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洪俊博士等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能够比乙肝恢复者和健康正常人的PDCs诱导出更多的CD_4~+CD_(25)~+Treg细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洪俊博士等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能够比乙肝恢复者和健康正常人的PDCs诱导出更多的CD_4~+CD_(25)~+Treg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肠沙门菌肠亚种甲型副伤寒血清型血培养结果和检测速度.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系统及其每瓶加入5ml血液的配对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AEB,ANB)对13 500份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标本进行血培养.结果 共分离到4 060株甲型副伤寒病原菌,当中,3 149株在AEB和ANB中生长,461株仅在AEB生长,450株仅在ANB生长,采用AEB和ANB的分离率均为2
成分血单采技术(又称机采)已广泛应用于各采供血机构及各临床医疗单位.作为一种标准配置的抗凝剂,柠檬酸盐(ACD-A)常规地应用在各机采过程中.有关柠檬酸盐的应用可引起成分血单采过程中献血者低钙血症的现象已有报道[1-5],但至今为止仍缺乏具对照性的动力学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2003年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较短时间内感染了8 000多例患者,导致700例患者死亡.SARS-CoV是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由29 727个核苷酸组成,含11个开放阅读框架,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似,系统研究抗-SARS-CoV产生及其转归规律,对于SARS冠状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目的 构建针对人的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基因的短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感染293T细胞后检测病毒滴度及适合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值.方法 以人APRIL基因为靶点,筛选出3条shRNA靶序列:shAPRIL1210、shAP
分枝杆菌属内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其数目迄今报道已达150种以上,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
对于HIV-1感染的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使血浆中病毒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1-2].即使是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效,在细胞中仍然存在HIV-1DNA。
患者男,58岁.系武汉市蔡甸区侏儒镇农民,其父母已亡,有兄弟3人、姐妹2人,其祖辈迁徙情况不详.其子辈1男1女.其妻祖辈至今均居住在当地.因其同辈居住分散,只有1弟参与本调查。
患者女,3岁,未婚.因"血小板减少1年,皮肤、黏膜出血10 d",就医. 患者于1年前,因感冒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42×109/L,但无出血症状,未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10 d前因发热38℃、鼻塞、流涕、乏力及双踝关节部有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量增多到医院就诊。
健康人尿液的颜色一般呈淡黄色,但会随着气候、饮食的不同而变化.尿液颜色变化较大的原因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尿中色素成分的浓度有关.而紫色尿液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往往提示着病理变化.笔者在门诊患者中发现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以引起检验人员的注意。
患儿1,女,14个月.因反复发热咳嗽,体温高达39℃,在基层医院治疗12 d后,于2007年4月8日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7.3℃,呼吸急促,口唇发绀,中度贫血外观,较烦躁,咳嗽呈阵发痉挛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哕音,肝右肋缘下触及4 cm,脾左肋下触及4.5 cm,双下肢轻度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