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推进环境监管的数字化,促进《环境保护法》的良善化、精细化,迈向更加智慧化的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和强化环境法现代性品格的重要使命.因此,大数据时代环境法治建设要及时回应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环境空间正义诉求,破解法律规则供给不足或碎片化以及传统官员晋升逻辑导向下的科层制所引发的监管效能低、短期化等弊病.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环境监管体制及其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法律规定不利于数据运用、监管执法力量专业化程度低、区域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等
【机 构】
:
浙江农林大学 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 杭州311300;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 杭州311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环境监管的数字化,促进《环境保护法》的良善化、精细化,迈向更加智慧化的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和强化环境法现代性品格的重要使命.因此,大数据时代环境法治建设要及时回应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环境空间正义诉求,破解法律规则供给不足或碎片化以及传统官员晋升逻辑导向下的科层制所引发的监管效能低、短期化等弊病.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环境监管体制及其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法律规定不利于数据运用、监管执法力量专业化程度低、区域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引发的法治困境,建议从环境监管的法规范体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入手,加强监管规范化、监管精准化、监管制度化和监管均等化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环境监管从“政策驱动”迈向“法律驱动”、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智慧化、从部门本位迈向大成集智和整体智治的三大历史性转型.此外,还要通过数字法治体系的构建来破除对数字化、智慧化治理的一些迷信和迷思,提高环境公共数据治理能力和环境监管的法治权威,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法治困境,从而达成环境保护的空间正义、公平正义等实质法治.
其他文献
新时代,高校教师科研评价要突出质量导向,要注重评价成果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情况。科研成果转化因而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的重点。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评价指标有待完善、教师成果转化意识不强、成果资源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完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培育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提高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系统健全相关制度,为科研成果转化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撑。
独立学院转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2008年以来,我国独立学院转设一直比较缓慢,近年来呈加速推进态势,但部分地区在转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梗阻和挑战.深究独立学院转设困境的成因,“学而优则仕”和面子文化是其文化根源,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博弈是其病灶症结,制度环境和制度逻辑的制约是其深层原因,转设工作中的执行误区是其现实堵点.探索独立学院转设路径创新和制度设计,兼顾利益相关者诉求,协同各级各部门慎重筹备工作方案,有助于纾解当前独立学院转设困境,推进独立学院平稳有序转设,保障转设后高校可持续发展.
杭州是典型的沿海特大城市,在全面启动郊区新城建设初期,亟须在理论上进行有益探索.文章通过比较杭州郊区新城与同类新城发展情况,借鉴上海郊区发展先行经验,提出杭州郊区新城发展的三个建议:首先要将郊区新城打造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极,为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栖息地;其次要将其打造成为综合性城市,实现职住平衡;最后要立足大都市圈的框架下将其打造成为节点城市,构建区域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
摘 要:国家出重拳推进中小学“双减”,引起社会诸多反响,波及中等职业教育,取消中职,取消中考,普及普高被认为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从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看,这种动议缺乏学生发展的视角,无可行性。解决这类教育“内卷”问题,不能单靠教育内部,更不能采用极端方法,而是应教育内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对此国家相关政策措施也已经明朗。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危机;学生发展 基金项目: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