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能吃糙粮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晚上,我去一有钱人家做客,吃饭聊天,主人邀请我们去地下室坐坐,那里摆着两台巨大的音响,“听听音乐吧”,主人说。他放了一盘莫扎特的钢琴,你要问我音响怎么样,我只能说,我感觉莫扎特就在对面给我们弹琴呢。随后的几天,我耳朵里不断回响那钢琴声,那种现场感。恰好有朋友寄过来几张原版CD,我放到汽车里听,居然也觉得层次丰富,比我每天带着的“iPod touch”强多了。当然,我以前也聽过一些好音响好CD,但这些年,最重要的装备就是苹果播放器和一个价值3000元的耳机。在专业人士看来,苹果播放器的音质是无法接受的,3000元的耳机也不是什么高档货,可我听音乐,只是听个动静,我的耳朵并不挑剔。
  相对来说,我的眼睛要挑剔一点儿,我原来用一个iPad,拷了几个PDF放在里面看,后来慢慢觉得眼花,这时候看到了苹果新出的“视网膜iPad”,我能很容易地分辨出,“视网膜”要比老机器清楚得多。再后来,看所谓1080P高清电视,也觉得不太清楚了,因为我听说,新的4K电视出来了。现在的技术发展太快,电视高清信号还没普及呢,蓝光也没普及呢,居然又出了4K。眼睛挑剔的人去买这东西吧。
  大多数时候,我就是用“iPod touch”听听有声读物和播客,用iPad看看美剧和电影。曾经有一个词叫“迷影文化”,就是说,观众进入电影院,在黑暗中坐定,看着大屏幕上的影像,这种沉迷在电影中的状态,就是电影的魔力。但是,电影专家说,现在的“迷影文化”发生改变了,很多影迷是在网上下载电影(或者美剧),他们最美好的体验,是放在硬盘里的。我曾经下过电影,每个都几个G大,但始终对电影没什么热情,现在就喜欢“在线观看”,只要速度可以,影像的质量我可以忍受。这样一想,我发现自己的文艺生活质量很低,我听的音乐看的电影,都被压缩过,质量损失了好多,可我浑然不觉。王朔先生说过一句话是,人民能吃糙粮。他的意思是指文艺生产的内容粗糙一点儿,观众也能接受。我觉得,这句话的新意是,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方便地找到一些音乐和电影,尽管粗糙一点儿,但也足以帮我们打发时间。
  接着想下去,我又开始担心。我是一个杂志编辑,非常关注所谓媒体产业的状况,我知道,许多传统媒体,总强调自己的“深度报道”和“专业精神”。我是这个行当里的人,当然知道我们的媒体从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深度”和“专业”。即使有那么一点儿,也无法和唱片业、电影业的专业相比,这些传统媒体生产出来的东西,现在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双方掐架,传统媒体就摆出自己想象中的“专业姿态”。好吧,我们假定,它们真有这东西,真有非常了不起的“内容”,报纸和杂志刊登的文章都是信息来源可靠,文字编辑做足了功夫,字斟句酌,可是,会不会有一个读者,认真看了后说,这条娱乐新闻写得好啊,这个连接词和这个逗号,用得多么考究。新闻,说到底就是发生了个事儿,赶紧给它传播出去,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完了,新闻生产本身就有其粗糙的天性,人民吃点儿糙粮就够了,犯不上研究一个文章写得如何讲究。听音乐听得细,看电影要求高,这背后是消费电子产业的命脉所在,有着巨大的消费热情。
  我得承认,这两年,我基本上就是从微博、INSTAPAPER、ZITE上看看“时文”。我越来越讨厌纽约时报的媒体腔,倒是喜欢上赫芬顿邮报上的博客腔。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讲话,很多还是专家。2013年,具有悠久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版的发行,改在网络上发行了,我对此倒也没什么感觉,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网上看它们的文章。围绕这个事情,自然也有新旧媒体的论辩。我想,iPod 和iPad,这就是新媒体,高级音响和电影院大屏幕,就是老媒体。报纸杂志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起码按照艺术品的品质来要求自己吧。如果我们本身就挺粗糙的,没道理再指责更粗糙的东西。
其他文献
前不久,素有“新老娘舅”之称、以调解市民家庭纠纷一针见血为人称道——尤以中老年粉丝居多的柏万青“柏阿姨”,在电视台一档节目里“语出惊人”:“现在有许多小姑娘不珍惜自己,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珍贵的陪嫁!”语毕,现场中年观众掌声雷动。  让柏阿姨没有想到是,与以往她在节目中批评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大家“一呼百应”不同的是,这次人们似乎一下子将攻击的目标指向了她本人,且语言更加激烈,不留情面。  一时间,各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明朝的时候,苏州人姚广孝路过淮安,不禁大发诗性。许多人闹不明白,为何位处苏北的淮安,能让江南第一富庶之地的文人发此感慨?回头查历史书,原来此地曾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黄淮运河治理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如今提起江苏省淮安市,人们还会想起淮阴侯韩信,西汉辞赋家枚乘,或者击鼓骂金兵的梁红玉、
“报上你的经纬度!”这是微博红人“作家崔成浩”的经典语录之一。虽然“小崔”其实是个中国人,但他模仿朝鲜人说话的口吻却深得精髓,动辄警告对朝鲜语出不敬者发射导弹的语气,让人联想到朝鲜中央电视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激昂主播李春姬。  网络段子看过也就一笑了之,现实局势中,来自朝鲜官方的最新警告似乎对外表明——我不是逗你玩。  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了对朝核试验制裁决议,随后,美韩联合展开了两场
我的孩子在美国出生时,我们是一贫如洗的两个外国人。孩子医保一直到22岁,去医院政府派车,相当“豪华”,还给一大堆食物券保证营养。孩子吃不了,父母就跟着“蹭吃喝”。美国这方面还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  在中国,在有些人的观念中,“福利就是养懒人”、“福利就是蹭吃喝”,不仅是一些网络愤青,就是不少有学识的人,也往往将福利和大鍋饭等同视之。这种观念不改变,将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  我在《市场到哪里投胎》一
上世纪60年代初,可以说,韩国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穷”是因为人均GDP连100美元都不到,“白”是因为没有完整且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韩国人对自己半个世纪来的成就非常自豪。目前,经济总量超过万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十三四位,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居全球四十八九位。1996年,加入了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  韩国媒体还杜撰了一个词儿:“20-50俱乐部”。意即人均GDP达
在这里我要冒大不韪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友善土地?敬天畏地、环境永续,振振有词却都没有办法说服大众在物质享受的这一端减轻砝码,个人主义让人得以龟缩在自由选择的保护伞下,对历史共业难有感同身受的想象。深埋在泥土里的问题可能20年后才会发酵,对眼前生活的滞碍却是即刻的负担,友善土地明明是个减法,对普罗大众而言被迫面对自己是剥削者的道德枷锁却是加法,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这基本的问题,因为价值观根本不在同一
韩国绝不是个福利国家,2012年,其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9.4%,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中居倒数第二位。为此,去年总统竞选时,朴槿惠与其对手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竞相打出福利牌,作出各种承诺:诸如,将国民义务教育从初中提高到高中,向所有65岁以上老人每月支付20万韩元基础养老金等等。  要实现这些福利承诺所需的费用高得惊人:达135万亿韩元之巨!而且朴还喊出“无增税福利”口号,即不会通过增
8月3日,乌克兰政府军炮击了处于民间武装人员控制下的卢甘斯克市,来自亲民间武装组织的媒体《俄罗斯之声》的报道称,炮击造成该市3位平民死亡,8人受伤。同一日,《乌克兰真理报》也报道称,乌克兰政府军已出动了两个营的兵力,开始进攻顿涅茨克市。  “内战”长期化  尽管缺乏前线第一手的战况报道,但从一些零散报道中看得出发生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战斗的激烈程度。8月4日来自基辅的消息称,政府军第72摩托化旅
在我读中学那会,正是社会上非常混乱的年代,读书既不能做官,不能成名成家,也不能摆脱毕业后去农村修地球的命运,于是谁也没有心思读书,不少问题学生就在社会上混,加之有些已经上山下乡的知青,回来探亲后就不走了,成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两个“族群”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浊流,豪情满怀地演绎水泊梁山的英雄传奇,使70年代初的上海底层社会充满了江湖气息。   我们班里有一男同学,绰号“上校”。这个人比较笨,读书更
1949年7月11日:司徒雷注销任美国驻华大使(其任期恰好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从南京取道东京回国。同年8月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称司徒雷登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2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國侵略行径进行严厉谴责和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