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入史 感悟历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不能只沉湎于“史”的层面,应该注重对历史的感悟思考。移情入史,感悟历史,就是需要发挥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融入历史情境之中,真正感悟历史、理解历史。
  [关键词]历史情境;感悟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72-02
  中国有句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的学习贵在能“悟”,这样可以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任凭自己随心所用。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悟”的境界呢?尤其是历史学科,它所讲述的内容离我们比较久远,单凭历史遗迹、历史资料能让学生复原其真实面貌吗?如何才能让凝固的历史成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可以聆听的、可以创造的素材,以便学生体验,进而理解、吸收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移情人史,即创造历史虚拟情境。教师可以借助语言、表演,让学生重建历史场景;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感知历史场景;可以通过史料,让学生想象历史场景。教师应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情境中,想象体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感悟历史。对此,笔者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现选择几个片段作一些说明与反思。
  一、走进巴黎和会——课堂剧《五国联合记者见面会》
  让学生模拟重大会议之前的记者招待会,结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43页上巴黎和会三巨头插图,并查阅克里孟梭、威尔逊、劳合·乔治、牧野伸显、顾维钧五人的资料,表演课堂剧《五国联合记者见面会》。
  法新社记者:克里孟梭总理,众所周知,法国在一战中蒙受最大的损失,请问在巴黎和会上您想让法国得到怎样的补偿?
  克里孟梭:德国是一战的罪魁祸首,也是我们的宿敌,我们要求肢解德国,一雪前耻,收复失地。这一次我拼了老命也要彻底地整垮德国,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我们法国才是欧洲的主人!
  《泰晤士报》记者:劳合·乔治先生,您好!请您谈谈您在巴黎和会上想为大英帝国争取到什么权益。
  劳合·乔治: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战争时期我与法国是盟国,但我不同意肢解德国,我可不想让法国做欧洲的老大。但为了我们的世界霸权地位,我要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军!
  《华盛顿邮报》记者:威尔逊总统,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您觉得一战后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国际秩序?
  威尔逊:我这次到巴黎来,是要给世界送来和平的,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我要建立国联,美国要成为这一组织的领袖。美国拥有世界40%的黄金,经济最发达。谁有资格领导整个世界?当然是我们美国。
  《朝日新闻社》记者:牧野男爵阁下,请您谈谈日本在这次会议上最想获得的是什么权益。
  牧野伸显:我们大日本帝国对欧洲的争夺没有兴趣,我们只是想把一战期间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中国山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全部权利合法化,做亚洲的老大!而且我要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无权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任何要求。
  《申报》记者:顾维钧先生,中国作为战胜国有权提出要求,你觉得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胜算有多大?
  顾维钧: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宗教文化上,中国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事实的说法。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14万,他们遍布战场的个个角落,他们和所有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在牺牲,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基本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不会得到安宁!
  [教学意图]直接分析会议比较枯燥,没计课堂剧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氛围,让无味、深涩的历史会议有血有肉、丰满起来。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关注细节、架构历史场景的能力。
  通守课堂剧《五国联合记者见面会》,学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巴黎和会前的现场。设计课堂剧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国家的意图,设计了人物的语言。语言虽然直白,但是通俗易懂,能使学生很容易领悟到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巴黎和会绝对不是一场公平的国际会议。
  二、《凡尔赛条约》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德国总理谢德曼的控诉》
  教师投影展示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展开想象与思考。领土方面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本属于法国的领土让其收回,这能满足法国的预期要求么?看来战勝国与战胜国之间也充满矛盾。德国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限制陆军的数量而且不能拥有空军,专门成立“赔款委员会”,让其为一战买单,并且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如果你是一名德国人,看到这个条约,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德国总理谢德曼的控诉》,并在课堂上演讲:
  我是德国总理谢德曼,我们承认德国对世界人民犯下了罪,但是我们并不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协约国凭什么这么制裁我们?太苛刻了,对我们太不公平了!赔款数额定为1320亿马克,9.6万吨黄金啊!这不是抢劫么!!!请问一下各位,这合理吗?还有殖民地。他们口口声声说要维护正义,真要是像他们说的那样,他们就该把殖民地都解放了,可最后怎么样,还不是把我们的殖民地都分了?这算哪门子和平会议?这就是分赃的会议!今天我被迫签订了这个和约,回国后,我要辞职以向德国人民谢罪!!
  笔者乘机补充史料:德国的还款一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最终还清,历时92年,共达到220亿英镑,约合2328亿人民币。学生听了十分惊讶,至此《凡尔赛条约》会在德国人的心目中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内心已经很明了。   [教学意图]换位体验,用心感受。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理解当德国人看到《凡尔赛条约》时必定是痛恨、气愤、充满耻辱感的,这个条约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国力决定了,即使是战胜国也不能收回山东的权益,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起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体系必不能维持世界和平,因此列宁说的“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这句话,根本不需解释,学生内心已经明了。
  三、《九國公约》尊重中国主权吗——漫画很直观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为了缓解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而召开了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问题,会上签订的重要条约是《九国公约》,帝国主义国家口口声声称这是一个尊重中国主权的公约,那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投影打出公约内容的一部分和一张漫面(此处略)。
  [教学意图]漫画形象直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由画面所提供的历史场景中,身披美国国旗的恶魔在给与会各国分发日本手中中国这盘美餐。原来,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只是个幌子,实质是打破日本独霸,让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中国这盘美餐是美国从日本手中分走的,这也就预示着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华盛顿体系也不会长期维持下去。
  四、反思与提升——一战和二战后德国截然不同的做法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也是历史教师想让学生从历史反思当下,能够有所感悟的时候。一战后,希特勒这位超级演说家利用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德国人的复仇情绪,建立法西斯专政。而二战后西德总理勃兰特于1970年12月7日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头激起了强烈、恒久的震荡。
  [教学意图]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为什么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时间距离如此之短暂,而从二战结束到目前,世界上虽有局部战争,但世界性的战争却没有爆发?以这些问题作为本课的结尾,会引起学生的沉思与遐想。
  [教后反思]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达到感悟理解,尽可能让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本课注重情境化教学,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历史情境之中,感悟成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本课的课堂剧和演讲都是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等途径准备好了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揣摩、想象,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体验的时候,学生会很自然地走进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这与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创建情境,而直接给学生剧本所产生的效果截然相反,前者会有感悟,后者只是大笑一场而已,不会在内心留下沉淀。移情人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感悟历史、理解历史。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摘 要]求真求实,还原历史本质是史学工作者的根本追求。从古至今,史家都有着“信史”的传统,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歪曲、遗漏历史史实的问题,使得历史教学丧失了真实性,由此给历史教学乃至整个历史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值得史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失真性;历史教学;反思;求真求实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立意是一堂课的灵魂和最高教育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依据课标,确定立意;征引学术,深挖立意;精心设问,体现立意;总结反馈,强化立意。通过教学立意的定位和落实,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学科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国家公民。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教学立意 ;定位;落实  [中图分類号] G633.51 [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足见其重要性及实施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找到阅读作品的基本路径,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教师可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真正爱上一本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PLC应用技术作为机电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已被纳入电工安装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但是,目前在PLC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因为新开课,专业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教学范例;其次由于PLC技术作为机电类专业核心技术内容较广,如果没有精心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专业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技工学校不同专业的培
创新,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路上经常强调的一个概念。我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创新”、探讨“创新”、贯彻“创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追求“创新”。就以职业教育而言,近几年,我国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重视职业人才的培养,在大量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众多的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要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    对
[摘 要]图片史料以图片形式将直观而生动的历史素材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史料应用于历史课堂各环节,有助于改善教学过程单一化、凝固化的现状,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培养与发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为例,对如何在新课导图、正文讲解以及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中运用图片史料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发挥图片史料的功能,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图片史料;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所实施的青春期教育,在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的关键时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实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课程观的统一,实现双主作用的统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直面成长中的问题,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新课改;思想品德;感悟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生应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家和国是一个人的根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时代诉求。立足中学地理学科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从区域着手,以情境切入,回归实践,培养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地理教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摘 要]在当前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的有效实施。在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校本教材开发的拓展性,建立一定的协作、合作机制,提高校本教材开发效率,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  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提高校本教材的应用效率,对校本教材的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高中
[摘 要]在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时,我发现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图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图表的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图表的具体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图表要注意的事项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自己在运用2016部编教材教学文言文时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图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