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黄斑孔黄斑区血流灌注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伤性黄斑孔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孔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孔愈合情况,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试验组黄斑中心区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 = 2.362,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黄斑孔闭合者15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925、8.354,P= 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7.778、16.498,P= 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均P<0.00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 = 0.843、0.342,均P<0.05),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P=0.956、0.344).结论 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孔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碱球后注射对复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于烟台业达医院就诊的复视168例,按患者自行选择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
目的 评价虹膜拉钩辅助人工晶状体(IOL)单襻固定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11月外伤性白内障伴
目的 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
目的 评价监护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应用于斜视矫正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斜视矫正手术116例,根据麻醉方
目的 评价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内眦韧带定位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19例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