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有一双慧眼,人们就能够尽情地欣赏山水秀美的风光,而要领略教育的风景,非得用一颗赤热的心去细细触摸不可。每位老师都知道: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出来,美丽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何要藏在心底?很多老师把心底对孩子满腔的爱都凝成板着的面孔和严厉的目光,以致于孩子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这样的老师不仅苦了学生,也亏了自己。
一
爱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让她“绽放”。从事盲教十几年,笔者对盲生的培养充满了深情。虽然不能像普通学校的老师那样看着自己的学生一批批地成为国家栋梁时,充满无比的骄傲。但当笔者看到视力障碍学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欣慰,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记得有一年职专一年级,来了一名“不同凡响”的男孩,就在新生军训期间,各位老师已经领教了他的特别:哗众取宠、纪律差,把负责军训的女教官都气哭了好几回。正式开始学习生活后,表现就更丰富了:惹是生非、称王称霸、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回答教师提问、课外不复习,不做作业、对校规校纪当耳旁风,且时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顶撞老师,毫无礼貌。很快,老师们就对他失去了信心。笔者对他是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却依然故我。笔者暗暗思忖:看来师爱还是需要智慧。了解到他是后天失明,是在来校前半年刚失明,之前他在朋友中是领军人物,自信心很强。于是笔者决定对他采用激将法,刺激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好胜心理,就有可能因此奋起。古代韩信所以成为一代名将,与其少年时代受“胯下之辱”不无关系。所以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只要轮到他就跳过去,不让他回答,他的脸色越来越不自然,最后头越来越低。笔者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很快他主动承认了错误,笔者抓住机会与他倾心交谈,他将失明后的种种痛苦一股脑地倾诉,他因承受不了突然失明的打击,决定绝食自杀时,母亲三次跪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笔者抓住时机与他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选择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选择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特别是感恩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只要儿女好好活着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回报。他走时灿烂的笑容让笔者充满欣慰和信心。
我们从此成了朋友,很快元旦来临,在联谊活动时,他走上台深情地说:“今天我要演唱一曲《真的爱你》,献给我最爱的李老师!”笔者不禁心头一颤,歌声悠扬飞入心灵: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当最后所有的学生一起大声说“李老师,我爱你!”时,笔者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泪水横流,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作为一名特教教师,今生无悔。
二
自卑,是盲生心理的一大特点,如何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一直是学生工作的重点。
我们班有个叫小生的盲生,自卑心理特别严重,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教室里,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也很少回答问题,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给予自己太多的不公。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他进行引导,可是一直没有抓住切入点,所以虽与他进行过几次交流,效果甚微。
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小生很擅长模仿声音,对一些动物的叫声、一些名人的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笔者决定从这里入手,在班会课上让同学们都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这下同学们可来劲了,有的唱歌、有的吹笛子、有的说相声,只有小生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神情很不自在,笔者突然高声说:“同学们,下面请小生同学给我们模仿一段动物的叫声,好吗?”同学们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生如梦方醒地站起来,被同学拉到了前面,虽然很害羞,但还是鼓足勇气,模仿了马的叫声,得到了大家更加热烈的掌声,此时的小生是很兴奋的。
接下来在学校的元旦联欢活动中,大家推举小生代表班级出节目,模仿马三立老先生的相声,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此后小生变了,开朗了许多,在课上能主动发言,和同学也有了交往。
因为盲文读物很少,笔者就利用中午时间给同学们读一些经典文章。一天中午笔者给他们读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小生听得十分投入,神情十分舒畅。
三
有一个学生在毕业前对笔者说:“老师,你还记得在高一时读给我们的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吗?我至今记得其中一位学生送给他老师的诗,今天我想把它送给你。”说着,就充满深情地朗诵起来:
太阳回家没有告诉月亮,
可它们依旧相随而行;
小草枯萎没有告诉大地,
可明年依旧绿草如茵;
你伤心时没有告诉我,
可我依然感到你的失落。
听着,听着,笔者的眼角湿润了。是学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是学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个老师如果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倾泻到其职业心态中,便会在其举手投足、一颦一蹙之间充溢着深厚真诚的“师爱”。这样的教师就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超乎寻常的向心力和信赖感,让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生发一种高度自觉的内驱力和自策力,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与由衷敬佩。当一名男生给笔者发电子邮件说:“李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我该怎么办呢?”时,笔者感到的是信任;当晚上11点值班回来,接到学生问候安全的电话时,笔者感到的是牵挂;当学生把笔者拉到一边说悄悄话时,笔者感到的是喜爱;当“三八节”早上6点,接到学生的祝福时,笔者感到的是尊敬……师爱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洒落在学生的心田。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学生虽然是一群视力障碍孩子,但他们同样是蓬勃的生命体,是家庭的希望,让我们用爱来静待花开的那一天!
一
爱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让她“绽放”。从事盲教十几年,笔者对盲生的培养充满了深情。虽然不能像普通学校的老师那样看着自己的学生一批批地成为国家栋梁时,充满无比的骄傲。但当笔者看到视力障碍学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欣慰,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记得有一年职专一年级,来了一名“不同凡响”的男孩,就在新生军训期间,各位老师已经领教了他的特别:哗众取宠、纪律差,把负责军训的女教官都气哭了好几回。正式开始学习生活后,表现就更丰富了:惹是生非、称王称霸、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回答教师提问、课外不复习,不做作业、对校规校纪当耳旁风,且时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顶撞老师,毫无礼貌。很快,老师们就对他失去了信心。笔者对他是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却依然故我。笔者暗暗思忖:看来师爱还是需要智慧。了解到他是后天失明,是在来校前半年刚失明,之前他在朋友中是领军人物,自信心很强。于是笔者决定对他采用激将法,刺激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好胜心理,就有可能因此奋起。古代韩信所以成为一代名将,与其少年时代受“胯下之辱”不无关系。所以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只要轮到他就跳过去,不让他回答,他的脸色越来越不自然,最后头越来越低。笔者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很快他主动承认了错误,笔者抓住机会与他倾心交谈,他将失明后的种种痛苦一股脑地倾诉,他因承受不了突然失明的打击,决定绝食自杀时,母亲三次跪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笔者抓住时机与他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选择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选择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特别是感恩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只要儿女好好活着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回报。他走时灿烂的笑容让笔者充满欣慰和信心。
我们从此成了朋友,很快元旦来临,在联谊活动时,他走上台深情地说:“今天我要演唱一曲《真的爱你》,献给我最爱的李老师!”笔者不禁心头一颤,歌声悠扬飞入心灵: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当最后所有的学生一起大声说“李老师,我爱你!”时,笔者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泪水横流,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作为一名特教教师,今生无悔。
二
自卑,是盲生心理的一大特点,如何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一直是学生工作的重点。
我们班有个叫小生的盲生,自卑心理特别严重,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教室里,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也很少回答问题,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给予自己太多的不公。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他进行引导,可是一直没有抓住切入点,所以虽与他进行过几次交流,效果甚微。
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小生很擅长模仿声音,对一些动物的叫声、一些名人的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笔者决定从这里入手,在班会课上让同学们都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这下同学们可来劲了,有的唱歌、有的吹笛子、有的说相声,只有小生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神情很不自在,笔者突然高声说:“同学们,下面请小生同学给我们模仿一段动物的叫声,好吗?”同学们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生如梦方醒地站起来,被同学拉到了前面,虽然很害羞,但还是鼓足勇气,模仿了马的叫声,得到了大家更加热烈的掌声,此时的小生是很兴奋的。
接下来在学校的元旦联欢活动中,大家推举小生代表班级出节目,模仿马三立老先生的相声,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此后小生变了,开朗了许多,在课上能主动发言,和同学也有了交往。
因为盲文读物很少,笔者就利用中午时间给同学们读一些经典文章。一天中午笔者给他们读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小生听得十分投入,神情十分舒畅。
三
有一个学生在毕业前对笔者说:“老师,你还记得在高一时读给我们的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吗?我至今记得其中一位学生送给他老师的诗,今天我想把它送给你。”说着,就充满深情地朗诵起来:
太阳回家没有告诉月亮,
可它们依旧相随而行;
小草枯萎没有告诉大地,
可明年依旧绿草如茵;
你伤心时没有告诉我,
可我依然感到你的失落。
听着,听着,笔者的眼角湿润了。是学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是学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个老师如果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倾泻到其职业心态中,便会在其举手投足、一颦一蹙之间充溢着深厚真诚的“师爱”。这样的教师就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超乎寻常的向心力和信赖感,让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生发一种高度自觉的内驱力和自策力,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与由衷敬佩。当一名男生给笔者发电子邮件说:“李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我该怎么办呢?”时,笔者感到的是信任;当晚上11点值班回来,接到学生问候安全的电话时,笔者感到的是牵挂;当学生把笔者拉到一边说悄悄话时,笔者感到的是喜爱;当“三八节”早上6点,接到学生的祝福时,笔者感到的是尊敬……师爱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洒落在学生的心田。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学生虽然是一群视力障碍孩子,但他们同样是蓬勃的生命体,是家庭的希望,让我们用爱来静待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