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茱萸属于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又名山萸肉、山芋肉、药枣和枣皮等,其成熟果实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我国野生山茱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分布在亚热带至北温带,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和四川等省。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苷等苷类、四氧嘧啶、鞣质类、有机酸、氨基酸类、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珍贵的保健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菌、强心、抗氧化、抗肿瘤、抗艾滋病和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健康不再满足于被动治疗,愈加重视主动预防,以山茱萸果实为原料的医药和保健品(山茱萸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系列产品)无毒副作用且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另外,山茱萸先花后叶,叶脉奇特,树姿优美,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绚丽夺目,是集观花赏果于一体的园林绿化景观树种,也是营造生态林的好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由此可见,山茱萸在医药、绿化、保健和食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研究前景,大力发展山茱萸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
  山茱萸为落叶小乔木,属暖温性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耐寒,能露地越冬。常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野生于山坡中下部半阴坡、阳坡、谷底和河流两岸等地段。
  二、栽培技术
  (一)繁育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等方式进行繁育。
  1. 种子繁殖
  ①种子选择。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处于结果盛期的优良单株为采种母树,在果实完全成熟、果大饱满、颜色深红时采收。采后,剥去果肉取种、漂洗后晾干。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5%苏打水(碳酸氢钠)中5分钟,捞出后用开水烫,然后置于60℃热水中浸泡2天,捞出后将湿沙与种子按4∶1混合后开沟沙藏,以备翌年春播。当年秋播的,在高于70℃的温水中浸泡3天即可播种。
  ③播种育苗。在春分前后进行春播,顺畦开沟深5厘米,行距25~3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3~4厘米,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3~4对真叶时,中耕2~3次,按株距7厘米间苗。6~7月追肥2次,结合中耕于傍晚或雨后亩施尿素4千克。落叶后灌封冻水,根部培土以利安全越冬。当年实生苗高度可达60厘米以上。
  ④实生苗嫁接。实生苗定植后5~7年才能结果,而嫁接苗2~3年即可结果。因此,生产中栽培的是嫁接苗。接穗从产量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母树上选取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的一年生枝条。于3月中下旬接穗芽萌动时,进行插皮接;7月中旬~8月中旬,采用芽接。再通过田间管理,培育成高70厘米以上的成品苗。
  2. 扦插繁殖
  ①母株选择。5月中下旬,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母株。
  ②插穗采集。从母株上剪取上一年木质化程度高的粗壮枝条做繁殖材料。插条选择以枝中部为宜,剪成长15~20厘米的枝段做插穗,上部留叶2~4片。
  ③扦插处理。每30~50枝插穗捆成1捆,下部1/3浸入100毫克/千克生根粉(ABT)溶液中24小时,或5~10毫升/千克吲哚丁酸(IBA)溶液中10分钟,促进插穗早生根。
  ④细致扦插。将插条插入充满混匀腐殖土和细沙的苗床(或营养钵)内,行株距为20厘米×8厘米(营养钵密集排列),深12~16厘米,覆土压实。
  ⑤插后管理。扦插后灌透水,使插穗和土壤紧密接触并能吸收充足水分,然后覆农膜,保持温度在26~30℃、相对湿度在60%~80%,上部搭阴棚使透光度保持在25%左右;6月中旬覆遮阴网,将透光度调至10%,避免强光照射;越冬前撤阴棚,浇透水;翌年松土除草,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成品苗生长。
  3. 压条繁殖
  秋季采果后或早春萌芽前,选近地面的二、三年生健壮萌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将埋入土内的部分母枝切至木质部1/3促生愈伤组织,然后埋入施有腐熟有机肥的穴中,上覆15厘米砂壤土,枝条先端露出地面。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割断已长出根系的压条与母株连接部分,即为1株成品苗。
  (二)园地选择
  根据其生长习性,选择年均气温10℃以上,无霜期210天以上,背风向阳、光照良好(晴天日照10小时以上)、土层疏松深厚(40厘米以上)、排水良好、无污染、土壤pH值5.5~7.5、缓坡地或平地中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不宜在高山、阴坡、光照不足、土壤黏重、涝洼和重盐碱地种植。
  (三)整地改土
  选址后,坡地按等高线整成梯田、平地整平后,进行沟状或穴状整地改土。按株行距进行南北向或沿等高线挖沟(宽深各60~70厘米)或挖穴(60~70厘米见方),底土、表土分开放置,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和过磷酸钙50千克做基肥,沟或穴底部1/3回填混有粉碎秸秆的表土,上部回填混有有机肥、过磷酸钙的行间表土,这样栽植穴(沟)内的底层生土得到全部改良,然后灌透水沉实备栽。
  (四)苗木定植
  1. 定植时间
  一般于春季3~4月、秋季10月底~11月中旬栽植。
  2. 栽植密度
  依据地形、土壤等条件而定,立地条件好的稀植,条件差的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为2.5~3米×4米,每亩56~67株。
  3. 栽植方法
  在定植穴或沟内,按株行距挖30~40厘米见方的小穴,穴底填肥土成馒头状,将苗木置其顶部,根向四周伸展与土密接,如苗木根系过大,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边填土边踩实边轻提苗,使根系舒展;然后浇定根水,树盘覆地膜1米2。秋栽当年需埋土防寒。
  三、田间管理
  (一)土壤管理   幼树期,每年于树穴外进行深度为30~40厘米的扩穴改土,熟化土壤,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以利于根系生长;每年中耕除草4~5次,也可结合间作进行。
  (二)肥水管理
  萌芽前,土施尿素100~200克/株;5~6月,增施过磷酸钙、磷酸二铵300克/株各1次;7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秋、冬季增施腐熟有机肥做基肥,按树龄大小,15~60千克/株。夏、秋两季遇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在每次施肥后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因干旱导致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三)树体管理
  幼树期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幼树达40~60厘米时,剪去顶梢,选留3~4个主枝,再在主枝上选留3~4个侧枝,加速分枝,提高分枝级数,保持主枝与侧枝成60°角度,形成自然开心形。成年树修剪,要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抽生生长枝数量显著减少,保留生长枝,旺枝摘心,促进分枝,培养新的结果枝组,更新衰老结果枝组;衰老结果枝组及时回缩到较强的分枝处,促附近的短枝长势转旺向外延伸,实现更新复壮。大年时,冬季重截部分结果枝、控制负荷量,并辅以夏季修剪,及时剪除剪口附近及主干抽生徒长枝。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小年时各类果枝不宜短截,轻疏保留花芽。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调节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及树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早果、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四)花果管理
  1. 人工疏花
  花量过大时(或大年时),要进行疏花。根据树冠大小、树势强弱、花量多少确定疏除量,一般逐枝疏除30%的花序,即按7~10厘米距离留1~2个花序。
  2. 花期放蜂
  山茱萸自然坐果率低,在盛花期每公顷果园放养1箱蜜蜂,促进授粉。
  3. 喷生长调节剂
  3月盛花期(尤其是小年时),喷0.3%硼砂和0.3%尿素溶液,可提高坐果率。
  四、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山茱萸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角斑病、白粉病等。
  1. 炭疽病
  ①表现。此病主要危害幼果、叶片。6~8月,幼果发病变黑干缩;成果病斑凹陷。5~6月,被侵害叶片初为红褐色小点,常穿孔脱落。
  ②防治方法。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病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健壮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落叶后,将落叶、病僵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病源。发病初期用波尔多液(1∶2∶200)喷洒。
  2. 角斑病
  ①表现。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5~10月末,叶片发病呈暗紫红色小斑;果实发病呈锈褐色圆形病斑。
  ②防治方法。摘除病叶,通风透光,减少侵染病源;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5月树冠喷洒波尔多液(1∶2∶200)保护剂,每隔10~15天1次,连续3次,或喷50%胂·锌·福美双800~1000倍液。
  3. 白粉病
  ①表现。此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自尖端向内逐渐失去绿色,正面变成灰褐色或淡黄色褐斑,背面生有白粉状病斑,以后散生褐色至黑色小黑粒,最后干枯死亡。
  ②防治方法。加强修剪,增加树冠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800~1200倍液。
  (二)虫害防治
  为害山茱萸主要害虫有萸肉虫、黄刺蛾、山茱萸尺蠖等。
  1. 萸肉虫
  落叶后,翻树盘,冻杀越冬蛹;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期,喷25%甲维·灭幼脲1500~2000倍液防治。
  2. 黄刺蛾
  落叶后,结合冬季剪枝或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初龄幼虫群集叶背为害时,人工摘除虫叶,喷25%甲维·灭幼脲1500~2000倍液防治。
  3. 山茱萸尺蠖
  落叶后,翻树盘,冻杀越冬蛹;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7月幼虫为害期,喷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1. 采收时期
  山茱萸商品部分是果肉,果大肉厚则商品率高。当核果由黄变红,振树可落时表明已充分成熟,即可采收。采摘过早,果肉干瘪、颜色不鲜,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则因呼吸消耗,果肉商品率下降而减产。
  2. 采收方法
  山茱萸成熟期差异大,宜分批采摘。采收时,宜捏住果枝部位摘果,一束束采摘,动作轻柔,不伤及枝条和花芽,确保翌年产量。
  (二)加工
  山茱萸加工过程分净选、软化、去核和干燥四个环节。一般3.5千克鲜果肉可加工成1千克干货。
  1. 净选
  清除果堆中的枝叶、果柄等杂物。
  2. 软化
  采用沸水煮(10分钟)、蒸笼蒸(5分钟)或文火烘(10~15分钟)等方法加热软化果实。
  3. 去核
  待加热软化后的果实冷却后,用手挤去果核。
  4. 干燥
  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可。
  (三)储藏
  在干燥处,将加工后的山茱萸置于容器中,然后密封防蛀保存。
  (四)成品
  山茱萸成品为果肉干(含水量低于18%),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鲜红、紫红至暗红色,皱缩,有光泽;味酸、涩、微苦;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一般以肉质肥厚、色红、油润者为上品,肉薄色浅者次。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林业局(凤凰街75号区政府综合办公南楼主7楼702室) 邮编:261200]
其他文献
介绍了雷击时影响OPGW断股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设计OPGW结构图的要点,提出当前为减少OPGW遭雷击断股的概率,应从设计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其结构来提高耐昏挂能的常用措施。
本文以FZ/T 62014—2015和FZ/T 62014—2009进行对比解读、分析,让广大蚊帐生产企业了解新旧标准的差异,以及需要注意的具体细节,方便企业及早适用新标准的变化,便于组织生产
分析了箍圈的冲压成形工艺,详细介绍了各工序图的设计及弯曲、卷圆、整形模的结构特点。实践证明,模具结构设计巧妙,冲压出的制件质量稳定,可为类似制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秸秆还田土壤具有“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秸秆还田机插稻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前期生长缓慢、中期加快、后期活力增强。秸秆还田后水稻的本田管理与不还田的有所不同,为此,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及调控措施,优化还田机插稻的群体质量。  一、控制水浆管理  1. 返青后及早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  在插秧后的2~3天,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提早立苗,插秧稻田要灌相当于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
针对目前国企改革中"四自"权力难以落实的现状,剖析了明确产权划分是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的论点,提出了明确产权关系的几点具体建议.
坚定创业之心  周道永是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永乐村人。2006 年高考时,他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考虑到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为了不给家人增加负担,他也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到广东省茂名市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 2008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到上海一家德企汽车电器公司上班,当模具工艺调试员。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周道永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和提拔,工资也很快比刚去时涨了一 倍。后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