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h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旨在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书香的气息,让教师爱读,而且要步入科学有效的理性学习阶段,形成有效的管理、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第一阶段(2013.9-2013.11)——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师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 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置身于书的海洋中。
  2. 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盘活、丰富图书资源。探索有效的班级图书角建设方案,让学生参与设计、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体验,受到教育。
  3. 号召亲子共读,通过家长委员会评选书香家庭,把阅读推荐到家庭,使学生的家庭读书有保障、有实效。
  4. 学校进行全方位文化建设,做好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绿地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字到图片,让书香弥漫师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5. 举办读书讲座,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和介绍阅读的方法。
  6. 开展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7. 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第二阶段(2013.12-2014.12)——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师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1. 利用午读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 制定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标准,各年级组制定班级阅读计划,组织评选。
  3. 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4. 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
  5. 根据实际,组织拟定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共读和选读、学校推荐和师生推荐),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更新、改进,逐步形成课外阅读书目体系。
  第三阶段(2015.1-2015.6)——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 形成图书馆(角)建设、借阅制度,校园网师生文章登载制度。
  2. 形成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条例。
  3. 组织经验论文汇编。
  4. 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5. 成果汇报:学生朗诵会、故事会、童话剧、音乐剧、读后感集册、优秀日记集、班级活动成果展。教师论坛、读后感、教育随笔等。
  研究成效
  1. 创书香环境,夯书香氛围。学校开展了“打造完美教室,创造成长乐园”等一系列活动。各班根据自己的实际,从确定班级主题,到撰写班级方案、布置班级环境等,家校、师生人人齐动手,缔造出有班级理念的完美教室。创建文化长廊,充分利用宣传栏,新增读报栏。在校园的墙壁布置标语、水文化系列、作品等,力求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屏幕,适时播放经典名句名篇。建立以学校、班级、个人、家庭为主的四级书库,发动师生捐书,增加藏书,随时更换各级图书库的图书。
  2. 满校园书香,展活动风采。从日常课堂开始。各班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今日新闻”“走进故事世界”等活动。定期举行“图书漂流——好书交换看活动”。各班级开设了诵读课程,采用晨读朗诵、课前齐诵、午间广播听诵、课堂赏析吟诵等方式,进行经典诵读。举办一年级《千字文》朗诵比赛,二年级《弟子规》展演,三、四、六年级知识竞赛,五年级诗歌诵读比赛。在家庭中开展晚间和节假日“亲子共读”活动。结合学校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月一文”教师读书论坛。语文科还开展了晨诵10分钟课例展示。
  3. 享书香硕果,散魅力书香。根据各评比条件,评选出了书香教师、书香好家庭、书香班集体和水荫读书标兵。从阅读到分享到反思到感悟到分享创作再到交流评价延伸,师生们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了“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从我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调研分析看到,每个班均有个别学生在行为规范及心理有所偏差,主要表现在行为乖张,不善于与人交流,厌学甚至攻击别人。据访谈及家庭调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关爱、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性格情绪等。对此,我校创设了各种平台,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  一、用生活智慧走进学生的心灵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要有教育智慧,还要有生活的智慧。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打开孤僻
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3-6岁的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行为礼仪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里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以及人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反思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反思。具体地说是指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建立起一定区域内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学反思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的高效能的教学反思。自研究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建立了科组教研网站,并整合QQ、微信与微博等网络工具,引导全体英语老师注册教育博客,并邀请校内外骨干教师加盟注册,定时邀请课题专家组成员进行网上指导。   一、反思载体   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激活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棉城中学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办学过程中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就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必须一致,即以“追求品位,追求修养,追求境界”为目标,探索实践“科学管理、人文关怀,构建幸福棉中”理念,通过构建校本培训文化,让学校软件与硬件兼备、
“微偏生”即是日常的行为习惯轻微偏离正常轨道的学生。学校如果能设立家庭教育介入机构,根据“微偏生”家庭情况设计不同的家庭教育介入方案,把“微偏生”坏的行为习惯止于萌芽阶段,对社会和家庭长远良好发展将会事半功倍。  一、解决“微偏生”隐患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发生恶性事件之前通常会暴露出一些苗头,存在一些隐患,只是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及时发现进行纠正,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