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对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与转归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总共纳入64例接受E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50例(78.0%),女性14例(22.0%),年龄(67.52±10.3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2.04±4.17)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370.53±78.59)min。转归良好组31例(48.0%),转归不良组33例(52.0%)。两组基线NIHSS评分、收缩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串联病变和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的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优势比(odds ratio, OR)1.3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1~3.034;P=0.041]和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OR 4.207,95% CI 1.931~10.761;P=0.004)为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基线NIHSS评分较低(OR 0.302,95% CI 0.056~0.743;P=0.047)为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VT治疗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