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实践路径,其中,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具有关键性地位。当前,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意识淡薄、缺乏有效支持、教育评价缺失等问题仍然突出。致力于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加强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落实“五育”并举,应着力构建以劳动教育为中心的“五育”课程体系,打造“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充分聚集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实施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评价。
其他文献
“智慧+”模式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初见成效,然而笔迹鉴定作为经验性鉴定,长期以来关注更多的是定性判断,而较少探索建立定量指标进行智慧鉴定,这影响了笔迹鉴定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笔迹智慧鉴定应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模型,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鉴定程序规范、方法规范以及笔迹特征权重赋值进行标准化,为未来智慧笔迹鉴定的可能发展探索出可行的路径。
<正>神奇的"同步课堂"跨越城乡教育鸿沟"我的学校很美,我爱我的学校,但是每天都是语文老师上课,既上英语课,又上音乐课,太无聊了……"这是闽侯县竹西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陈的心声,折射出很多农村学生的教育现状。他们渴望学习,却无法爱上课堂。因为闽侯县地域狭长,农村与城镇的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近年来
期刊
为了解当前成都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对成都市91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成都市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有考核、有教师队伍、有课程,整体情况良好,但存在着管理考核落实不到位、学校推进实施差异大、专兼职教师配比不均且教师培训缺乏等问题。在对数据分析处理、剖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提出了优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各个群体的重视。目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实验主义治理、风险社会理论等,为提升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国内外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较多,关注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剖析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手段,在全面分
《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使其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具有超验性的文本。本文即从其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结构入手,探析《呼啸山庄》文本叙事之魅力产生的缘由,及其叙事中隐含的深厚的历史叙事内核。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世界文学观念的起源伴随着殖民进程的开启与东方文本的欧洲流通,但是以卡萨诺瓦为代表的理论家在对世界文学观念进行理论溯源时,并没有对后殖民因素予以足够重视。将殖民历史、文本流通、东方主义机制等多重因素纳入世界文学观念的历史谱系,从而把歌德与马恩的世界文学观念还原至特定的后殖民语境之中,则可以在重新认识世界文学观念起源的基础上重塑19世纪世界文学的空间。此外,从比较文学学科与
现阶段,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授课活动中,需要重视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使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小学生创新力的培育,指引他们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中,促进小学生的整体发展。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十分重要,对小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该前提下,本文探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将来有关工作的展
期刊
迄今为止,如何在不牺牲超级电容器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依然是个巨大挑战。由于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与其电容和工作电压窗口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器件的比电容或拓宽器件的工作电压窗口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其中比电容的提升与电极材料相关,因此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对于优化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尤为重要;而工作电压窗口的拓宽,可以通过组装不对称器件来实现。基于上述原理,为了提高超级电容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产物之一,网络流行语不仅带有其自身的语义特征,同时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形态、文化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的现实场景。网络流行语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并且由于网络流行语的更新速度快,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流行语逐渐地被广大网友、市民接受并传播。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或者语言差异,导致网络流行语的交流沟通及翻译版本会出现差异,特别是对于汉语网络
为了更好地推进和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协同育人”的理念,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课题研究为引领深化学校办学实践,以“成就不一样的你”办学使命为引领,以“育·树”若水德育为依托,构建双榆树第一小学“家校社”共育体系。双榆树第一小学“家校社”共育实践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整合家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