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依托人文化管理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靠人的情感交流来激发教师的内动力,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生命的价值
  
  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管理好教师、如何去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一校之长必须思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依托人文化管理”,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依靠人的情感交流来激发教师的内动力,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下面结合校长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以与同仁交流。
  
  一、以人为本,回归教师的生命价值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倡:“人是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即教育的使命、实质、最终目的是育人,让所有的人都“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让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著名作家萧伯纳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于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心力的时候”,可见唤起教师的职业自豪感至关重要。自上任之日起,我为自己立下了这样一个座右铭:“作为一名校长,我的工作是使教师工作得更容易、更好,只有她们教好了,学生才能学好。”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经常要求其他领导和我一道强化“理”,淡化“管”,即使“管”也是用法律、法规进行学法、守法、用来展示教师的个性,开辟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让学校教育更加关注生命,发展生命,放飞生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同理,没有不胜任的老师,只有不善导的校长。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保护学生个性,赏识学生,那么校长就更应该尊重老师,校长的眼睛如果总是盯着老师的缺点,老师当然就会盯住有学习困难、有行为障碍的学生,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把具有活力的生命管死了,因此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老师,多看到老师的长处,充分肯定其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把教师关心的热点当作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只要领导承认差别,抓住时机,发现老师蕴藏着的潜质和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平等相待,多从心开始沟通,用政策教育人,就能为教师的职业生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教师真正体悟到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使教师胸怀大志,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和自我,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地发挥并创出新成果。
  
  二、以情为主,点亮教师的人性光辉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新课程下的人性管理是柔性的、开放的,重在引导、促进和激励。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诱导。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中,我们以人为核心,发掘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特点、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即重视感情投资,对教师具有真情实感,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点亮教师人性的光辉。
  作为校长,关心教师生活是份内的事,特别是贫困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体现人文性的关怀。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情感交流中,领导和教师的心拉得更近了,教师把校长的这份真情和关爱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因此,在对某一事情的处理上会站到比原来更高的层次,从全校角度进行思考和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减轻了校长的管理难度和不便。
  信任就是力量,信任就是最高的奖赏。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校长应通过各种合理的渠道获取教师的信息,了解教师的酸甜苦辣,与教师多交流,以情悦人,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让校园成为每位教师钟情的精神家园。尽管我们并不要求加班或晚办公,但在我们的学校,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们下班很久了还在校园中,晚饭后常在学校散步和晚上办公的老师也不少,用这些老师的话说:“我们喜欢呆在校园里。”多么令人欣慰的话语,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盈着理解和富足……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还怕学校管不好,办不成吗?
  由此可见,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积极性,有干好工作的奉献精神,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及时、尽早地发现激发这些积极性,支持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造、多搞“雪中送炭”、多为他们充电、加油、鼓劲、喝彩。这样就能使每个教师都体验到工作的幸福。
  
  三、营造和谐,凝聚教师的强大合力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要求学校管理重视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重视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即心灵的相互寄托。通过创造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组织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对于管理来说,人际关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却对管理有着积极的反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反之,恶化了的人际关系,将极大地阻碍管理工作的进程。因此学校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学校,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成败在于领导班子,而班子的好坏取决于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领导者如果能理解、关心、尊重群众,体察民情,群众就会与领导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无怨言,拼命工作;领导者如果不理解、不关心、不尊重群众,对群众的疾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群众对这样的领导自然会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工作中就会出现人心涣散,不思进取,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的被动局面。因此校长要强化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牢记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然后是一名校长,作为一名校长,只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超前意识去引导、感染教师的群体,使教师充满自信,产生自觉追随的力量,从而提高自主、自律、民主参与意识,并达到实行自我管理的境界。
  中国的知分子有着“士为知己用”的美德。作为一校之长,要在新世纪的学校管理中,要以做人的工作为本,作教师的“知己者”,重视感情投资,真情实意地关爱、理解和尊重师生员工。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教师,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理昭昭,乐融融,活生生,笑盈盈的学校小气候,使教师舒心地工作,把所有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体验工作的幸福,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 张术林 人本管理——领导百科全书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3
  (2)朱慕菊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2.4
  (3)万文涛 校长要用生态价值观指导教师管理 江西教育 2004.2
  (4)李继承 21世纪的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中小学教育管理 2003.2
  (5)王晓坚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时代内涵广东教育 2004.2
  (6)吴红华 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服务 江苏教育 2004.2
  (7)孟凡维 当好校长的几点体会 吉林教育 2002.1
  (8)成浩 胆怯的呐喊 中小学管理 2004.2
  (9)眭依凡 校长凭什么治校 小学校长 2004.2
  (10)学校管理现代化 中国教育先锋网
其他文献
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是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
“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个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一只两只或者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庄稼、植物都构成不了威胁,但如果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所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甚至攻城略地,这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