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这是从物理学上说明了机制的巨大力量。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机制建设尤为重要。事实上,制度就是机制形成的基础和表现形式。校长要管好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制度管人。不然,人管人累死人。学校的制度不能一味照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一任校长,不管这个校长有多么优秀、多么善于管理,总是要退任的,而退任之后,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就是给学校留下一整套包含着校长本人智慧和经验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得以持续稳定发展。三是知人善任。敢不敢于用人,善不善于用人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表现。校长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要学会借力。校长既要用好“千里马”,也要用好“百里马”、“十里马”。校长用人要敢用过己之人,让能人尽显其能;敢用敌己之人,变对手为朋友;敢用平庸之辈,化腐朽为神奇。校长的用人之道,就是让每个教师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二、执行力。执行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特征和具体表现,其实质是重在落实、贵在落实。很多事情成在落实,败在落空。“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领”。如何提升校长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使学校运转顺畅,重点在于是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法规,不闯“红灯”、不踩“高压线”。严格意义上说,校长不是什么“官”,而是政府委托办学的“拓荒者”、“守夜人”。全国不少地方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所有校长都“弃官从教”。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议大事、抓大事、干大事上,搞好配合和协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二是责任意识。当校长责任重大。从宏观上说,校长要对学生的前程和命运负责,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负责,要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从微观上说,校长的责任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质量、校园建设、教职工福利、计划生育、学校安全等等。一项工作,一份责任。在当前的形势下,校长要突出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李岚清同志说过,“安全不保,何谈教育!”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时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切实抓好传染病的防治、饮食卫生、用水用电、防火防盗、道路交通、校舍、日常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学校要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对班主任、教师安全工作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服务意识。校长既是一校之长,也是服务员,为师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首先要求校长必须勤政,勤能补拙。如果一个校长作风拖沓,就会误事。校长处理问题要果断、及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全方位地了解情况,不能道听途说,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毛主席讲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道理。校长还应勤于思考,经常琢磨事,谋划学校的发展。除此之外,校长还要勤于笔耕,将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及时进行总结,以此来丰富管理经验,敏锐自己的头脑。说到底,提高校长执行力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落实、落实、再落实。
  
  三、学习力。对校长来说,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是变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须。有一句话说得好,“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无论什么人,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选择学习,就选择了未来;选择学习,就选择了成功;选择学习,就选择了进步。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自身的学习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打铁先得自身硬。校长应该是通才,对什么事不能说略知一二,而是知无不尽。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卢志文,他大学时代也和其他人一样只学了一门专业,但他“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面向未来,领先时代”。为此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成为一个多才多艺、文理兼通的名校长。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校长(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标杆,校长、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育人就容易出偏差。所以,一名好校长一定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带头营造书香校园,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
  
  四、亲和力。校长的亲和力集中表现在善对教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理解家长,而最为重要的应当是善待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在政治上关心教师。对一些年轻的、有前途的教师要大胆使用、大力提拔,为教师成长成才积极创造条件;注意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极推荐教师参选人大代表和担任政协委员,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二是坚持在生活上关怀教师。关心教师生活,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是校长管理的义务,也是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校长要使教师感到你的双肩永远是坚强的,让有困难的教师需要的时候可以靠一靠。我认为,校长每天到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校园,教师、学生尽收眼底。你应该同到校的教师聊上几句,哪个老师逢喜事,哪个教师心情不佳,哪个教师孩子病了,你要尽可能掌握了解,在知情和关爱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有的校长记住每个教师的生日,生日那天亲自为教师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更送上一缕阳光,温暖教师的心;有的校长,只要是教师或家属病了,他肯定来到他们床前,不因为任何理由耽误一次。关心教师生活要注重细节,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三是坚持在工作上支持教师,校长要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学校教学秩序,为教师工作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校长要关心、支持教师,真正把他们当人看,而不当“牛”用。不管在什么场合,要多给教师一点微笑,不要老是板着“阶级斗争”的面孔。要充分相信教师,不断鼓励教师,有意识给不同专长的人以不同的表现机会,给压力,给担子,“逼上梁山助成功”。只有校长热爱教师,教师才会热爱学生,学校才会发展。四是坚持在业务上培训提高教师。校长要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竞争、提高的平台,使他们人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人人都有机会尽其才能展示自我。特别要抓好校本培训,发挥群体优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教师实现抱负的需要,激发教师个个有成就,一生免遭淘汰。
  
  五、协调力。管理就是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打造和谐、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当今社会,关门办学是没有出路的。校长应该是社会活动家,还应是经济学家。校长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建设和谐校园,要不断提升协调力。一是协调内部关系。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都有一种从事教育事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管理学校之根本是“经营”人心,只有团结人心,净化人心,调动人心,学校才能万众一心。二是协调外部关系。有些校长书生气比较浓,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其实,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些问题校长不向领导反映,就得不到支持,学校就会因此失去发展的机遇。有的校长注重协调,工作起来顺心顺水,游刃有余;有的校长不注重协调,往往是处处碰壁,左右为难。校长要走出去协调工作,对于涉及学校发展有关的单位和部门要主动去公关、协调,努力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
  
  六、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则生,守旧则亡。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如果校长本人都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话,又怎么可能带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职工队伍、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关于校长的创新,要突出两点:一是解决敢不敢创新的问题。校长要敢字当头,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有些校长思想陈旧,观念落后,抱残守缺,守株待兔,满足于“维持会长”。有些校长,碰到困难,两手一摊或两手一推,不了了之,没有开拓进取的意识,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求新思变的思想。如果这样可以当校长,谁都当得好。校长要努力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积极引领教师创新,使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二是解决如何创造办学特色的问题。创造办学特色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千校一面”的划一格局,形成“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办学风格。有些学校有规模没特色,有特色没亮点,有亮点没有影响力。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来源于创新。创造办学特色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因地制宜,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并且争取一动成功。
  
  七、人格魅力。校长之本,重在人格。人格对人心灵上的辐射和震荡是最强烈的。对校长来说,管理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无法取代人格力量。什么是人格力量?概括起来是四句话:一是“无欲则刚”。校长只有无私欲,无邪念,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有些校长建一个花坛、包一个食堂也想着自己,有利则趋之,无利则避之。有些校长什么钱都敢用,什么事都敢干,不顾学校实际,不量力而行,热衷搞建设。明明学校没有钱,擅自上项目,欠下一屁股债务,一走了之。学校搞建设、上项目必须有资金来源,没有资金来源的,坚决不能上。二是有容乃大。与人为善,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宽厚生辉。当校长器量要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不要动不动就打击报复,给教师穿“小鞋”。要善于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校长的门要永远开着,对教职工的眼睛开着,对教职工的嘴巴开着,对教职工的心灵开着。三是和衷共济。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班子,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主要是“班长”。校长要当“班长”不要当“家长”。“一言堂”和独断专行,必然会使校长成为“孤家寡人”。学校班子要讲团结,顾大局,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讲奉献,全心全意;抓质量,坚定不移;重管理,脚踏实地”的坚强集体。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学校班子一定能引领学校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四是公平公正。古语说得好,“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其严,而畏其不公”。学校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有浩然正气,以身作则,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教师最怕得到不公平待遇。不公平最容易伤害教师的自尊心,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校长凡事坚持一个“公”字,不要夹带任何私心杂念。当然任何事情要“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但每个教师心里有一面明镜。其实,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应该是见名利就让。因为你让出的是名,回报的是心。
  
  [作者简介]
  龙晓飞,江西省泰和县教育局体育局局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