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原理

来源 :测绘科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非退化区间为等势集合的原理,论证了从制图区域到二维地图平面间的映射与复合映射是双一一函数;主体意图对制图物体性质的确定,使地图符号既满足视觉感受的要求又满足制图物体Ax与地图符号pgf(Ax)之间的双一一函数关系。根据集合的连续定理,证明了地图符号pgf(Ax)是制图物体Ax的同胚象,从而为地图的空间认知提供了数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以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为背景,作者讨论了采用UML进行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优势。根据UML的建模原理,作者具体建立公文管理系统模型,设计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完成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测程是全站仪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本文从相位式测距仪的测程公式出发,探讨了在短基线或短距离上进行测程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为中、长程全站仪的测程检验提供了可能性。这种检验方法是在短基线或短距离上用改变反射镜有效面积进行测程实验,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利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以算出任意棱镜组合所对应的测程,这样可更合理地使用棱镜,以便减少仪器幅相误差的影响,提高测程精度。
根据等高线是地图上可视化的线并与地图比例尺密切相关的条件,推出了等高线悖论,即等高线是地面上一定范围内高程相等或不相等的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提出了点元概念,推导了等高线是地面上的等高点元集在地图平面上的同胚或拓朴映射的广义等高线定义。本定义包容了传统的等高线定义并可解释制图综合规律。因此,广义等高线定义更适用于等高线可视化的地图应用环境。
视觉变量是作为平面图形符号设计的理论基础而提出来的,在平面地图的符号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平面地图符号中的视觉变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GIS中三维模型的视觉变量,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平面地图表达和三维GIS表达的特点和异同,然后提出了GIS中三维模型的视觉变量,即:形状、空间姿态、尺寸、纹理、明暗度(光照)、阴影和清晰度。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启动重大建设项目的大背景下,基本建设档案数量迅速增加,重大建设项目验收频繁。本文拟通过对基本建设档案特点的分析,掌握高校基本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
系统密切结合目前电力生产实际,对采用各种新仪器、应用各种先进作业手段自动采集的野外测绘原始文件进行自动预处理,实现与各种成图软件的无缝接口。内业处理部分能够接收外业、航测等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平断面图或水文断面图,实现测绘设计一体化。
当前GIS能有效克服空间数据格式的私有性,实现地理数据的转换与共享,但缺乏地图符号的形式化描述,导致GIS之间难以实现地图符号库的共享。本文结合二维矢量图形标记语言SVG和地图符号的通用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SVG的地图符号库结构与地图符号设计模型,在实验基础上详细与分析了点、线、面、注记与动画符号的设计方法与基本原理,为地图符号共享、GIS分布式处理与互操作提供了基础。
对近年升空的重力卫星CHAMP和GRACE及将于近期升空的GOCE卫星,以及测高卫星ENVISAT,Jason1,GFO,ICESat和CryoSat的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