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肝硬化肝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老年肝硬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以肝组织ATP、ADP、AMP、能荷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脏胆汁分泌量来评价肝功能,检测肝组织P-选择素蛋白表达并计算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 结果缺血再灌注120 min后,缺血预处理(IPC)组和精氨酸预处理(APC)组ATP含量和能荷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I/R)组[分别为(4.1±1.6)、(4.0±1.6)、(1.5±0.6)U/L和(0.6±0.1)、(0.6±0.1)、(0.4±0.1)U/L,均为P<0.01],而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预处理(NPC)组与I/R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PC组和APC组ALT、AST、LDH受到明显抑制(P<0.01).肝组织胆汁分泌量,IPC组明显多于I/R组[(0.10±0.03)和(0.07±0.03)ml/g肝组织,P<0.01],APC组与I/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PC组和APC组中白细胞浸润受到抑制.I/R组肝细胞P-选择素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IPC组和APC组明显抑制,而NPC组增强(P<0.01).肝组织中P-选择素蛋白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 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一氧化氮抑制肝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黏附、浸润,从而减轻老年大鼠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了268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77名正常对照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COMT基因-287A/G多态的基因型AA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1, P=0.025),等位基因A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观察热休克蛋白对离体皮瓣成活的影响.雄性大鼠分对照组,全身加热组,局部加热组.加热组分别全身或局部42℃作用30min,离体皮瓣取自大腿内收缩肌条一块(2cm×6cm),植入同侧腹
目的探讨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犬重型脑损伤模型,24 h动态监测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气变化;测定肺含水量及伊文思蓝透入量;观察肺脏病理改变. 结果犬脑损伤后30 min血NE、E显著增高,此后3,8,12,24 h血NE、E始终维持于高水平,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
【目的】评价神经 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 2 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神经 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 肌电图检查 ,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