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我们的心灵底线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前在山西和河南发生的黑煤窑黑砖窑事件,人的无助和冷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深远的,让我意识到的是人之恶的独特。动物来说仅仅按照自己的动物本能生活,在本能之外不会主动为恶;但人却不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超出自己的动物本能自由为善、也可以自由为恶,人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为善,也可以屈服于恐惧和贪婪为恶,这种恶也远远超出自己的本能。
  有人认为,这事关制度或者社会的问题,但此事更应该是一次心灵事件,是一场制度无法触及的精神灾难。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度不断地健全,但这种文明进步的盛宴为什么对个人的道德状况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者迟缓)?我们的“进步”到底忽略了什么?导致这种人“心灵”止恶扬善的乏力,而把人置于道德底线失守的地步?
  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国人心常常处于民族存亡的焦虑之中,无论是晚清变局,还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国人的眼睛要么是向“西方”看,要么是向“未来”看,而现在,则是向“经济发展”看,总之,这种国家民族层面上的焦虑,对人思想方式影响异常巨大,这导致人向内地在心灵层面上无法着力,心灵自身投入到外在的世界中去,自身却没有得到滋养。
  这种情况下,或许看看邻居俄罗斯人的状况会有启发。说到俄罗斯精神,我们的印象都被那一些巨星占据着,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别尔嘉耶夫等,其实,必须指出的是,背后支持着迄今仍进发着活力与火花的俄罗斯精神的,还有那些默默地一生不被人所知的修道院里的东正教修士,是他们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一种心灵的生活,而他们中,有的有作品传世,有的默默一世。
  长老西拉便是其中一位被历史所重新发现的修道士。这位被淹没的俄罗斯思想家在修道院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然而他的思想在21世纪重新被人发现,并被尊为圣人。1866年出生于俄罗斯乡村的一个农民之家,从小身体强壮,乐于助人,在军队服役结束后,随即离家奔赴阿索斯山修道院,在长达45年的岁月里,长老西拉始终过着普通修士的单调生活,最后于1938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一生清晰,这可以从他的著作里看出来,他的修道生活一直专注于心灵之中,这也是俄罗斯修士的一贯传统。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俄罗斯精神巨匠:长老西拉》一书,在汉语世界中得到第一次典型体现。通过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俄罗斯精神的另外一面,了解这些修士们的生活和他们对心灵保持强烈关注的传统,毫无疑问,这和他们的信仰有密切关系。
  在基督宗教的三大教派中,新教侧重于理性,注重表达,向外传播;天主教注重传统历史的传承,关注社会的公义;而俄罗斯的东正教注重心灵的修为,注重内在的和上帝的接近。我们所常常提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西方,其实一直指在新教和天主教背景下的“西方”,而同被视为“东方”的俄罗斯,却常常在文化上被忽略,也因其深刻的内向性,很难轻易接触,这个原因是复杂的。而这个“东方”特色的俄罗斯,是和我们中国文明中的一些传统有印证之处的,有人说是“道”家,有人说是儒家的“心学”。不管怎样,我们要了解这个邻居,便不能仅仅停留在列宁或者高尔基,甚至普京身上,我们需要理解的,还应该是这个民族更加深远的心灵世界——不应只知道有红场,还要知道有修道院,而此一点或许对我们自身亦有启发。
  《长老西拉》完美地体现了俄罗斯精神中那种流动的、承受苦难的心灵个体、长老西拉的言说和一生,与众不同却始终和人在一起,并不进入这个世界,也不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始终关注着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祈祷、哭泣,始终在心灵上为世界守望。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不乏关注人心的文字,比如《大学》中的“正心诚意”,如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之四端,到后来王阳明的“心学”,但是儒家文化中“心学”往往沦为“外王”之学的前奏,在实践中就免不了忽略心的问题,似乎向外的“焦虑”始终在压制着心灵的发育。
  回到开始的主题,如何让我们的思想可以稍微离开一下高速发展的世界,转向精神的培育?如何让我们的心灵再强健一些?如何让世界依旧进步,但是心灵却可以从中间自由出来,去创造一种内外平衡的文化,不再用单一的“焦虑进步观”来管制一切?或许这样,才有希望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起来,让那些早已失去光彩的良善、同情心、感受他人痛苦的诸能力,回到我们关注的舞台上去。
其他文献
流亡海外8年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10月18日下午回到其支持群众聚集的卡拉奇市,19日凌晨,其车队在前往国父真纳的墓地途中遭遇两次爆炸袭击,贝·布托因在防弹卡车下层一个小隔间内小憩而幸免于难,但是爆炸造成百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成为巴基斯坦前所未有的恐怖惨案。巴军方给贝·布托下马威?  因为在先后两任总理任上超过亿万美元的大宗腐败案,罪证确凿,贝·布托几年前在欧美声名狼藉,一直是西方政
阅读教学强调的“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将需要掌握的“道”与“业”通过语文活动进行落实。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受到众多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新一轮课改逐步推进的今天,开展小说“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小
突围中的人才瓶颈  (2008年第25期《制造业蝶变》)    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之下,中国经济能否在保增长中转型,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这是摆在中国经济当下的一个严肃命题。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仅仅靠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即使熬过了冬天,未来一旦再遇到外部冲击,我们的经济还是会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受到影响。  “往高处走”的产业转型之策,的确需要一个牢靠的社会政策作力依托,从而增加科技和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今后一个阶段内’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概括性表述。这个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以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经营方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  经历了20多年的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后,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别、农村人口的变化、土地占有的不均等等,对如何“
在全球金融海啸下,银行系QDII产品也不能幸免,目前,大多数银行QDII产品亏损,发行明显减速。目前银行系QDII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这主要是源于眼下赎回大都面临本金严重损失的情况。    “亏了,亏惨了!”家住太原的某电脑公司职员小李碰见笔者,说起他买的QDII基金产品,不停地摇头。  “去年10月份,同事都说,A股已经涨得太高了,还是海外市场比较安全,于是我把8万元存款全部买成了一款QDII
从执政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至今,表达权已经成为2007年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并开始被当作中国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尽管其本质上不过是由宪法保障的公民权利的另一种表述。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其他权利一样,自由表达的权利从来不是天赋的,而是人们不断抗争不断努力争取到的权利。在封闭的熟人社会或者专制的传统威权社会中,人们更愿意和相信遵从长者或权威的意见,鲜有自我表达的意愿和权利,更多是一
2015年以后的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被修改成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用“艺术技巧”替代了“表达技巧”。一、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艺术技巧”的命题特点  江苏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古诗词鉴赏考查了以下“艺术技巧”(表达技巧):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及以景结情)、虚实关系(包括想象、联想)、烘托、反衬、对比、铺陈描摹、移步换景,
不管中国政府愿不愿意面对,巴拿马药品污染事件都将成为中国制造出现致命危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独立自主地扮演自己的全球贸易角色,这是大国享有的优势,也是大国必须肩负的责任,却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54岁的万其刚不停地重复:“我没有错,更不想理睬你们这些记者,要采访,你去找外交部。”这个苏北乡村的小化工厂老板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4年前的一笔小生意给他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2003年7月
作为工程参与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主持制订人夏青认为,完不成一河清水向北流的目标将使整个东线工程变得毫无意义,而工程之所以陷入被动,最大的问题在于环保局的定位,以及环保学者根本拿不出治污的科技成果。  一江污水向北流。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最可怕的威胁。  东线建设正在转变成中国东部地区河湖污染系统治理的问题。140多亿的治污投入直追工程建设本身的费用,但东线的主要流经地江苏和山东
2007年3月,国家审计署审查组进驻瑞昌,调查九江地震灾后赈灾款使用状况,目前审计结果尚未公布。而据记者调查,在瑞昌一些乡镇,虚报受灾人口、截留赈灾款项等乱相相当普遍。  灾难总是不期而至。  2005年11月26日早上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等地发生5.7级地震,震感波及临近的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当地震的警报拉响时,人们还没来得及抚平1998年那场肆虐的洪水带来的创伤。  恐慌不久便被遗忘,而