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情感策略与语际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_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外语学习情感策略与语用能力的关系,分析了外语学习情感策论对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将情感策略融入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情感策略语用能力外语学习策略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无时无刻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关注。Erikson,Maslow和Rogers等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Krashen有关二语习得的“情感过滤假说”、Bloom的情感目标分类体系和Weiner的情感动机归因理论等都很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欧阳建平,2008)。20世纪90年代以后,O’Malley,Chamot和Oxford肯定了情感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学者朱纯(1994)、王初明(2001)、戴曼纯(2000)等研究了外语学习者动机、信念、焦虑感、自我归因能力等作用与成绩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因素是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差异、情感因素、学习动机等有关,其中,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用能力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语用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交际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情感策略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情感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1.情感策略与语用能力的理论阐述
  
  1.1外语学习的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就是学习者通过调节、监控自身的动机、兴趣、态度、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来主动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建构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高效率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O’Malley,Chamot和Oxford将情感策略归纳因素为动力源泉(兴趣、动机)、自我效能感、合作和应对焦虑。情感策略是为学习者提供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它包括合作、请求说明、参与小组活动和练习等。在情感策略的体系中,动力是情感激发的源泉,合作是情感策略运行的方式,自我效能通过控制思维、行动和情感影响情感的性质和紧张性,应对焦虑是情感策略的首要目标。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成败有着特殊的影响和重要的调控作用;消极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情感策略像元认知策略一样,能更深入、持久地影响外语学习成效。
  
  1.2语用能力的涵义及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Leech(1983)将语用学区分为语言语用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Thomas(1983)也相应地将语用能力分为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言语用能力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的语言规则的使用,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法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意图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对非本族语者的语言正确性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而对其语言表达得体性则往往耿耿于怀,甚至会让本族语者觉得说话人冒失、无礼或不怀好意,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甚至引起敌意或冲突。因此外语教学应采用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2.情感策略对语用能力的影响
  
  2.1外语学习动机对语用能力的影响。
  动机是驱动外语学习的动力,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意志力是学好外语的前提。众所周知,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促进了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像口语、写作这样的主动性应用英语的能力,并无明显的改善。究其原因,是英语统考结果往往影响到对学生的各种评估,甚至毕业、求职是否顺利。学生为了考试去背词汇手册、练习写形式化的“三段文”,试想以这种心态学英语,还有多少乐趣可言?再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他们的英语口语、听力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提高,无疑收效甚微,由此,虽然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外语,但是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疲惫感,进而学习兴趣减退,情绪不安,语用能力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2.2外语学习焦虑对语用能力的影响。
  语用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交际者控制焦虑情绪和不肯定性的能力上(Gudykunst,1997)。不肯定性指的是交际者不能成功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感觉、态度或价值观(Berger,1975)。因为交际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对信息进行预测和解释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常常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或神经比较紧张,缺乏安全感,或背景知识的欠缺等,无法进行正常交际,从而产生羞怯、恐惧、紧张的情绪,这必然引起心理上的焦虑。这种情感障碍往往使学生思路不清、反应迟钝、甚至害怕参与交际。在外语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学生不敢用外语与人交流,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外语水平评价较低而自卑,担心丢面子,遇到开口练习的机会只是回避退缩,即使介入会话也显得极为勉强。这种交际忧虑严重影响了学生外语语用能力的提高,并会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社交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3.培养语用能力的情感策略教学
  
  3.1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魅力感染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教师如以充沛的精力、娴熟的技巧、满腔的热情授课,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由此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敬爱,其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油然而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事实表明,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创造性自由发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和语言表达的机会,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热情,进而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
  
  3.2运用小组合作策略,降低外语学习焦虑感。
  应对焦虑是情感策略的首要目标。Horwitz(1986)把外语焦虑分为交际忧虑、测试焦虑和负面评价畏惧三个方面。如何克服学生的焦虑感是教师所面临和需要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可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策略,使课堂变成学生言语交际和思想交流的场所,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小组合作策略一方面可以使每个成员都有一种归属感,另一方面小组活动能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为语用能力的发展创造和谐的氛围。交际忧虑是学生语用能力发展最直接的障碍。一旦克服了交际忧虑,学生自然就敢于把“Open my mouth,lose my face.”当成对自我的挑战。
  
  3.3注重文化意识导入。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娱乐性阅读,参加第二课堂英语角,多与外教交谈等,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避免由于本族语的文化定势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而导致语用失误。其次,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文化意识的导入和背景知识的拓展,例如,《新编大学英语》一篇课文“Writing for Myself”出现一个典故“at the eleventh hour”,来源于圣经故事,教师由此可导入其他脍炙人口圣经故事,如Dove of peace,Adam’s apple,a drop in a bucket,Babel tower等,阐释《圣经》和希腊神话对英语的影响,在适当的语境下使用这些典故。学生立刻兴趣盎然,由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得到积极的肯定。可见文化知识的渗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语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敏感地注意到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灵活使用原版电影、模拟游戏、“文化包”、“文化胶囊”等教学技巧,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
  
  3.4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肯定性评价起着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评价的出发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对学生积极的评价,不断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Gudykunst,B.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97.
  [2]Horwitz,E.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TESOL Quarterly 20,1986.
  [3]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81.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York:LongmanInc,1983.
  [5]O’Malley,J.M.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病证结合诊治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其中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是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因此,以规范的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为原则诊治冠
耀邦同志不幸逝世,使人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回忆他在中央党校工作的日子里,他那满腔热忱,积极工作,勤奋好学,诲人不倦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他组织指导写落实干部
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问题,包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特征
报道了一种温和的、低成本、有效制备高纯度单分散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BDAC)体系下液相合成金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实
分析中小民营企业从发展初期向中期转变过程中存在企业文化的缺失和提升问题,具体体现为治理水平不完善、人才管理不科学和经营理念局限等;阐述对企业文化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病证,现代医学多以免疫抑制剂、雄性激素治疗,但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复方中药再障饮经临
摘要: 英语原版电影具有书本及其它视听材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它能逼真地再现言语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大量自然语言,并为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真实的背景。它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且容易获取,操作简单,是难能可贵的语言学习资料库。英语教师应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使之成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电影大学英语教学优势与不足教学方法    一、前言    电影作为文学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学会的英语被称为“中国式英语”或“Chinglish”,造成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英美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结果在说英语时就只能在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潜意识的指导下,按照汉语的语法结构来说和写英语;这样说出和写出的英语必然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表达习惯,这样的英语被称为“Chinglis
摘要: 本文首先引入语篇模式的概念,然后简单介绍了英语中三种常见的语篇模式,并结合实例就语篇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英语语篇模式大学英语精读课应用    一、语篇模式    (一)语篇模式的概念  1983年,Michael Hoey把语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或部分语篇)的语义关系的组合,提出英语语篇有三种模式: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每种模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