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s衍生的Fe-Co-P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HER性能研究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模板,通过简单的阳离子掺杂方法合成了Fe/Co-MOFs前驱体,然后进行磷化得到其磷化物(Fe-Co-P),并对其磷化物进行HER性能研究.利用XRD、SEM、TEM、BET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所得催化剂的组分结构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Fe-Co-P由于具有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等优势,其电催化HER性能明显高于CoP电催化剂材料.在酸性电解质中,Fe-Co-P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所需过电位为399.4 mV,且Fe-Co-P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研究可为构建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指导.
其他文献
为了回收某石化企业腈纶纺丝用膜浓缩液中的SCN-,采用絮凝沉降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废水中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在pH值为9、沉降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聚合硫酸铝(PAS)、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分别为1100 mg·L-1和4 mg·L-1时,浓液的CODCr去除率为90.5%,SCN-的回收率高达95%,显示出PAS与PAM组合对浓缩液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能力.此外,传统的混凝法用于废水处理时,基本不考虑离子污染和后续除杂工艺,而试验过程中由试剂PAS引入的杂质铝离子使用碱法沉淀易
泥质含量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解释储层、分析储层岩性的精确度.常规测井曲线解释泥质含量需要多种测井曲线相结合,工作效率低,不可控因素多.通过分析测井资料与泥质含量的相关性,选取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为特征参数,运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中的超参数,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利用测井资料数值进行训练测试,SA-SVM模型预测孔隙度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05和0.0659,而SA-SVM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9012和0.9657.结果表明:相较于SVM模型,SA-
秋水仙碱位点微管抑制剂可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是抗癌药物的有效靶点之一,白藜芦醇衍生物对微管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方法探索白藜芦醇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结合的可能作用机制.运用SYBYL-X2.0中Surflex-Dock模块对结构不同的白藜芦醇衍生物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进行了打分评价和作用模式探讨.打分评价显示,10个白藜芦醇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其中8号化合物结合能力最强,Totall score值为12.1207,CScore值为5,并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疏水口袋发生了较强
对于富氢服役工况下的钢材结构,其服役时间以及服役性能都与其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关系,但是目前对于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富氢环境下的表面粗糙度研究较少.为此采用开路电位(OCP)测试法、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0.244、0.178、0.124、0.054μm的S32750 SDSS充氢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Ra的增大,开路电位越负,容抗弧直径越小,耐蚀性大幅降低.表面粗糙度越大,在富氢环境下试件表面发生的点蚀越严重.
基于一维的自适应理论,采用经典的毛细上升法,在室温、40℃、60℃情况下比较分析温度对Fe3O4水基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热沉毛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温度下,纳米流体所产生的强化效果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存在统一的最佳体积分数.纳米流体对热沉毛细性能的平均强化比例随温度的提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低体积分数下,提高温度有利于纳米流体增强毛细压,其强化比例在60℃情况下可超过20%,但渗透率的增大比例会持续下降;高体积分数下,温度提升会同时抑制其增强毛细压与渗透率.根据分析,这应与温度升高
采用2-氨基吡啶衍生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异丙醇溶剂中65℃下反应2~3 h得到中间体,然后将中间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Na2CO3存在下,与溴乙酸乙酯在85℃下反应3 h得到产品咪唑并[1,2-a]吡啶-3-甲酸乙酯.采用核磁共振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制备产品3a~3d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物n(中间体2a):n(Na2CO3)=1:1.5,在85℃的水浴条件下以DMF为溶剂,Na2CO3提供碱性环境进行反应,其产率最高,可达83%.采用上述优化好的条件成功地进行了中间体
采用双溶剂萃取的方法,利用甲苯和去离子水对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多次萃取,利用GC/MS测定甲苯萃取组分中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甲苯萃取组分中共检测出113种组分,主要成分是烷烃、芳烃、芳酚和其他含氧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0.5%、35.5%、21.2%和28.8%.芳烃种类高达59种,主要是1~2环芳烃,芳酚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和2,4\'-亚甲基二苯酚,相对质量分数之和约为13.6%.芳烃和芳酚总相对质量分数高达56.7%.另外,其他含氧化合物中异丁醚单个组分相
储罐罐底板的腐蚀问题是影响储运安全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阴极保护技术对储罐底板进行腐蚀防护.但是由于底板腐蚀、沉降以及施工等问题,底板与地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成为阴极保护的死角.针对储罐底板缝隙腐蚀及阴极保护屏蔽问题,自行构建矩形缝隙结构模拟储罐底板缝隙,根据电位测试和腐蚀形貌研究了阴极保护对缝隙腐蚀的影响,通过电位测试明确了缝隙对阴保电流的屏蔽作用,并进一步建立了缝隙内电位分布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缝口金属表现为全面腐蚀状态,而缝内金属为局部点蚀状态,当施加阴极保护后,增大了缝隙内外阴阳极的电位差,加剧
目前渤海油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单纯凝胶封堵或聚合物微球调驱效果逐渐降低,实现稳油控水目标任务艰巨.为增强深部液流转向能力,油藏开发中提出了堵调驱技术理念,但其提高驱油效果机理尚不清楚.为此,以渤海B油田储层及流体特征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开展了单独堵、调、驱和堵调驱技术的驱替实验,评价了堵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并结合CT扫描成像技术,分别对不同开发方式和不同堵调驱开采阶段的岩心内流体分布进行成像观察,分析了岩心内剩余油的动用情况.结果表明:堵调驱技术体系采收率明显提高,相比单独驱替技术的采收率增幅为15.
油井出砂会对工艺管线、阀门和流程设备产生很大的损伤和破坏,增加了油气开采的风险.针对渤海A和B油田开采过程中原井出砂的问题,对该油田储层岩石、物性、原油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将油井出砂情况进行了归类整理,通过数据曲线变化和原因分析,找到合适的控制解决措施,便于日后的油井管理.同时综述了油井出砂对油井、流程和设备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找到了减少油井出砂可能性的方法,制定周期性生产制度以降低油井出砂的可能性,达到提升油井管理的效果,降低了油井出砂带来的风险,为海上油田各平台应对出砂的情况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