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执行之效率化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刑罚执行
  刑罚执行指具有刑罚执行权的司法机关将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法定的刑罚分为自由刑、生命刑、财产刑和资格刑四种。不同的刑罚由不同的主体来负责执行。
  主体上分为:监狱,负责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执行活动。公安机关,负责管制刑、拘役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看守所,负责执行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余刑不足一年的留所服刑罪犯的刑罚。法院,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内容上特定具体,其刑种、刑期、数量、执行方式等都由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执行机关只能执行、无权改变。刑法执行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原则、人道性原则、个别化原则、效益性原则。
  刑罚执行并不是单纯的实施刑事裁判所处罚的内容,事实上还要解决由此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最典型的是通过减刑、假释等方式,与法院一道对原判决作一定限度的修正和调整,从而提高刑罚执行的效率。
  二、减刑与假释制度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均都将减刑、假释制度作为刑罚执行变更的重要制度。西方国家对减刑、假释制度的规定存在差异。关于有权决定适用减刑、假释的主体,大陆法系国家规定由法院进行审查,英美法系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通常是减刑或假释委员会)进行审查。
  1.我国减刑、假释制度
  (1)减刑是指刑法执行过程中缩减法院已生效判决、裁定宣告的刑罚的制度。其种类有可以减刑与应当减刑。刑期、刑种的变更(将无期刑减为有期刑);刑期变、刑种不变(管制、拘役、有期刑)。其程序是对于犯罪人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基层法院无权裁定减刑;中级以上法院在执行机关没有提出减刑建议书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减刑;执行机关本身也不能直接减刑。
  (2)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实际执行13年以上,若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三、假释与数罪并罚的思考
  假释与数罪并罚:管制与有期刑并罚时,因为刑法69条2款和85条(刑罚并没有执行完毕),所以管制只能从假释考验期满后开始执行。因为在社区矫正方面,刑法39条管制的第2款是比84条多出一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管制只能从假释考验期满后开始执行可以避免这样不协调的现象出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管制执行中,发现应当撤销假释的,应当将之前假释的期限不算,将原罪的余下刑期和漏罪的刑期以及管制还没有执行完的刑期一起数罪并罚,并罚时还是先有期刑,最后管制。
  四、减刑与假释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变更刑法执行的方式;都能起到了矫正犯罪人再社会化,预防再犯罪,增强社会安全度的作用;都体现了自然正义原则以及一定的人道主义色彩;都促进了合理利用资源,强化经济效益,节约司法资源。
  不同点:①适用条件上,减刑是犯罪人监狱内服刑表现,假释是犯罪人在监狱外改造的表现。②适用次数上,减刑可以被多次适用,假释一般只能被适用一次。③适用对象上,减刑適用范围宽泛,管制、拘役还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人均可以。假释适用对象则仅限于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④附加条件上,减刑的适用是不附加条件的,一旦做出减刑决定,就意味着犯罪人接受新的刑罚的处罚,不会因为犯罪人表现不好而撤销原减刑决定,假释是附条件不予执行刑罚,若犯罪人在考验期内不违反相关规定,假释之后,犯罪人的刑罚不再被执行,犯罪人不再被收监。⑤适用结果上,减刑决定的做出并不意味着犯罪分子一定到监外执行剩余的刑期,大多数情况下,犯罪人仍需要在监狱内接受改造,假释是附条件地免除刑罚执行,因而一旦做出假释决定,犯罪人就可以被解除监禁,到社会中去接受改造。
  减刑、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①程序正义;②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③刑法经济。
  五、减刑、假释程序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1.缺陷
  ①被害人无权参与减刑、假释程序,不利于保护其正当权利。适用减刑、假释也不应完全不顾刑罚的报应功能,不顾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如果减刑、假释不能得到被害人的谅解,极可能引起被害人对国家执法和司法的不满,甚至引起新的社会冲突。②被判刑人无权参与减刑、假释程序,不利于体现对其主体性的应有尊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院在决定是否准许减刑、假释时只需对执行机关制作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无须询问被判刑人,无需听取被判刑人的意见,即使是作出否定减刑、假释的裁定,也无需听取被判刑人的申辩。③采用书面方式审理,不利于审查被判刑人是否符合减刑、假释的条件,不利于防止出现司法腐败。不能有效防止审判人员滥用职权。按照我国现行立法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对适用减刑、假释的审查完全秘密进行,既不向社会公开,也不听取检察机关、被害人以及被判刑人的意见,完全是暗箱操作,几乎不受任何监督。④检察机关监督手段不足,不利于纠正减刑、假释适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询私舞弊、滥用权力现象。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不负责具体的刑罚执行活动,因而无法通过日常的执行活动了解被判刑人的真实表现。
  2.完善意见
  ①通过法律赋予被害人参与权,充分听取被害人的意见,顾及被害人的利益与感受。②尊重并真正落实被判刑人的主体地位,听取被判刑人的意见;对于做出的否定裁定建立相应的救济程序。③增加审理审查方式,除書面审理外,还要深入刑罚执行地进行核实调查,并且组织听证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④赋予检察机关充分的监督权,充分监督刑罚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推动刑罚执行从封闭走向开放,进一步完善减刑、假释制度,是司法改革的时代潮流,也是强化人文主义,增加人民幸福感、提高司法公正性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文文(1990~),女,陕西咸阳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侦查学16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1日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以来,家庭暴力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先出现于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从《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家庭暴力发生的成员范围基本就是指婚
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也是保障民事生效判决得到落实的关键环节。当前,基本解决执行难正进入攻坚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难点表现在信用制度、联动机制、拒
摘 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新兴和灵活的用工方式越来越多,在提供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面对的“用人单位”与传统意义上的用人单位有了显著的区别,这些“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参保社会保险、给予劳动者相应的保障存在越来越法律边际化的趋势,本文就以非法用工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模式略作分析,进而阐述认定非法用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法用工;工伤赔偿;无照经营  一、非法用工的定义和范围  1.非法用工的定义  从
摘 要:法官弹劾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官身份保障制度之一,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官弹劾制度,然而现存的法官罢免制度仍存在诸多缺失之处,本文对我国构建法官弹劾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官弹劾制度的道路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法官;弹劾;制度建构  一、我国法官“弹劾”第一案  (一)案情简介  2002年7月,磐石市福安街的居民张俭以“邻居刘家开设的粮油加
2017年初,赵春华因摆气枪射击摊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半,引爆社会对非法持枪罪及司法人员机械执法的热议.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刑法学角度分析赵春华案,通过引证关于枪支的规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检察机关自侦部门与刑诉法修正案的基础上,对基于刑诉法修正案两点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里律师角色错位问题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了一系列律师角色的纠正策略,希望能够为有关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刑诉法修正案亮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律师角色;错位  一、前言  在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律师应扮演着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公平、公正的完成辩护工作的角色,但实际上,在刑诉法修正案被提出后
钻井起钻卸单根过程中, 钻井液从钻柱接头处喷溅而出, 不仅威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而且污染平台设备, 为此研制了可变径钻杆防喷盒.该防喷盒为圆筒开合式结构, 通过控制钻柱接
摘 要:我国最新政府会计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我国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总之,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法律问题的研究,针对准则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法律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政府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实施;法律问题;对策  我国学术界针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数不胜数,但由于我国
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众筹模式还未做出较为明确、针对性较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监管制度,进而导致该模式在具体实施中经常要面临一系列风险,这不仅会给其模式优点的发挥带来
摘 要:命案现场勘查是刑案侦破的关键环节,力求全面、系统和规范。但实际操作中,多由于意识不强和客观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本文就实际办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希望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探究,促进办案机关现场勘查质量的提高,促进案件侦破。  关键词:现场勘查;对策  命案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调查研究和刑事技术手段,对命案现场、尸体及有关的人、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