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畔游显陵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陵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和母亲蒋氏的合葬墓,位于湖北钟祥城东北一隅,距闹市区也不过5公里,前有莫愁湖,后有松林山,正所谓居山望水,得天独厚。
  


  没有想到钟祥市民却把显陵称为“皇城”。初闻时我十分诧异,明明一座坟墓,怎么就成了“皇城”呢?向他们请教却不得要领。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随后朝廷发生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闹剧,史称“大礼仪”事件。这个事件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正是登基伊始的朱厚熜。
  本来,朱厚熜是没有皇位之份的。他既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武宗的亲兄弟,只是武宗堂兄弟中的一个。可偏偏事有凑巧,武宗既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武宗一死,他那个“班”就只能由堂兄弟来接了。
  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生前只是一个藩王,名为“兴王”。他既没有皇帝的名分,更不曾登过一天基,亦不曾临过一天朝,甚至在帘子后面摇摇鹅毛扇的机会都没有。可是,朱厚熜上台之后,却要把朱祐杬也追尊为皇帝。
  这么一个明明跟“皇帝”根本不沾边的死人,仅仅因为儿子凭运气当了皇帝,就要把他也“运作”成皇帝,这也太离谱了点吧?
  因而,坚持维护封建礼法的首辅杨廷和等一班书生气十足的大臣就不干,甚至在嘉靖皇帝动怒的情况下,仍拒不从命。后来事情一波三折,越闹越大,嘉靖三年(1524年),甚至为此发生了有230余名朝臣跪伏于左顺门请愿的“左顺门”事件。狂怒的嘉靖为了他父亲(当然也是为了他自己)的体面,不顾一切下令将134人逮捕下狱,“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以至18人被廷杖而死。此后,以前争大礼的朝臣们都学乖了,多“依违顺旨”。
  


  躺在坟墓里的朱祐杬“当”上所谓的“恭睿献皇帝”后,他先前的藩王坟也就“依制”大兴土木,体面地升格成皇陵了。
  我去显陵领略它的“体面”时,正赶上春夏之交。满世界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虽说时近黄昏,可那景色依然煞是好看。小车沿着环湖公路轻快地行驶着,微风拂面,岸柳婀娜,更有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经过约摸一刻钟时间,我们一行便从闹市区来到了这里。
  显陵占地183公顷,依山就势,双城封建,进深近2公里,外罗城周长3.6公里,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翠之中。
  举目远眺,只见沉睡了400多年的显陵,身披夕阳,仿佛一个与世无争的老人,十分内敛,给人感觉很是低调,并不像当年那般头角峥嵘,放浪张狂。这倒有点出人意料。是李自成的一把火将它烧痛了呢,还是沧桑巨变让它终于明白,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游人寥寥无几,除了一群卖香烛的小贩追着屁股聒噪外,整个陵区一片寂静。不过这样也好,少了些尘世喧嚣,多了份界外清净,正好欣赏这皇家建筑的精美绝妙。我一边观赏品味,一边用相机做些记录……
  仔细端详,不难发现显陵的设计理念体现着道家思想。即使偶有写意和变形,它的八卦太极格局也仍然十分明显。这一点,在中国的皇家陵园中绝无仅有。它之所以摈弃皇陵建设历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传统做法,其实演绎或曰暴露的,就是嘉靖本人思想上对道教几近疯狂的追求与沉迷。
  这种历史的信息,集中存留在内外“明塘”、新旧红门、龙鳞神道、九曲御河等一班并非完全格式化的建筑上,解读起来也并不是太困难。
  显陵在规划布局中,依据太极图,设计了一南一北两个大水池子。南面的叫“外明塘”,位于新红门西侧轴线上,呈椭圆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90米,如同陵前一面硕大的避邪镜。北面的称“内明塘”,位于棱恩门前的中心广场,呈正圆形,直径33米,仿佛地上一轮明月映照着高大巍峨的方城明楼。
  “明塘”的设置,体现的正是道家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道家历来注重“气”和“势”,其中“气”是风水的中心。从“气”上说,主张乘气、聚气、顺气、界气,反对死气、煞气、泄气等等。所谓“来龙贯气,护砂藏风,明塘得水,可成吉地”是也。
  按照这种理念,外“明塘”,讲究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而内“明塘”则因为靠近核心——“穴”,不宜太宽阔,以便“藏风聚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内、外“明塘”不一般大的根本原因。
  内、外“明塘”为天寿山诸陵所无,是现存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此外,道家风水理论素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说,认为此四样齐备的,便是难得的风水宝地。而从地形地貌上看,显陵恰好具备了这四样。它左边有流水(青龙),右边有长道(白虎),前面有池塘(朱雀),后面有丘陵(玄武)。显陵的选址追求也就一目了然。
  从外“明塘”向北,不远处就是显陵的两座大门,即新红门和旧红门。
  红门是进入陵区的头道门,通常是帝陵的主体建筑之一。不过,一般帝陵只有一道红门,即大红门(亦称“正红门”)。而显陵出于完善“风水”的考虑以及修建外罗城的需要,建有两道红门。这在明陵中显然又是别具一格。两道红门相距一箭之遥,连接它们的是一条“S”形神道。
  旧红门,建于嘉靖六年,新红门建于嘉靖十九年。
  新红门不仅是外罗城城门,更在“风水”问题上弥补了仅有一座城门难显太极格局的缺憾。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两红门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又略呈“S”状的处理手法上窥见。
  我们边走边议:新红门的选址和修建,不仅是显陵建设中的刻意所为,更是这一整体构建中不易察觉的神来之笔。因此,那种认为新、旧红门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是因为修建外“明塘”所至,是别无选择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可以肯定地说,新红门的修建,为显陵的道教色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新红门前,左右各立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传为严嵩手笔。
  新红门后,便是“龙鳞神道”的起点。“龙鳞神道”是显陵独有的,全长1360米,呈“S”形龙行状,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
  我们来到旧红门前,只见三座极其精美的石质御桥展现在目,而富有道教色彩的九曲御河,就在御桥下蜿蜒流过。
  九曲御河弯弯曲曲,全长近2000米,开在陵区腹地,虽说是排水设施,却仿佛一条巨龙在陵区腹内潜游,极为巧妙地与“龙鳞神道”一起形成一幅上下明暗、表里阴阳的双龙共驭太极图。当我们无意中悄然发现这一点时,不禁为之叫绝!也由此可见,显陵在炮制“来龙贯气”的神话上确实是费尽了心机。
  


  穿过旧红门,抬眼看去,可见前面神道正中,耸立着一座破败不堪的方形建筑,那就是所谓的“睿功圣德碑亭”。该亭原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但亭顶被李自成的军队放火烧掉了,剩下的实为断垣残壁。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使残墙上杂草丛生,杂树蔽日,唯有四面开设的券门尚存。亭里正中先前所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身首异处,四分五裂,已被彻底捣毁。惋惜之余,我实在想像不出当年那些纵火者到底出于一种什么心态?复仇?泄愤?解气?幸灾乐祸?……
  “睿功圣德碑亭”往北63米,经过三座御桥就是棂星门,俗称龙凤门。此门被认为是人界和天界的分界线,过了这道门,就不属于人间了。
  棂星门也是显陵着墨最多的建筑之一,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精巧复杂不一而足,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棂星门与“睿功圣德碑亭”之间,自南向北建有汉白玉望柱和石像生群。望柱豪华气派,石像生阵容庞大,依次为狮子、獬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尊卑有序。
  这不禁又让人想到,嘉靖严嵩君臣处心积虑,为一个妇孺皆知的假皇帝摆谱,搞出这么一支仪仗队,是不是有点沐猴而冠?这谱摆得愈威严,愈煞有介事,就愈能让人喷饭!
  过棂星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接神道的是最后三座御桥。过九曲河上最后一道御桥,就到了“内明塘”。
  “内明塘”保存完好,但它的四周却一片废墟,满地狼藉,原有的精美建筑,如“纯德山祭告文”碑亭、“瑞文碑”亭、琉璃影壁、神厨、神库、宰牲亭、神宫监、御赐祭文碑亭、御赐谥册志文碑亭等已悉数被破坏殆尽。
  供案后面便是帝陵的格式化建筑——方城明楼,其巍峨高耸甚是逼人。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我们穿过券门,沿着门后左右设有的御道台阶登上方城,进入明楼。
  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楼顶彩绘色泽鲜艳,显然是被修缮过的。楼内供着拼接修补的圣号碑,其铭文“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字迹清晰。
  方城后面建有月牙城,由它护卫着前、后宝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得绕月牙城转一圈,匆匆浏览了一下至今仍为世人称奇的两座宝城。
  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正德十四年(1519年)所建玄宫。
  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嘉靖十八年(1539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睿献皇帝”和“皇后”的棺椁。
  两宝城相连的地方称作“瑶台”。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两宝城与瑶台一起组成哑铃状,这种“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和造型,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是罕见的。
  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显陵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夜幕降临时分,我们告别显陵,经人指点从侧门辞出。暮色苍茫中再回首时,却蓦然忆起古人的一首题咏之作:
  “陵寝曾闻丽晓霞,夕阳西下但鸣鸦。蒙茸雨后王孙草,历乱风前座帝花……”
  是啊,谁又说得清,有多少“王孙草”“座帝花”都付于苍烟落照,剩与游人感岁华?但话要说回来,又有谁肯为他们如此伤感呢!
其他文献
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眼底病变极为少见。作者报告一例52岁女性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呈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性病变,根据荧光素血管造影考虑为血管炎所致,并从病理学角度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原名:图书馆情报学系)南京函授班89级大专起点本科班二十三人已于1992年全部毕业。经国家教委批准,该系决定1993年继续在南京函授站招大专起点本科生。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子宫颈癌基底膜的变化,发现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其上皮细胞与间质之间有明显而连续的基底膜。在常规染色疑有早期浸润癌的病变,显示出不连续
患者24岁,住院号90642。末次月经1984年12月8日。停经两个月后,开始出现头昏、恶心、厌食,于1985年3月28日阴道断续流血,持续两周,但无腹痛,在本厂医务室保胎,给予注射黄体
一、膨宫的重要性子富体是个肌肉较厚的腔体,其下端与阴道相通,子宫两侧通过输卵管与腹腔相通。也就是说子宫的解剖特点是空隙小,不易膨胀,并且与腹腔、体外相通。从生理特
市招,俗称招牌,是商家用以昭示其经营位置所在和所售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等信息的标牌。为了吸引消费人群的注意,旧日商家对市招的制作颇费心思。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的市招
我院自1974年12月到1978年1月共收治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获得18例痊愈,1例明显进步,现报导如下: 一般情况 1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自12岁~70
为了保证《科图法》能够继续使用,并提高学术水平、充实类目内容、完善编制条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图法》修订委员会决定,以第二版为基础进行修订,尽快刊行第三版
本文用核酸杂交法对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宫颈癌及非癌宫颈组织进行了HPV-DNA相关序列的检查。标本有宫颈癌33例、宫颈糜烂1例和正常宫颈1例。在33例宫颈癌中维吾尔旅有25例,其余
妇科急诊常见症状为腹痛、出血、发热、包块等,这些症状可发生于盆腔感染,卵巢囊肿扭转,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及宫外孕等疾病。下面着重谈谈宫外孕的诊治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