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
【机 构】
:
719000,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院区神经内一科719000,榆林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二病区;719000,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院区神经内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人工脑脊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与1 pmol/0.5 μl/h、100 pmol/0.5μl/h、10 nmol/0.5 μl/h的Ang-(1-7).动脉闭塞再灌注24h后,用Garcia JH标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缺血区顶叶皮层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Ang-(1-7)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MAC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Ang-(1-7)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Ang-(1-7)剂量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Ang-(1-7)治疗组的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降(均P<0.05),血清中ICAM-1和TNF-α的含量下降(均P<0.05).结论 Ang-(1-7)对大鼠MACO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实验采用基础治疗结合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治疗,旨在阐明激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口腔科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诊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扩张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1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扩张治疗。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人类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几年对OA发生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既往研究认为软骨原发退
目的 探讨成都市血液中心使用的3种型号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本部和天府献血屋所使用的63782套单采血
循环肿瘤细胞是从肿瘤组织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它具有细胞体积大、密度小、刚性低和膜电容高的物理特性以及增殖慢、表达上皮标志物、基因型和表型可转变、能发生上
目的 探究体感电刺激时脑电活动的脑网络特征,为进一步了解体感电刺激引起的大脑神经可塑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10名健康受试者,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构建体感电刺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一种既可靠又有效的热门选择.由于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困难、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HLA相
骨代谢是指骨中的细胞不停地进行细胞代谢,骨组织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细胞、基质细胞也存在相互作用,以进行骨的改建和重建.尿酸是一种体内嘌呤代谢的最
目的 分析PICC操作及护理的培训对降低导管长期留置期间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5年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的置管病例156例,以强化培训前后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导管留置期间其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强化培训内容:对病区护士进行PICC插入与维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结果 共14位护士完成了培训计划,培训前测试回答问题平均正确率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