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探讨

来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已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高热、眼鼻分泌物呈黏性、肤色发红、出现坏死性鼻炎及内脏出血等.当前,针对非洲猪瘟并不具备有效的免疫疫苗,其防控需采取严格的综合措施.rn1消灭传染源rn非洲猪瘟病毒可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体内,尤其是带毒猪,因其表现与健康猪无异,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被养殖人员所忽视.但通过与健康猪直接接触、舔咬或交配等也可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
其他文献
鸡肉属于常见的肉类食物,加强对肉鸡产品的检疫力度,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现阶段肉鸡检疫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分析和改进,为此,本文介绍了肉鸡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有了提高.目前,生态土鸡已成为人们比较认可的一种绿色商品,林下土鸡养殖业不仅可以为劳动者创造更大的利润,还对生态平衡有维护作用.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土鸡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该病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为特征.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在该病早期患部细胞中可形成核内包涵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治疗和预防,应注重中西结合,标本兼治.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公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死胎,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新生仔猪大量死亡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防控重点是做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使用疫苗.
目的:对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妇产后康复训练中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入治疗的55例行产后康复训练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进行盆底肌锻炼的对照组和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的观察组,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治疗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产妇产后的康复训练中应用针灸与盆底肌锻炼联合的方式比较有效,对产妇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作用.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推拿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推拿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中医推拿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
在畜禽规模化养殖中,由新城疫病毒引发的新城疫是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诱因具有多样性,其防治防疫工作难度较大,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为此,应科学规范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可分为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其特征为呼吸型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肾型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主要侵害肾脏,俗称“花斑肾”,腺胃型又称为传染性腺胃炎.
期刊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及胃肠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出生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母乳喂养耐受和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喂养7 d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4.32%,观察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近年来,在国家对养猪业的大力扶持下,规模养猪场的养殖技术和综合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猪场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非洲猪瘟的传入,使养猪产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不仅养殖户经济利益受损,还引发了社会上对猪肉安全的担忧,猪肉的价格也随之一路飙升,使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些恐慌.因此,必须做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确保养殖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让人们吃上安全且价格相对便宜的猪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