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汉族与兄弟民族的关系、早期复音词和联绵词产生的背号、汉语方言状况和语言间相互影响的规律等的分析,作者认为,汉语本质是音节性的,不存在复辅音;从词汇学看,缓读析言是早期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主要来源;从语音学看,先秦广泛存在的缓读析言和急读合音体现了国产反切术的语言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推动了语音的分化发展,在一个原音基础上分离出前音、后音,增加了介音,在文字上表现为同一个字变成多音字,同一个声符多个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