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柿小院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柿小院——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最后住了16年的地儿,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北京四合小院。这是老舍1950年回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购买的,老舍因此成为解放初期政府批准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人,这个小院也成了老舍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这个小院坐落在东城丰盛胡同10号,由于北京当时有两个丰盛胡同,另一个较大而且有名些,所以发给老舍的信件常常错投到那里。老舍先生去世后,这里改成了丰富胡同,门牌也变成了19号。
  来到小院,感觉其“地势”妙不可言。它与号称“天下第一街”的王府井临近,离隆福寺也几步之遥,附近学校商铺林立,可以算是繁华之地。但院外的灯市口西街不是交通主道,来往车辆并不多,所以并不嘈杂,再加上院子没有靠近马路并且有众多树木遮挡,院子就成了闹中取静适宜写作的好地方了。在小院的木椅上闲坐,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居住过老舍先生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不禁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乃至这里的空气顿生敬佩之情,顺便可以狡猾地猜一下,如果现在在这里定居,房价该会是多少钱啊?
  浏览完小院,你会发现院中的特色物件多多。比如进到二门,迎面是一座现在北京很少见的五彩木影壁。上面贴着的是由老舍夫人胡青亲笔写的“福”字。木影壁红绿相间,分布和谐,为整个小院增添了些许热闹和文雅,来往参观的大多数人都会在这儿拍照留念。绕过影壁,整个院落尽收眼底,柿子树是整个院子的亮点。这次去正值秋天,树上的柿子大多都已成熟,黄澄澄的柿子在枝叶的遮蔽下呈“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势”。树上贴着警示牌“小心柿子砸头”,看来这里的柿子还真的具有一定杀伤力,要不不会有这样的警示牌。据了解,这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是老舍夫妇1953年亲手栽种的。世事变迁,它们依然生机盎然,一年一度开花结果。院中显眼处还摆放着老舍生前使用过的大缸,这是四合院的必备之物,缸里平时储蓄上水,能应急火灾,夏天还能养些荷花小鱼。现在当然不用蓄水灭火,都用作养金鱼了。
  
  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住在京城大杂院里,后来受到宗月大师资助上了私塾,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京城工作了好一阵子。之后出国进修、工作,回国后辗转留驻过几个城市,但老舍一直挂念着自己的家乡。解放后,他向周总理申请在北京买房子,可能是北京人更恋家,更有落叶归根的夙愿,老舍直到去世都没有舍得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北京。
  1934年,老舍在青岛曾写过《想北平》,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经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老舍一直心系家乡,当听朋友讲述北平车夫的故事后,他便想写一本这方面的小说,在物质条件稍好一些的情况下,他辞去了工作,潜心创作。他把小时候在大杂院的经历融合到小说里,成功创作出《骆驼祥子》。这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仔细看过几篇老舍的文章,你便会发现他的文章也很“北京”。描述的人物性格先暂且不提,就从总体的文学风格来看,文笔朴实、逗趣儿,时不时还露出点北京人儿的调侃劲儿。说句实在的,您要能够欣赏老舍的文章,你就算喜欢北京人的性格了。
  
  故地重游
  丹柿小院我一共来过3次。第一次是去年为了顺利完成现代文学课的课堂实践作业,第二次是为了这次写关于老舍故居的文章,恰逢故居闭馆整修,我无奈地又来了第三次。
  说到闭馆整修,从2010年9月初到9月29日,其间大约持续三个星期,院内的展览馆增设了视频电视、监控器,还重新整理、增设了一些新的展览品。因为之前来过,我深感馆内确实有了变化。故居经过多次整修,看来国家对老北京文化一直是疼爱有加。听管理员介绍,每年故居附近都会有大批的学生来参观浏览,老舍故居已成为受教育、受熏陶的“必修课”了。我参观的两次,发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此外,王府井附近的观光游览车还设有老舍故居一站。
  三次游历老舍故居——这是我游览北京文化景点最多的一处,但说来也惭愧,每次去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为写文章找点素材。这次去和那儿的管理员攀谈了几句,他们流露出对参观人的失望,“现在来的人是不少,但真正能了解老舍的人不多了⋯⋯”我随口问了几个关于老舍的问题,他们开玩笑说,“让我来写关于老舍故居的文章有点不放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采访回家后,我特此又认真拜读了几篇老舍先生的文章,为了自己,也为了不给现今的大学生跌份儿。
  说实在的,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了,人们整天忙于工作,生活压力确实很大,可能是没有所谓的闲心来关注这些看似短时间带来不了收益的事情。在奋斗的路上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时候,突然会发现自己丢了点什么。丢了的可能就是一份安静,一种无目的的美好生活状态。我现在还是很留恋坐在丹柿小院的柿子树下那静静的感觉,漫无目的地幻想,那个时候没有尘世的烦恼也没有压力,像个自在的世外桃源,我也为商业一回,在这儿为丹柿小院做个广告。估计我还会再来,就纯粹地去坐坐吧,去瞧瞧柿子从树上掉下来的威力。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我认为“十七大”以后的中国金融至少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改革、创新与完善.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初步体会.
苏氏三父子中最有成就的是苏轼。他成为文学大家的秘诀是什么呢?  苏轼十岁那年的一个早春夜晚,父亲苏洵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诗教授他作文之法,他让苏轼在两句诗中各加一字,成为既合实景又有韵味的诗句。苏轼迎着拂柳的轻风,望着弄月的梅花,脱口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父亲嫌句子“太平淡,缺乏韵味”,要他“再看看,再想想”。  苏轼略一思索:何不改成“舞”“隐”二字呢?于是高兴地说:“轻风舞细
目前在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面临诸多难题。考虑到可能引致储蓄存款本金信用保障覆盖面收窄而带来风险,配套的金融条件仍不充分,因为保费操作涉及到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使存款保险机制效率受到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监管机制难以确立等因素,目前出台这一制度并非良机。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居民个人存款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当这些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破产清算
城市的诱惑,对我来说,自打小就开始的.rn那时候,我还很小,每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在旁边纳着千层底,总有一声叹息:什么时候“呜哇一下子”,把我们都带到城里就好了.
期刊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术后工程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实施改变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等优质护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摘 要:周忠革是我国优秀的跳高运动员,研究分析他19叨年最佳竞技阶段和1998年竞技能力保持阶段不同时期比赛技术和身体素质,可以看到,优秀田径运动员只要保持一定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并进一步完善技术,精益求精,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周中革随着年龄增大,一般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但其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仍然有所进步,这是他多年来延长运动寿命,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关键词:专项素质;专项技术;最
“十七大”报告提到,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这是比较集中的概括.就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而言,在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以后,中国金融业总的发展目标就不能明确需要由哪个机构去
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联合担保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作为业内起步较早的民营担保公司之一,多年的悉心经营和不断探索让我们意识到,惟有“创新”才是解决当前担保行业发展困境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实,才能从机制上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拓宽利润来源渠道,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2006年
文史以文字诞生为开端,中国五千多年来,文史出现过数次分合.从阴阳平衡上看,分合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我国文史从黄帝起,古代自清朝结束,在之后便是现代.本文就中国古代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