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润笔”趣谈(上)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的稿费,在古代叫做“润笔”。我国自隋唐以后风行一千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实行“学而优则仕”,诱以“官、禄、德”,故民间流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之说。奔仕途,领“官俸”,对知识分子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诱惑。而官俸之外,以工诗文、善书画等一技之长所能获得的较为“合法”的报酬,便是“润笔”了。我国自古有“尚文”之风,对于创作诗文、碑铭、书法、绘画的文人付给一定的报酬,以作为其精神劳动的犒赏,也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  又说: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  《诗经》不止是一滴水,它简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早年精神上的长江、黄河。这样长的一条江,这样大的一条河,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特质,反映得满堂生辉,光彩夺目。  我们打开《诗经》,便会惊异地发现,从开篇的《关雎》,到末章的《殷武》,不论后人对它们的主题或要义争执得如何激烈,如何不可开交,但都不能不承认它们几乎每一篇都写到了劳动或与
巴蜀本为一古代地理概念,两地人情风俗自古迥异。然而以岷江、长江为主之丰沛水系,却从文化上将两地挽结一起,生生不息,古往今来,为华夏文化建构注入不竭的生命之源。论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