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基于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社会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在以后的数十年间,语言教学界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即成功的语言教学必须有相应的文化输入(Brown, 1986: 34)。汤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后,人们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的功能和使用,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上,在此基础上,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应运而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就是主张在实践中把交际教学法和文化教学教学结合起来,就是把文化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使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单纯仅仅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实越来越紧密的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所以,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已成为一重要研究课题。
  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词义差异、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1)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词义差异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义和文化“对等”是极少见的。例如,习语、谚语、成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因此,依靠词汇表很难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以“dog”一词为例,在词汇指向的意义上,汉语的“狗”与英美国家的“dog”没有区别;但在两个不同的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含义却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贬义的,汉语中的“走狗”、“狗仗人势” 甚至是“丧家之犬”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具有忠诚可靠的品行。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在一次宴请外宾的酒席上,一位中国人指着另一位中国人开玩笑的对外宾说:他有妻管严。“妻管严”可翻译却翻译为:“he suffers from tracheitis.”外宾听了不但没有笑,反而感到莫名其妙,问道:“so what? Why are you laughing so hard when he is suffering from tracheitis?”显然只是解释了原文的意思,而没有表达出原文的文化色彩。“气管炎”在汉语使用中,人们给它加上了特定的文化色彩:具有“怕老婆”的内涵,这种内涵是通过与汉语“妻管严”的谐音实现的。而英语的对等词tracheitis没有这种内涵。(2) 不同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各民族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千差万别。我们可把文化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一般不影响民族、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指语言本身所含的文化及语言交际时所含的文化背景,可以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语,次于使用场合的特异性、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语言结构差异,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这里,强调的文化背景差异主要是指交际文化的差异。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3)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而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语言的表达也具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汉语中“吃过饭了吗?”时很普通的寒暄语,其用法相当于“你好吗?”而在英语中“吃过饭了吗?”则意为(如果没有吃,那我们就一起去吃吧)。这种现象的发生显然脱离了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这就说明,学习语言不能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还应该把与所学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容纳到教学中来,使外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系统外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完全的掌握所学语言,按照语用原则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效果。(3)在教学中,恰当的导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将是今后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尚秀叶,注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山西,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彭艳坤,(1980--),女,河北人,西南财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川芎药材和抗中风注射液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YWC-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280nm 检测。结
工程开始施工之后,现场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如何通过完善现场管理达到保质保进度按约完成工作的同时降低成本,是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
目的:建立抗感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0.25mol/L(用磷酸调节PH=3.5)水溶液-甲醇(70:30),检测波长为21
【摘要】舞蹈艺术是实践美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艺术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学;大学生;教学方式    舞蹈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知识性教育,也是一种素养性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我们如何培养出
现代企业科技生产技术竞争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生产质量检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了能够显示企业生产质量检验自动化控制的优势,有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传授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担负着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加强素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线描作为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本文试通过对作品《五马图》线条特征和表现技法的具体分析,研究李公麟绘画作品精神内涵、个体情趣和审美取向,探讨北宋文人学士绘画和宫廷院体绘画对其画风的影响。  【关键词】李公麟;五马图;白描;审美取向    宋代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安徽舒城人。李出身书香门第,喜欢佛学,因常隐居家乡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他精文学,善
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听众,是摆在地市级电台的一个课题?结合节目的改革和办节目的经验,对办好新闻节目进行了的探索,一些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针对综合绩效评估问题提出构建多维绩效评估系统,应用VFT方法分解目标,建立MACBETH绩效评估模型对细分准则量化绩效,结合2-测度Choquet积分确定不同评估准则权重和相互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