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杂交中稻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市的粮食总产和农民增收。根据中稻生长规律进行全程控制,从整地施底肥、选用良种并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移栽、科学田管、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43-02
杂交中稻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和农民增收。江津区珞璜镇东临主城,西望中梁,南含燕尾,北依长江,全镇幅员面积148.5km2,土地肥沃,适宜水稻种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有1 333.33hm2。目前,水稻已进入中耕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保证全镇大春水稻丰产丰收,提高全镇粮食产量,珞璜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做好水稻中耕管理。笔者结合本镇情况,从整地施底肥、选用良种并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移栽、科学田管、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施底肥
目前农村少耕或免耕较为普遍,但为了保证水稻高产稳产,不论采取那种方式,稻田必须达到田面平整,土壤膨松软和,田面无过多的杂草和残茬,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高产稻田的pH值要达6.0~7.0,有机质含量达2.5%以上,全氮含量0.15%以上,全磷0.1%以上,全钾1.5%以上,微量元素充足。每天渗漏量为7~15mm,灌一次水能保持5~7d。底肥应根据施肥方法和土壤肥力确定数量,一般应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即在水稻栽前3~5d,将肥料均匀地撤施在稻田中,底肥667m2施氮、磷、钾含量25%的复混肥40kg,或氮、磷、钾含量35%复混肥30kg。
2 选用良种并适时早播
2.1 选好良种 当前推广的杂交品种很多,重庆地区海拨800m以下的稻区一搬选用中、晚熟品种,如Q优1号、Q优6号、Π优21、为天9号、准两优527等,其中海拨600m以下,水源较好的地方可以选用生育期稍长、穗型较大的品种,如辐优80等,优质稻田可选用Q优6号、宜香9303、渝优1号、丰香优1号等,海拨800m以上的稻区可选用中稻早熟品种。
2.2 适时早播 早播时期须根据当地气温条件而定。栽培上确定籼稻适宜播种的气温稳定通过12℃。如果采用旱育育秧,其适宜播种的气温稳定通过10℃,一般重庆地区不同海拨高度的水稻安全播种期为:海拨400m以下地区在3月5日前后,海拨400~600m为3月上中旬,海拨600~800m在3月中下旬,海拨800m以上也应在4月5日前播种。
3 培育壮秧
3.1 选择好育秧地 首先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偏酸性的沙壤土作秧地,厢宽1.4m,苗床面积可根据前作和设计育秧龄而定,小、中、大苗秧每667m2大田需秧床分别为15、20、30m2。育秧地深耕10~15cm,施用年前堆沤的有机肥,每m2育秧地8kg,有机肥应是按猪粪5kg、粉磷稿秆2.35kg,过磷酸钙0.25kg比例混合堆沤发酵后的肥料,并与适宜比例的具有调酸、消毒、化控、营养、增产的旱育秧多功能壮秧剂均匀撒在秧地上,耙梳表土(2cm深),使壮秧剂充分混拌即可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0℃,在厢面浇透水后播种,播种量根据秧龄确定。一般小苗秧每m2秧地播种180~200g,中苗秧每m2秧地130~150g,大苗秧每m2秧地50~100g,用未加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盖土1cm,种子必须盖严。然后盖膜,提倡盖双层膜,在秧地面盖一层旧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新膜,以利保湿,提早出苗。
3.2 加强秧田的田间管理 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如遇连晴天气,床土开始发白,应在早、晚揭膜喷水,保证出苗整齐。1叶期控制在25℃左右,出苗后立即揭去厢面上平铺的内膜。至2叶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2叶以后渐降温炼苗,先揭开两头膜炼苗1~2d,最后将全膜揭去。揭膜后若遇到强寒潮,还应重新盖膜压严保温。出苗后因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当床土发白,早、晚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早、晚揭膜灌水。当叶龄达到4.5叶时及时移栽冬水田。移栽前1d可对秧地浇透水,以便于起秧。播种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鼠措施,防止老鼠危害种子。
4 合理移栽
4.1 适时移栽 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为适宜移栽期。重庆市低海拨区中稻栽插,冬水田一般在4月上、中旬,秧苗叶龄为4~5叶时移栽;油菜田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秧苗叶龄为7~8叶时移栽;小麦田一般为5月中旬至下旬,要尽量早栽。
4.2 栽足基本苗 重庆地区栽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半旱式栽培,具体要求:作厢面宽1.12m,沟宽27cm,沟深25cm,厢面栽4行,等行退窝13~16.7cm,宽窄行20~23cm,667m2栽1.5万~1.7万窝,每窝栽2株;二是平作田,具体是采用绳索开厢,拉线定距,行距26~30cm,退窝13~15cm,667m2栽1.5万~1.7万窝,每窝栽2株。
4.3 合理密植 重庆市低海拨区中稻栽插,生育期在155d左右的品种,一般667m2栽1.0万~1.2万窝,每窝2株(2苗)。海拨800m以上的地区,一般667m2栽1.5万~1.8万窝。
5 科学田管及施肥
5.1 田间管理
5.1.1 返青分蘖期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攻蘖、争穗多。管水要求: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栽后5~10d,施分蘖肥,667m2施尿素5~7.5kg,隔5~7d补施凼凼肥,薅秧除草在施分蘖肥时同时进行。
5.1.2 拔节长穗期管理 主攻目标是保蘖、壮秆、攻大穗、浅水勤灌,保证养胎水(即3~6cm),掌握“陈水不干,新水不上”的原则。巧施穗肥,对底肥足长势好的可不施,反之则施。对早晨叶片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反之则不施。阴雨天多的不施,晴天多的要施。一般667m2施尿素5~8kg撒施,并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 5.1.3 抽穗结实期管理 主攻目标:保证较高的光合效率,制造和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是加强水管:采取间隙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3~4d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d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二是补施壮籽肥:壮籽肥一般在孕穗期至齐穗期使用,所用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等,对这些病虫害应当“对症用药”及时进行防治。
5.2 施肥 采取重底早追后补的方法,按每生产500kg稻谷,肥力高的施纯氮7.5kg左右,中等肥力的施纯氮7.5~10kg左右,肥力差的施纯氮12.5kg左右,另施过磷酸钙15~25kg,钾肥20~25kg,对白鳝泥田或酸性砂田施硅磷肥30~40kg,以达到杂交中稻前期促蘖、中期稳长、后期养根保叶、增粒增重的目的。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1.1 纹枯病 纹枯病是重庆地区水稻生产发生面积较大的病害,在高温高湿,即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特别是25~31℃、湿度饱和时发病最重。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孕穗前后为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防治方法:在水稻发病初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g兑水喷雾防治。药液尽量喷在叶鞘上,以提高药效。
6.1.2 稻瘟病 除选用抗病品种外,一是种子消毒。未包衣种子可用25%使百克乳油浸种消毒10~12h后催芽;二是药剂浸秧,于栽秧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秧苗后堆闷30min后栽插;三是稻瘟病发病初期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22~30g或1 0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g喷雾防治,穗颈瘟病应在水稻抽穗初期和齐穗期用药剂各防治一次。
6.2 虫害防治
6.2.1 二化螟 防治方法:一般在5月上中旬一代螟虫的卵孵化盛末期,667m2用杀虫单40g兑水喷雾防治。二化螟虫一般在7月上中旬,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100~150g喷雾。
6.2.2 稻飞虱防治 防治方法:在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时,667m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50g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2~4.8g喷雾防治。
6.2.3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100丛水稻有卵20粒以上或100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的田块应定为防治对象田。在卵孵高峰期至二龄幼虫高峰前,667m2用40%毒死蜱120g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50g兑水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徐富贤,熊洪,朱永川,等.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09(6):46-50.
[2]刘秋元.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系)展示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6(6):49-51.
(责编:陶学军)
关键词:杂交中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43-02
杂交中稻是重庆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和农民增收。江津区珞璜镇东临主城,西望中梁,南含燕尾,北依长江,全镇幅员面积148.5km2,土地肥沃,适宜水稻种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有1 333.33hm2。目前,水稻已进入中耕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保证全镇大春水稻丰产丰收,提高全镇粮食产量,珞璜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做好水稻中耕管理。笔者结合本镇情况,从整地施底肥、选用良种并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移栽、科学田管、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施底肥
目前农村少耕或免耕较为普遍,但为了保证水稻高产稳产,不论采取那种方式,稻田必须达到田面平整,土壤膨松软和,田面无过多的杂草和残茬,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高产稻田的pH值要达6.0~7.0,有机质含量达2.5%以上,全氮含量0.15%以上,全磷0.1%以上,全钾1.5%以上,微量元素充足。每天渗漏量为7~15mm,灌一次水能保持5~7d。底肥应根据施肥方法和土壤肥力确定数量,一般应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即在水稻栽前3~5d,将肥料均匀地撤施在稻田中,底肥667m2施氮、磷、钾含量25%的复混肥40kg,或氮、磷、钾含量35%复混肥30kg。
2 选用良种并适时早播
2.1 选好良种 当前推广的杂交品种很多,重庆地区海拨800m以下的稻区一搬选用中、晚熟品种,如Q优1号、Q优6号、Π优21、为天9号、准两优527等,其中海拨600m以下,水源较好的地方可以选用生育期稍长、穗型较大的品种,如辐优80等,优质稻田可选用Q优6号、宜香9303、渝优1号、丰香优1号等,海拨800m以上的稻区可选用中稻早熟品种。
2.2 适时早播 早播时期须根据当地气温条件而定。栽培上确定籼稻适宜播种的气温稳定通过12℃。如果采用旱育育秧,其适宜播种的气温稳定通过10℃,一般重庆地区不同海拨高度的水稻安全播种期为:海拨400m以下地区在3月5日前后,海拨400~600m为3月上中旬,海拨600~800m在3月中下旬,海拨800m以上也应在4月5日前播种。
3 培育壮秧
3.1 选择好育秧地 首先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偏酸性的沙壤土作秧地,厢宽1.4m,苗床面积可根据前作和设计育秧龄而定,小、中、大苗秧每667m2大田需秧床分别为15、20、30m2。育秧地深耕10~15cm,施用年前堆沤的有机肥,每m2育秧地8kg,有机肥应是按猪粪5kg、粉磷稿秆2.35kg,过磷酸钙0.25kg比例混合堆沤发酵后的肥料,并与适宜比例的具有调酸、消毒、化控、营养、增产的旱育秧多功能壮秧剂均匀撒在秧地上,耙梳表土(2cm深),使壮秧剂充分混拌即可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0℃,在厢面浇透水后播种,播种量根据秧龄确定。一般小苗秧每m2秧地播种180~200g,中苗秧每m2秧地130~150g,大苗秧每m2秧地50~100g,用未加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盖土1cm,种子必须盖严。然后盖膜,提倡盖双层膜,在秧地面盖一层旧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新膜,以利保湿,提早出苗。
3.2 加强秧田的田间管理 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如遇连晴天气,床土开始发白,应在早、晚揭膜喷水,保证出苗整齐。1叶期控制在25℃左右,出苗后立即揭去厢面上平铺的内膜。至2叶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2叶以后渐降温炼苗,先揭开两头膜炼苗1~2d,最后将全膜揭去。揭膜后若遇到强寒潮,还应重新盖膜压严保温。出苗后因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当床土发白,早、晚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早、晚揭膜灌水。当叶龄达到4.5叶时及时移栽冬水田。移栽前1d可对秧地浇透水,以便于起秧。播种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鼠措施,防止老鼠危害种子。
4 合理移栽
4.1 适时移栽 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为适宜移栽期。重庆市低海拨区中稻栽插,冬水田一般在4月上、中旬,秧苗叶龄为4~5叶时移栽;油菜田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秧苗叶龄为7~8叶时移栽;小麦田一般为5月中旬至下旬,要尽量早栽。
4.2 栽足基本苗 重庆地区栽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半旱式栽培,具体要求:作厢面宽1.12m,沟宽27cm,沟深25cm,厢面栽4行,等行退窝13~16.7cm,宽窄行20~23cm,667m2栽1.5万~1.7万窝,每窝栽2株;二是平作田,具体是采用绳索开厢,拉线定距,行距26~30cm,退窝13~15cm,667m2栽1.5万~1.7万窝,每窝栽2株。
4.3 合理密植 重庆市低海拨区中稻栽插,生育期在155d左右的品种,一般667m2栽1.0万~1.2万窝,每窝2株(2苗)。海拨800m以上的地区,一般667m2栽1.5万~1.8万窝。
5 科学田管及施肥
5.1 田间管理
5.1.1 返青分蘖期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攻蘖、争穗多。管水要求: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栽后5~10d,施分蘖肥,667m2施尿素5~7.5kg,隔5~7d补施凼凼肥,薅秧除草在施分蘖肥时同时进行。
5.1.2 拔节长穗期管理 主攻目标是保蘖、壮秆、攻大穗、浅水勤灌,保证养胎水(即3~6cm),掌握“陈水不干,新水不上”的原则。巧施穗肥,对底肥足长势好的可不施,反之则施。对早晨叶片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反之则不施。阴雨天多的不施,晴天多的要施。一般667m2施尿素5~8kg撒施,并注意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 5.1.3 抽穗结实期管理 主攻目标:保证较高的光合效率,制造和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是加强水管:采取间隙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3~4d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3d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熟;二是补施壮籽肥:壮籽肥一般在孕穗期至齐穗期使用,所用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等,对这些病虫害应当“对症用药”及时进行防治。
5.2 施肥 采取重底早追后补的方法,按每生产500kg稻谷,肥力高的施纯氮7.5kg左右,中等肥力的施纯氮7.5~10kg左右,肥力差的施纯氮12.5kg左右,另施过磷酸钙15~25kg,钾肥20~25kg,对白鳝泥田或酸性砂田施硅磷肥30~40kg,以达到杂交中稻前期促蘖、中期稳长、后期养根保叶、增粒增重的目的。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6.1.1 纹枯病 纹枯病是重庆地区水稻生产发生面积较大的病害,在高温高湿,即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特别是25~31℃、湿度饱和时发病最重。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孕穗前后为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防治方法:在水稻发病初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g兑水喷雾防治。药液尽量喷在叶鞘上,以提高药效。
6.1.2 稻瘟病 除选用抗病品种外,一是种子消毒。未包衣种子可用25%使百克乳油浸种消毒10~12h后催芽;二是药剂浸秧,于栽秧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秧苗后堆闷30min后栽插;三是稻瘟病发病初期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22~30g或1 0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g喷雾防治,穗颈瘟病应在水稻抽穗初期和齐穗期用药剂各防治一次。
6.2 虫害防治
6.2.1 二化螟 防治方法:一般在5月上中旬一代螟虫的卵孵化盛末期,667m2用杀虫单40g兑水喷雾防治。二化螟虫一般在7月上中旬,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100~150g喷雾。
6.2.2 稻飞虱防治 防治方法:在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时,667m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50g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2~4.8g喷雾防治。
6.2.3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100丛水稻有卵20粒以上或100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的田块应定为防治对象田。在卵孵高峰期至二龄幼虫高峰前,667m2用40%毒死蜱120g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50g兑水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徐富贤,熊洪,朱永川,等.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09(6):46-50.
[2]刘秋元.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系)展示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6(6):49-51.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