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此次投入科学观测的探测器包括由900个探测器单元组成的、灵敏面积达22500平方米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两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180台电磁粒子探测器和80个缪子探测器。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是LHAASO阵列的主要科学设施之一,每天都能够对60%以上的天区进行一次扫描,而且不受日、月、星光及天气条件的影响,实现全天候的观测,每年将探测到5万亿个宇宙线事例,获取4PB以上的观测数据。
  由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一些宇宙射线粒子进入水中时会出现比光速快的现象,并产生冲击波,发出的辐射会令水分子发出蓝紫光。探测器通过探测到这些蓝紫光来捕获宇宙线粒子信息。基于观测数据,此次投入观测的一号阵列就可以在伽马暴高能辐射探测、银河系外耀变源探测与观测、银河系内伽马射线源的深度观测等方面与国际同类实验展开合作研究。
  按照设计规划,整体工程将在2021年建设完成,装置正式运行后将在1000亿到50万亿电子伏特的能区开展伽马射线源的巡天普查,在50万亿到1拍电子伏特以上的能区对伽马射线能谱进行精确测量,二者均将达到1%蟹狀星云伽马射线辐射流强的高灵敏度,并对50万亿到1000拍电子伏特的宇宙线能谱进行精确测量。
其他文献
从成府路往北,穿过清华东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研究所”)门前的11个大字清晰可见。在名门学府和科研院所林立的北京五道口,无论是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还是所内建筑物样式,半导体研究所都不起眼。然而这里却是孕育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的摇篮,它的赫赫威名饱含在“做学问”里,至于“做学问”的人,外界一般评价为:一群实现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贡献者,是先驱,是奠基人。而这群人
慧眼卫星发现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等人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慧眼(HXMT)卫星观测到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keV)的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QPO现象。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研究表明,其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向外高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几千年来,浩渺星空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神秘莫测一直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在满天星斗的吸引下,一群爱“刨根究底”的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尽自己所能去探究银河存在的根本、恒星运行的规则、宇宙产生的源头。他们所从事的,正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科研事业。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仰望星空”的人是一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是一群迷恋星空的人,他们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晚间,她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挖掘中药瑰宝的成功范例,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多从中医药学中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中医固有的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動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它不仅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免疫及生殖系统成熟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员戴海明与美国梅奥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合作,首次发现蛋白质Bak除了可以被仅含BH3结构域的蛋白质活化外,还可以在细胞内发生浓度依赖的自发活化过程,称为Bak组成性活化(《基因与发展
于有机微纳晶激光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他的脚步无疑是稳健而坚实的。多年来,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驱使他一如既往地在有机微纳晶激光领域探索,并沉醉其中。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廖清。  搞科研,他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当导师,他民主开放、尚学尚新。在不同的角色中,廖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深的研究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着自己的科研人生。  心向往之,行将必至  1996年,廖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技
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化石能源逐年缩减,未来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胁。那么,如何解除这个威胁呢?核聚变或许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核聚变的原材料容易找,每一万个氢原子中就有一个是氘原子,每升海水中的氘聚变能够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如果单纯根据地球海洋中氘资源总量估计,核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数亿年,甚至数百亿年。  不过,人类要实现可控核聚变还面临许多重大的技术挑战。为使可控核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如今,发展面向量子通信应用的光量子器件是国家重大需求,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挖掘,把自己所致力的科研问题搞清楚,做出更多实用化成果,便是张巍内心不变的理想与原动力。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从普通人的视角看,量子科学似乎很遥远、很枯燥,还很难懂,但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其隐藏的魅力,并通过细
科技兴农,长久以来,农业都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基,但在为农业发展不断注入科技因素的同时,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有时候,换一种思路,也许会发现许多新的机会。既然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何不利用这些废弃物来改善生态环境呢?这正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曾经有人说人的肉眼不可能看到健康人的骨头,但1895年伦琴发现X线,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今X线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曾经有人说人的器官不可能移植,1954年哈特韦尔·哈里森和约瑟夫·默里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此开创了器官移植的新时代;  曾经有人说心脏干细胞不可能由人工合成,2016年张金盈所在的科研团队用聚合物合成出心脏干细胞,又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