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及潜在风险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同时,环境中微塑料易和其他类型新兴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联合影响.文章首先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赋存水平和特征,其次总结了微塑料和其他几种典型新兴污染物,如药品和个人护理品、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及联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亦归纳了影响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作用的因素,如微塑料种类、性质、pH和离子浓度等,并提出展望,未来应着重于研究长期条件下实际环境中多类型新兴污染物的联合环境行为,同时关注微塑料的溶出对新兴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多种新兴污染物共存对地球理化循环的联合风险.
其他文献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真空紫外技术(VUV)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VUV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理通常包括直接光解和基于活性基团的氧化作用,且基于自由基的高级氧化通常在污染物降解中占主导作用.此外,该文介绍了VUV体系降解污染物的效能及动力学模型,总结了该体系降解污染物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了真空紫外技术的优缺点.之后,作者点明了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真空紫外技术的发展前景.
水体富营养化是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面临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如何准确地评价水体营养状态是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的基础.目前,三峡水库水体营养状态评价主要基于水质指标,而利用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评价的研究仍未见报道.该研究利用轮虫群落指标,系统开展了基于轮虫营养状态指数(rotifer trophic state indices,TSIROT)的三峡水库水体营养状态评价.该研究于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库湾完成了 139个样点的采集,共鉴定出轮虫49分类单元.基于轮虫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整体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系统网络,即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针刺治疗失眠是在NEI下发挥的综合作用.该综述基于近10年的国内外基础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将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分别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出中枢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因子在针刺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NEI网络角度探讨针刺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失眠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与借鉴.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亚健康和慢病人群愈加庞大,传统医学模式亟待改变,由单一的救治模式向防-治-养一体化现代健康医疗模式转变,重视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的中医治未病理念模式则凸显了先进性和科学性.该文从中医治未病内涵与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是一门高级的科学思维和防治体系及治未病与“互联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中医治未病的内涵特征、实践意义以及其理论体系的科学价值做了阐述,并结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就如何发展中医治未病提出了加快数字化设备开发、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建立中医治未病信息化健康管理监测共享平台的
为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分区研究,文章基于环境统计和基础地理数据,引入地理空间分析法和人口空间离散化方法,充分考虑水系级别及水质的影响,以1 km×1 km网格为基础单元,对石化产业密集型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1)研究区环境风险场呈现以石化区为高值中心,向外辐射递减态势,环境风险受体敏感区与环境风险受体分布保持一致.(2)研究区以低风险区为主,其次为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其中较高风险区面积为4.8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中风险区面积为42.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6%;
印染工业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污废水,印染尾水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的毒性积累,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及人类安全.为了探究印染尾水长期暴露的复合慢性毒性效应,该研究在建立模拟水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以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死亡率、基本生长参数以及斑马鱼肌肉与肠道组织样品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生长、生理和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印染尾水长期暴露造成斑马鱼体重减轻,
文章以新疆图木舒克市为研究区,对1998-2018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识别生态源地,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网络,进而构建其生态安全格局.结果 表明:在1998-2018年这时间段中,图木舒克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点表现为“两增两减两稳定”.MSPA景观类型在西南部最为集中,核心区面积有减少趋势,从景观连通性计算结果得出,研究区内14块核心区可以作为生态源点,同时在各个源点之
甘草泻心汤为《金匮要略》中狐惑病之主方,临床应用颇频且疗效显著.然历代医家针对其病之病机与方之组方原理各执一词、莫衰一是,甚至提出该方为传抄之误的论点,而详究其各种则又是疑点重重.成都中医药大学江泳教授在本于临床实际,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该病之机实为脾气亏虚,湿热蕴蓄,甘草泻心汤实为“托里透毒”之法.文章基于文献研究,从病名、病因病机、方药组成原理以及病机六要素理论等角度进行梳理,详细阐释其内涵,从而明确界定该病该方的概念及应用要点,可用之教学、科研及临床.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安全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缓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关系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构建扩展LMDI模型,对黄河流域2004-2018年数据,利用脱钩模型将脱钩驱动因素分解为4个驱动因素,并对黄河流域脱钩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足迹总量方面,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水资源匮乏指数较低,不处于水资源紧缺状态.(2)在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和农业水足迹为弱脱钩态势,工业水足迹由弱脱钩逐渐向强脱钩转变趋势明显.(3)在脱钩因子分解
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益于宿主健康,这与中医从气机升降理论阐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有相似之处,而脾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衡作用.众多研究证实肠道失稳态可影响宿主糖脂代谢,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调控成为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脾胃升降是维系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以及药物吸收、转化、代谢的关键枢纽,其功能发挥的主要部位在肠道.脾胃升降失司,肠腑之气受阻,清浊不分进而衍生多种代谢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文章从脾胃升降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出发,动态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