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HTV”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国各地课堂教学都要求体现新课改要求,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的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展现当时的情景,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彻底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成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微电视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History 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有一定的情节。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艳后吕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朱元璋》、《戏说乾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连专家学者也不可能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则显然是不严肃的。
  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弘巨制。一部《三国演义》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位大论断。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要讲究精炼,注意与史实相吻合。具体来说,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所述为主,不宜作更多发挥,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扶着之嫌;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内容一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老师可作适当归纳和分析。
  二、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直观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印象,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二者难以画等号。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三、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也决定了HTV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历史知识,是学生了解昨天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接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认识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说,主要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思维,至于总结历史规律、考证史实则不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HTV就符合上述要求。学生在观看HTV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见解,教师应从旁加以引导、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试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妨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本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夏朝与商朝》一节为例加以说明。该节主要讲述以下四个问题:夏朝的建立及结束:成汤建商和盘庚迁殷;甲骨文和青铜器,人殉和人祭。在将这些内容制成HTV时,应该用人物表现禹如何拥有特权,他的儿子如何破坏禅让制,自立为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同时应该简单介绍夏朝的国家机器,在讲述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这部分内容时都是涉及用人物显现故事情节的问题;其他像甲骨文、青铜器可以用考古发掘的实物图像加以说明,人殉和人祭这部分内容可利用遗址及仿真的方法制作HTV。当然,关于历史人物的发展是采用卡通的形式还是用真人扮演,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可以说,既然时下一些粗糙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制成不伦不类的MTV,让人看后莫名其妙,那么HTV何不以其真实生动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的极大优势走进课堂乃至家庭?现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条件进行电化教学,所以HTV教学就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设想。我们期待它能早日实现。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重视不够,只是进行机械的照本宣科,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学科变成了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课,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科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的提高,从而丧失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功效。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思想课程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与成才打下
期刊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病人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的观察.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3.14-2018.2.22抑郁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柴胡龙骨牡蛎汤组则
目的:探索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22日期间我院支气管哮喘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的独特性是:在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结合日
目的:本文就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不同疗程对5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侧切术配合扩肛及肛管加压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一年内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一科住院治疗的8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
摘 要: 文运用元认知学习理论,讨论了“框架包围、理论内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框架包围、理论内在”  很多教师认为,学习的过程,即学生接触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因此,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是围绕这一理念,即用教材引导学生接触知识,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