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印记

来源 :散文诗(青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挂 钟
  你左右摆动,不慌不忙,不快不慢,用“嘀嗒、嘀嗒”的形式问候花开花落,数着春夏秋冬,书写“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诺言。
  迎接晨曦,捧出夜色。你的世界,一半明亮,一半昏暗。分分明明,清清楚楚。
  从日升到月落,从子时到亥时,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画着同心圆,从不言苦,从不索取。
  斗转星移,你忙碌的双手弹奏有声的世界,让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韵味。
  你如松挺直,如山稳健,笑对世间,歌唱生命,收藏老屋的故事,记录脚下的时光。
  在你的字典里,我读懂了诚信的分量,读懂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真谛。
  此刻,你安静如斯,守着一席之地。每天,与老屋窃窃私语,彼此倾听心声。梦里,我与你默默对视,彼此走近内心,那份感觉格外亲切,仿佛你一直在身边,从未走远。
  三十载春秋,你承载老屋的点滴,丈量思念的步履,解读寂寞的密语。
  你闲读岁月,静品流年。
  土 灶
  你举起缕缕炊烟,问候晨曦。如梦如幻,轻盈浪漫,与微风牵手相拥,与霞光交相辉映,为故乡披上一层薄纱。
  你以朴实为姓,以火热为名,演绎春天的角色。
  每个时间节点,你敞开胸怀,张开大嘴,吃着茅草、柴棍,哼着“噼里啪啦”的小调,捧出香甜可口的时光之宴,喂养我的身体,丰盈我的生命。
  严冬,围坐于你旁边,浑身温暖。
  你视母亲为知音,前世缘,今生情,不多也不少。彼此相伴,形影不离,走过风雨。在你的世界,母亲用柴米油盐作颜料,把生活描绘得五彩斑斓;用锅碗瓢盆为笔墨,把日子书写得如诗如歌。冬去春来,一双茧手掬着温暖,溢满岁月。
  朴实是你的模样,火热是你的性格,奉献是你的精神。
  岁月里,你煮了春秋煮冬夏,煮了太阳煮月亮。烟火中,你捧出真实的幸福。日子在柴火的亮与灭之间流过,在生活的苦与乐中流过。
  时下,你穿着黑色衣服,静静皈依老屋一角,内心依然热烈。
  因你,我找回了童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四方桌
  你方方正正,低调盘坐于老屋大厅里端。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一家人坐在长条木凳上,围着你,吃着粗茶淡饭,数着酸甜苦辣。
  开餐时,你邀清风带着芳香飘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那是家的味道。
  一块块木板,一根根木条,见证了父亲的好学,写满了父亲的勤劳,彰顯了父亲的智慧。你是父亲刚成年学做木工的第一件产物,融入了父亲浓浓的情,刻印了父亲深深的爱。
  你年长我一个年代,有半个世纪的年岁。
  曾洒在你身上的汤汤水水,在时光的锤打下入木三分,宛如一幅五谷杂粮的画卷,铺展你的世界,烙在我的心灵。
  一路走来,你赐予我最美的味道,给予我最好的时光。
  父亲永别你十年有余,你可想念?我离开你二十年有余,你可挂念?如今,你年已垂暮,岁月的褶皱,刻满你的容颜。浑身显得有几分陈旧感,几分沧桑感。
  梦里,我牵着你的手,把远去的日子找回,藏在心间,温暖余生。
  煤油灯
  一个罩子,一根灯芯,一壶油,照亮了几个年代。
  夜里,黄豆般的火苗,点亮了老屋的叹息。微风摇曳你的影子,一半清晰,一半模糊。
  母亲在你的视线里做饭、喂猪、纳鞋底、补衣服……打理一家老小的生活。
  老屋因你而明亮清澈。
  儿时,在你的目光里,爬着方块格子,书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梦在心田发芽。有时,傻傻端详你的模样,述说心里话,你不言不语,默默陪伴于我。
  若干年后,你的位置被电灯取代,尽管闲置老屋角落,被生活遗忘,却依然保持一份安详。
  繁华落幕,我凭窗而望,月光如水,繁星点点,勾起过往。思念移步,走向远方。心灵的海洋,泛起乡愁的涟漪。
  老屋的岁月为我点亮一盏灯,照亮我的灵魂,温暖我的心灵。
其他文献
近来,一些网友提出了不少脑回路清奇的问题,它们看似“无厘头”,实则让人“细思极恐”,且暗藏科普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也做了详细的解答。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七个吧!  如果地球失氧五秒  我们都知道,氧气是动物和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气体,但有的人认为,假如地球突然失去氧元素五秒钟,似乎也并无大碍,因为很多人都能在水下憋气达几十秒,这区区五秒的挑战简直易如反掌。然而事实却是,假如整个地
如果说童年时光是一首歌谣,我记忆中的这首歌已经很难唱成一段完整的曲子。它是零碎的、片段的,在晦暗的时光隧道里乍隐乍现,虽然微弱,却很明亮。因此,取名为“小谣曲”。  ——前记  猪脑壳  吃完中饭,我和彭岳红出去玩。在茅园巷一条巷子的尽头,有一张稀破烂破的台球桌,桌下长满了草。有一块草地的草被压得平平顺顺的,我们正好躺在那里困觉。  不是越睡越香,而是越睡越臭,草丛里的臭味让我们慢慢嗅出来:这是猪
〖颂念  六个音节从我的体腔升起,冲出喉咙  就像雪水苏醒,在土壤深处叫唤春天  走过穹隆般的腭顶(在那里留下金鹏的翅痕)  吹拂草场般的舌面(酥油带着夏天的丰腴)  在白石的齿面稍稍停留了一会儿(几乎不能觉察)  而后,刚刚完成闭关的尊者,坦然回到世间  在冰雪里,也在花香里  六个音节,像牛乳一样饱满,像昼夜一样完满  刚好表达你想表达的一切  〖围绕  以这些书围绕着你  围成城堡、灶壘和面
风雪夜  在瓜洲陈旧的造纸车间里,清理回笼纸的老头,像老军士守着自己的阵地。那些时不时出现的回笼纸,是他憎恶的敌人。  车间组长和两个中年女工挤在操控台边的凳子上,说着永不厌倦的黄色故事。  黄色纸浆带着刺鼻的气味,正被输送管道均匀吐出,接受高温与巨型滚轴的重塑(这些卖出去,却永远收不回成本的高强瓦楞纸正被批量生产着)。  窗外飘起大雪。这是一个老兵退伍后的第一场雪。他站在车间门口,使我想起林冲立
一缕墨痕,凝结丝丝心绪,落進时光的印记里。  美,是爱之源。  静庐墨语,细描唐宋笔画,寻觅心的方向。  书写我之所思、所想、所求。  一脉幽香里,万象融心,孤独化蝶,交织梦的希冀,飞扬在旷古。秋声远去,半轮明月照耀砚台,笔底溅起天河的水声。  搁笔,倾听风的诉说。  竹帘外,星光点点,叠云层层,氤氲得荷香分外清——夜色,不再混沌。  若是月色十分,酒兴有三分,便以纵横的锋芒,写真人生。  在起承
自古以来,北方地区就有供暖系统。当然,享受供暖服务,是需要支付取暖费的,古人也不例外。  每当寒冬来临,古人支付“取暖费”时,会收到一些取暖补助。补助的“取暖费”均由朝廷统一分发,早期通过实物形式发放,至明代改为现金发放,但能享受这个待遇的仅限于皇室成员和官员,普通人则没有。  “取暖费”的发放在宋朝时就已经颇具规模。一般从每年农历十月开始发放,直至次年正月。最高级别的官员如宰相和枢密使,每人可以
浪花的形状  看夕阳入海。逐渐转淡的暮色  好像被渔网过滤过的乌云,透露出  细密的缝隙。其实不过是雁阵  构成浪花的纹理,盘旋,交换音讯  它们在冬天分别,去了哪里  岔开轨道的列车,南辕北辙  有时暮色里隐藏着神迹,那样  温柔的呼唤,吸引着候鸟飞来飞去  它们偶尔排列成心形,飞过海上  宛如升起的明月,然后有孩子惊叹:  看呐,一群鸟“领着茫茫的尘世在飞”  我注视着它们盘桓,直到飞得一只也
追上云峰  漫长行走,我需要停顿。  走,停;走,停。在我经过的地方,我看见许多树在我身边艰难地呼吸,云也匆匆从我身边跑过。或许它们和我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事业。  另一种可能,它们已经身心疲惫,在烈日焚烧下,夜晚仍数着星星。我渴望远处的林子里,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我或许可以在林子下安居、洗衣、做饭、养育儿女。  或许可以饮酒,游戏或者歌唱。  或许可以忘记与人间有关的一切恶疾。  或许有一
世界最寒冷村庄一农民给奶牛穿“羊毛内衣”过冬  一段视频展示了世界上最寒冷的村庄里奶牛是如何过冬的。当俄罗斯雅库特地区的奥伊米亚康村气温达到-45℃时,70多岁的农民尼古拉·阿特拉索夫,给五只奶牛穿上手工制作的“羊毛内衣”。穿好衣服后,奶牛们陆续走出农场,在雪地里玩耍、饮水。当地居民塞米恩·西夫采夫表示,这就是雅库特奶牛过冬的方式。据悉,这种保暖方式能为每头奶牛节省两升牛奶。据报道,奥伊米亚康村官
灭绝推动了生命多样化  在化石记录中,大规模灭绝可能是一种最醒目的模式,这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让大量物种、乃至整科的物种都同时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的事件。如此大规模的灭绝事件通常是由某种全球性的环境性灾难引发的,它们非常严重、发生得非常迅速,以至于使物种因无法演化而消失。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导致了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末期的物种灭绝;全球变冷和强烈的冰川作用导致了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一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