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语文老师,担当着评价的全部工作,常年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对学生作文逐个修改,写出单一、老套的评语。加之现在城镇大班化教学趋势严重,等老师把所有的作文精批细改完毕,差不多离创作时有一个多星期了。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注重分数,对教师“老八股”式的评语不会细看,更不会根据评语再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所以,这样的评价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作用非常小。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博客中进行学生作文评价,有着传统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在学生博客中,学生习作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光有老师,有家人,有同学,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陌生网友。
在博客中,老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一名网友。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内心的独特体验,敢于敞开心扉。老师可以发掘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尽量寻找其“闪光点”,加以肯定与赞扬;对于那些平时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贴切、生动的词语,都可以随时提出表扬,以鼓励他再接再厉,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反过来,学生可以在博客中针对老师的评价作出肯定,或提出质疑。长此以往,老师成了学生知心的大朋友。家长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既能以真实身份评价激励自己的孩子,也能扮成过客对孩子的优秀习作,进行巧妙的表扬与发自内心的赞赏。在博客里,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客体,又是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于是,在学生博客中,会涌现出许多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的习作以及精彩评价。
网络世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许多不曾相识的专家、学者、学生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进入学生博客进行阅读浏览,回复评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同的读者,给作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作者可以集思广益,纳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评价语言多样性
博客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习作获得了来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年龄层次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但都体现了理解、尊重、赞赏与激励。有的说“你的文章张弛自然、疏密有度、独具匠心,真的不凡哪”,把夸奖、赞赏毫不吝啬地送给优秀习作的原创者,让作者惊异于自己的成就;还有的委婉指出习作中的不足,用点拨的话语精心指导,细心呵护学生写作积极性;有的庄重,有的谐趣;有的用文字评价,有的用表情符号示意,让学生找到了自信,重新拾起再创作的欲望。各式各样、新鲜有趣的评价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在饶有兴味的发帖和回复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网络评价快捷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先作,然后再是别人的欣赏。没有读者的评论,文章就失去了它最基本、本质的价值,在文学理论上,那叫文学的消费,没有消费,就不能更好地促进文学的发展,那文学就等于是无源之水。”学生作品发布到博客后,他就会期待有众多的读者和评价,因此会经常到博客里查看自己作品的点击率和评价语。网络评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在教室、办公室,也可以在家里,甚至在别的场所对学生习作进行同步交流或异步指导。同时,学生习作不局限于接受老师的评价,作品一经发布,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来自不同人的评价。习作及时得到他人的赏识,创作的热情就会继续保持和增长。
四、评价效果持久性
每次发表的习作,连同他人对自己习作的评论,都能保存在博客里,不会丢失,而且能显示时间的先后顺序。要调取阅读、回顾温习相当方便。同时还可以根据博友的评价以及自己感悟的提升随时将习作进行修改完善。时间久了,文章渐多,评价也多,学生心里自然会平添几分自豪感与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习作以及对习作的系列评价,记录着学生习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学生人格的逐步成熟,它既可自行保存,也可与人分享。把这种记录刻在茫茫网海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丰厚,历久弥香,对博客主人来说堪称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促进,又是学生个人成长的一种恒久纪念,还是学校和老师的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博客,给作文评价推开了另一扇窗,它不但能充分发挥评价主体多元性、语言多样性、速度快捷性、效果持久性等优势,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引导他们自由写作,张扬个性,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用心利用,就会发现窗外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在学生博客中,学生习作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光有老师,有家人,有同学,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陌生网友。
在博客中,老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一名网友。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内心的独特体验,敢于敞开心扉。老师可以发掘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尽量寻找其“闪光点”,加以肯定与赞扬;对于那些平时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贴切、生动的词语,都可以随时提出表扬,以鼓励他再接再厉,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反过来,学生可以在博客中针对老师的评价作出肯定,或提出质疑。长此以往,老师成了学生知心的大朋友。家长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既能以真实身份评价激励自己的孩子,也能扮成过客对孩子的优秀习作,进行巧妙的表扬与发自内心的赞赏。在博客里,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客体,又是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于是,在学生博客中,会涌现出许多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的习作以及精彩评价。
网络世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许多不曾相识的专家、学者、学生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进入学生博客进行阅读浏览,回复评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同的读者,给作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作者可以集思广益,纳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评价语言多样性
博客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习作获得了来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年龄层次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但都体现了理解、尊重、赞赏与激励。有的说“你的文章张弛自然、疏密有度、独具匠心,真的不凡哪”,把夸奖、赞赏毫不吝啬地送给优秀习作的原创者,让作者惊异于自己的成就;还有的委婉指出习作中的不足,用点拨的话语精心指导,细心呵护学生写作积极性;有的庄重,有的谐趣;有的用文字评价,有的用表情符号示意,让学生找到了自信,重新拾起再创作的欲望。各式各样、新鲜有趣的评价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在饶有兴味的发帖和回复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网络评价快捷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先作,然后再是别人的欣赏。没有读者的评论,文章就失去了它最基本、本质的价值,在文学理论上,那叫文学的消费,没有消费,就不能更好地促进文学的发展,那文学就等于是无源之水。”学生作品发布到博客后,他就会期待有众多的读者和评价,因此会经常到博客里查看自己作品的点击率和评价语。网络评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在教室、办公室,也可以在家里,甚至在别的场所对学生习作进行同步交流或异步指导。同时,学生习作不局限于接受老师的评价,作品一经发布,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来自不同人的评价。习作及时得到他人的赏识,创作的热情就会继续保持和增长。
四、评价效果持久性
每次发表的习作,连同他人对自己习作的评论,都能保存在博客里,不会丢失,而且能显示时间的先后顺序。要调取阅读、回顾温习相当方便。同时还可以根据博友的评价以及自己感悟的提升随时将习作进行修改完善。时间久了,文章渐多,评价也多,学生心里自然会平添几分自豪感与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习作以及对习作的系列评价,记录着学生习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学生人格的逐步成熟,它既可自行保存,也可与人分享。把这种记录刻在茫茫网海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丰厚,历久弥香,对博客主人来说堪称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促进,又是学生个人成长的一种恒久纪念,还是学校和老师的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博客,给作文评价推开了另一扇窗,它不但能充分发挥评价主体多元性、语言多样性、速度快捷性、效果持久性等优势,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引导他们自由写作,张扬个性,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用心利用,就会发现窗外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